摘 要: 語文教學肩負著指導學生學習母語的任務,即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引導和傳授閱讀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重視對課文的閱讀和理解,并深刻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當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后,教師還要組織必要的閱讀實踐活動,把閱讀教學落到實處,讓學生把閱讀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強學生的閱讀效果。本文從以讀為本,注重感悟。注重理解,體會感情。課內引導,課外強化三方面就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一、以讀為本,注重感悟
縱觀小學語文人教版九年制義務教材,每篇課文后面的思考練習第一題都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古人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這就說明了讀書就是重在于讀,而且要認真讀、反復讀,讀得滾瓜爛熟,這樣,不理解的內容、意思就會自然明白。因此,閱讀教學中的“讀”應作為一個重要環節來處理。
無論從我國語言文字的基本特性和語文教學的根本宗旨來看,還是從閱讀教學論和閱讀認知心理方面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和靈魂都應是一個“讀”字。“讀”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徑。閱讀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根據小學生的閱讀過程可分為感知、理解、積累、遷移幾個階段。如何才能達到閱讀的真正效果?幾年來,我的做法是:初讀全文,整體感知;細讀課文,理解感悟;精讀課文,內化語言;賞讀課文,體驗情感。讀寫結合,注重遷移。顯而易見,這種做法是以讀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需要注意的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并非否定教師的作用。教師只有“導”得得體,學生才能“悟”得真切。如二年級課文《狼和小羊》,學生自讀兩遍便可知故事大意,無須老師再逐句分析提問。這時老師若能抓住“故意找碴兒”指導學生讀書,使學生從中認識到狼的兇惡本性,也就達到對課文深層次的理解了。在執教《狐假虎威》一課時,可以這樣引導學生讀書理解“狐假虎威”這個成語的意思:“……誰能用一句話把這個故事講出來?”“課文中就有一句話把故事講出來了”。學生找到并念出“狡猾的狐貍是假冒著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繼而老師又要深層引導理解“假”在這里的意思。頗具匠心地讓學生在嘗試錯誤中獲得正確的概念。這些都是要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而獲得的。何須授魚也!這恐怕就是所謂的以讀促悟吧。實踐證明,學生讀得越充分,領悟得就越深入。因此,只有讓學生多讀,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二、注重理解,體會感情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課文,多是感情色彩較濃的文章,既體現了作者健康向上、美好高尚的情感,同時又體現了作者對丑惡、虛假、病態、庸俗情感的批判。人的美好的情感是后天習得的。閱讀教學要使學生在一次又一次體驗課文中對各種美好的情感的贊揚和對丑惡情感的批判中,形成對美丑、善惡的分辨能力,形成愛美揚善、忌丑憎惡的比較穩定的、持久的態度體驗,也就是在心中逐步形成美好的情感世界。因此,閱讀教學在培育學生美好情感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得天獨厚的條件。譬如《翠鳥》這篇課文的最后、有這樣一段話:
“我們真想捉一只翠鳥來飼養,老漁翁跟我們說:‘孩子們,你們知道翠鳥的家在哪里?沿著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逮它很不容易啊!’我們只好打消了這個想法,在翠鳥飛來的時候,我們遠遠地看著它那美麗的羽毛,希望他在葦桿上多停一會兒”。
這本是一段充滿情感的語言。但是教學中,有的教師卻很容易將理解的重點放在翠鳥住處的特點上,大講什么翠鳥的生活習性。這和作者的初衷就相去甚遠了。其實這段文字處處都洋溢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打消想法”是對“真想”的無奈與失望,“遠觀”和“希望”又是對失望與無奈的補償,一個“情”字貫穿個這段文字的始終。如果忽視了這段文字所蘊含的情感因素,就可能出現理解上的偏差。
三、課內引導,課外強化
“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課外閱讀成為人類發展的一種重要精神資源,已闖入了全新的人類生活領域。為了是使閱讀教學真正落在實處,我通過組織語文教學閱讀實踐活動,把閱讀教學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面,不斷積累語言,豐富精神生活。
1、一日一首詩。幾年來,我將吟讀積累古代詩文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所任的教學班中,我在全班開展“每日一首詩”活動。在教室里,不斷變換古詩內容。每日利用錄音機播放著名藝術家的配樂朗誦。按我所教年級的不同,我讓每個學生都有一本古詩文手冊。要求每節語文課前必須吟誦詩詞,以保證此項活動落到實處。另外,每學期還要進行一次古詩文吟誦表演或書面知識問答活動。在這種濃郁的文化氛圍中,學生們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2、每生三堅持。閱讀能力是在閱讀訓練中獲得的。沒有大量的閱讀實踐,文化知識,語文知識就難以豐富,閱讀能力也不容易增強。在我的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在課外閱讀方面,我努力要求學生做到“三堅持”:
堅持每學期組織一次讀書專題活動。如“讀書知識大賽”,為學生提供一個自我展示、互相交流的平臺。
堅持集體閱讀與個人閱讀相結合。讓學生在每單元自由選擇一篇課文,依據課文讀其原著或與之相關的材料,然后在閱讀課上進行匯報交流,以擴大知識面。
堅持每人一本讀書筆記,每人定期辦一份閱讀小報,從而既增強了閱讀積累,又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現象,所涉及的問題極為廣泛,對它的研究和認識永遠不會有終點。舊的問題尚無定論,新的問題又接踵而來。我對閱讀教學的探討和認識非常有限,本文也只能就其中的某些問題談談我個人的粗淺看法,不妥之處希望得到同行的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