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安市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現狀以及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因素,最后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現狀;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06-06-1
1 發展現狀
農業現代化是指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過程和手段。在這個過程中,農業日益被現代工業、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經濟管理方法武裝起來,使農業生產力由落后的傳統農業日益轉化為當代世界先進水平的農業。
1.1農業生產手段現代化
運用先進設備代替人的手工勞動,大面積采用機械化作業,提高勞動生產率。目前,大安市農機總動力63.1萬千瓦,擁有各種農機26257臺。大安市農作物機播率85%左右,機收率不到20%,秸稈直接還田率20%左右。
1.2 農業生產技術科學化
要把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廣泛應用于實踐當中,這樣才能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水平和農產品的科技含量,提升農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保證食品安全。目前,大安市抗旱坐水一條龍作業模式的糧食高產模式化種植技術日益成熟,高光效、生物防治等技術全面推廣,科技貢獻率接近70%。2013年,大安市推廣生物防治等五項重點技術205萬畝,開展糧食高產創建13萬畝。主要農作物良種普及率達到95%以上,還開展了科技110、開通技術服務熱線、建立莊稼醫院等科技服務平臺,利用各種形式提高農民的科學種田水平。
1.3 農業經營方式產業化
要轉變農業產業增長,主要是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方式,形成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的經營格局,提高農業的經營效益,增強農業抵御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目前,大安市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已發展到43家,綠色、有機、無公害品牌發展到40個。農產品精深加工轉化率達到50%以上,帶動3.6農萬戶增收。
1.4 農業服務社會化
形成多種形式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在整個農業生產經營過程的各個環節中都有社會化服務組織提供專門服務。目前,大安市農村經紀人達到3000多人,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發展到1122個,遍及糧食、瓜果、蔬菜、家畜、水產等10多個產業,帶動農戶近3萬戶,可為農民增收8000萬元。
1.5 農業產業布局區域化
各鄉(鎮)根據自身的資源、地理和環境條件,發展各具特色的并有一定規模的農業產業化支柱形產業和形象產品,形成規模農產品產業帶,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2013年,大安市特色產業發展面積46.2萬畝,溫室大棚1.4萬棟,形成了以舍力鎮、叉干鎮等鄉(鎮)為主的花生、豆類產區,以兩家子鎮、燒鍋鎮鄉等鄉(鎮)為主的大撓子產區,以紅崗子鄉、四棵樹鄉等鄉(鎮)為主的西甜瓜產區,以大賚鄉、安廣鎮等鄉鎮為主的蔬菜產區的產業格局,特色產業村屯發展到189個。
1.6 農業基礎設施現代化
既有利于增強農業抗御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又有利于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農業發展后勁大為增強。目前,大安市現有大小機電井11067眼,灌溉面積136.2萬畝,占耕地面積的67.1%。
1.7 農業勞動者專業化
讓農民懂得農業生產的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掌握幾項農業生產實用技術,通過專家講解或實用人才操作來提高農民勞動技能,以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2013年,大安市以陽光工程、科技入戶工程為載體,通過召開現場會、廣播電視專題講座等方式進行多種多樣的技術培訓形式,達400多場次,培訓農民3萬多人次。
2 制約因素
2.1 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存在,勞動力素質低
2013年,大安市農村勞務輸出近5萬人次,實現收入10億元,但是農村大量的農業剩余勞動力仍然沒有離開土地,短期打工的多,到城鎮、非農產業部門就業的少,土地無法高效流轉,而且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導致就業崗位選擇面狹窄。
2.2 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勞動生產率低
當前,大安市土地經營大戶有1883戶,家庭農場151戶,農業機械化經營程度不高,勞動生產率低,難以帶動農業規模發展。
2.3 農業生產技術水平落后
農民對生產中的投入絕大多數集中在土地與勞動上,普遍采用的是一種外延式的擴大再生產,粗放式經營,土地經營廣種薄收,從而減緩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3 工作建議
3.1 提高農民整體文化素質
農民整體素質現代化,就是提高生產方式的現代化、生活方式的現代化和價值觀念的現代化。要加強農民的各方面教育,把教育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快速發展農村的實用人才,才能從根本上提升農民的整體素質。
3.2 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促進科研成果應用
依托各大科研院校和科研機構,搞好農業新品種實驗、示范,讓農民自覺地接受和運用新科技;大力推廣優質、高產品種,推動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提高農產品加工技術,做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3.3 發展農業機械化
把機械化作為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生產環節,逐步踐行農戶土地經營權的租賃、轉讓、買賣和入股聯合等改革措施,從而實現土地機械化規模經營。
3.4 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
以“公司+農戶+基地”等多種形式,強化“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專業化模式。
3.5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進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
要利用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培育優良品種,建立適應區域特點的耕作模式、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同時加強農業科學管理,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
作者簡介:韓喜龍,滿族,大安市農業局,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