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對林業發展的投入也不斷增加,林業的建設發展逐步進入了現代化階段。然而,現代化的林業建設還面臨一些新問題,值得認真分析與總結。本文首先概括了我國林業發展的現狀,在此基礎之上,對我國現代林業的建設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便更好地推進現代化林業的發展。
關鍵詞:林業發展;現狀;林業建設;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06-76-1
我國的林業發展一直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使得我國的林業得到蓬勃的發展。目前,現代化的林業發展迫在眉睫,我們必須做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國林業的持續發展,和諧林業的建設為現代化林業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我國林業發展現狀
我國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林業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林業工作十分重視,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進了林業發展。從1999 年開始,林業的發展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掀起了林業發展的新高潮,先后啟動了6項國家重點工程,人工林的面積在不斷增加、天然林得到休養生息的目的。這些政策的下達與實施,使得我們的林業發展進入了繁榮的階段。
但是,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及實際林情,我國的林業發展還有一些很明顯的問題。
1.1 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國的實際國情
我國人口基數大,但是森林數量較少,導致人均占有資源少,同時,由于大多數林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沒有先進的技術與資源,使得能源的消耗大,產出的產品質量較差,數據較少,這些問題是我國目前林業發展中面臨的最現實的問題。
1.2 林業發展與環境的發展也出現了很大的矛盾
林區的生態環境沒有得到很好的保持,生態環境的整體惡化沒有根本改變。不實施林業的跨越性發展不足以解決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1.3 我國林業行政能力不夠,林業部門的法制建設也不夠健全
當前我國經濟體制雖然已經基本實現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渡,但由于政治體制改革相對滯后、市場經濟發育不全等因素的制約,我國各級政府職能轉變尚未到位,政府行為方式還不盡規范、合理。政府的政策管理有時也制約了我國林業的發展。
2 現代林業建設的對策
林業建設是一項關乎生態、社會以及經濟等多方面共贏的事業和產業,如何發展現代化的林業,從而實現我們林業經濟的進一步可持續發展,這些問題都是國家林業部門所面臨的當務之急。
2.1 以人為本
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三農”的問題嚴重地影響了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進一步使小康社會的建設面臨嚴峻的危險。中央林業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解決“三農”問題,必須把發展林業作為重要途徑;加快農村發展、實現農民增收必須更加充分地依靠林業;加快發展山區農業和區域經濟,最大的潛力在山,最大的希望在林。
作為林業的主要從業人員,大多是農民。他們相對貧困,資金周轉困難,國家應該給予相應的照顧,在政策上應該有所保護,從而從根本上保證農戶的利益,只有這樣,才可以加快發展林業。同時在林業發展中,也應該注意保護農民及職工的合法權益,解決廣大林業干部職工的困難。可以在一定程度內增加他們的收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問題等。特別是解決貧困林場、森工企業和自然保護區貧困職工的脫貧以及基本設施建設問題。
2.2 加強管理
林業的發展離不開正確的管理模式。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推進,林業的管理模式也應該進入正軌。首先要改變管理職能。為確保林業機構高效的運行,首先要嚴格規定行政管理邊界,即凡屬市場行為或法律管轄范疇的事務,都通過市場法則和法律的途徑予以解決。其次要完善林業相關的產權制度。可以采用承包制的激勵政策來鼓勵農民進行林業種植、生產等,最大程度地利用當地條件,使林業健康發展。再次可以采用競爭機制。適當的獎懲機制可以鼓勵林業管理人員思考自身優劣,能最大程度地減少錯誤的發生,健康的競爭機制一定會使林業市場在現代經濟市場中生存。
2.3 提高技術水平
技術是核心,任何產業都需要有技術的支持,現代化的林業更是如此。目前,國內林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受到技術條件落后的制約,我們的林產品在質量上也難以保證。首先,要做到科學地種植,合理的規劃,提高種植的數量與質量;其次,要提高林業產品的開發技術,利用先進的技術對林業產品進行開發,從而增加林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分量,促進林業產品經濟的蓬勃發展。
3 結語
我國林業的發展正處于一個特殊的時期,雖然國家的大力支持給予了林業發展更好的基礎條件,但我國林業發展還存在一些較難解決的問題。現代化林業的發展不僅要以人為本,還要加強管理職能的轉變,同時要提升林業開發技術的支持,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進而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寶生.論和諧林業背景下的林業建設[J].發展戰略.
[2] 侯彩霞,劉俊花,李峻.林業發展新問題分析及對策[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3,36(4):125-127.
[3] 杜天真,郭圣茂.林業建設的戰略性轉變與森林培育理論和技術的變革[J].江西林業科技,2005,(6):1:3.
作者簡介:李聰宣,定州市西城區辦事處,研究方向:林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