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明波
摘 要:在義務教育的推動下,如今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已有很大改善,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農村中小學的音、體、美,仍舊是學校教育的一個盲點,藝術教育的發展仍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很多學校不重視音樂課、美術課,導致學生接受不到正常的藝術教育,嚴重影響了藝術教育在農村中小學的發展,這樣,一方面不利于學生思維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培養學生健康、豐富的情感,達不到“以美輔德”,實施素質教育,讓學校教育嚴重縮水。想要真正實現素質教育,就需要我們能夠重視藝術教師與在農村中小學教學中的重要價值,以便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文章就藝術教育的價值以及加強藝術教育的必要性入手進行論述,旨在為實現農村中小學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一些可參考的依據。
關鍵詞:農村小學;價值;重視;藝術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023-01
一、“藝術”教育的價值
1、藝術教育有助于發展人的全面思維
人的思維分為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兩類,二者不可分割,如果只重視其中的一種,哪就是不健康、不全面的思維,會制約著一個人素質的全面提高,對這一點有深刻認識的首先不是藝術家,而是科學家。錢學森說:“只注意邏輯思維,埋頭于細節,易犯機械的、片面的毛病,缺乏整體的有機聯系的認識。”人不正因為受到了藝術方面的熏陶,才使他能夠避免死心眼,避免機械唯物論,想問題能夠更寬一點,活一點。錢學森認為:在一切教育中,藝術教育的優勢在于發展人的形象思維,形象思維對一個科學家來說很重要,如果缺少它,就不可能在科學上取得重要成就。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因此,一個人必須把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科學思維與藝術思維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形成高質量、高素質的健全的思維。小時候有想象力,思維得到了健全發展,以后才能有更好的創作。別小看了兒時的玩沙子、捏泥人、看螞蟻搬家,這對人來講都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的必要營養。
2、藝術教育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藝術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美德。由于藝術教育的美感性,愉悅性,學生非常樂意接受,從而產生積極地情緒反映,當學生持久地,多方面地獲得美感時,就會一次又一次產生對客觀現實的美好情感體驗,隨著這種體驗的不斷深化,可逐漸培養起審美情感、道德情感、理智情感。教學的美感性,使學生形成對美的追求,把美好崇高的境界作為追求、向往的目標,而追求美的目標也必然影響著學生的道德意識的形成。藝術教育還可以健全學生的體魄。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藝術活動,歡樂的氣氛,能激發學生對美好未來的向往,體會成功的喜悅,使學生的身心得以健康發展。比如:一幅好的山水畫能陶冶學生的美術情操,給學生提供一個好的藝術環境,可以使學生產生奮發進取的學習風氣,養成良好的求知欲,積極參加各種繪畫活動。又如給學生舉辦美術畫展,把學生的優秀繪畫作品展出,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有機會得以展出,就會信心大增,而且通過觀看其它同學的畫展,從中受到熏陶,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藝術的積極性,而且還可以增強對學習的信心。
3、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全的素質教育,學生全面提高離不開“藝術”。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藝術教育對人的素質的影響,特別是對人的思想品德,人格境界方面的積極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我們提倡把藝術教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切入點,因為良好而充分的音樂課、美術課、活動課、書法……可以使學生學到并逐漸掌握人類重要的文化精華,使學生德、智、體、美得到全面發展。因此,藝術教育與重視素質教育兩者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重視學校的藝術教育。
二、學校加強藝術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部頒發的《全國藝術教育總體規劃》明確指出:“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內容和重要途徑,也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道德水準,陶冶高尚情操,促進智力和身心健康發展的有力手段。” 事實上,對學生進行藝術教育并不是以培養藝術家為目的,它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這些藝術活動所產生的影響將對他們的終身產生積極的作用。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物質文明的不斷進步,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全民素質,提升生活質量,培養藝術才能已成為當前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客觀需求。隨著藝術教育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藝術課程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必修課程,對學生的人格成長、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藝術教育還是“心靈凈化劑”,藝術欣賞和鑒賞可以有效地緩解心理壓力。要提高素質,培養藝術才能,教育,特別是藝術教育便首當其沖,責無旁貸。學校不能只為了提高所謂主科的教學成績,不開展藝術教育,甚至取消音樂課、美術課,體育課,不讓學生正常接受藝術教育,忽視藝術教育對人的素質、道德與情感的積極的影響。
綜上所述,農村中小學重視藝術教育至關重要:良好的藝術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的藝術作品也可以表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雖然考試分數,知識運算技能,解決問題的技巧以及讀寫能力很重要,但不能忽視藝術對學校教育教學及學生的積極影響,我們要在正確對待當前農村藝術教育現狀的同時,充分發揮我們教師的職能,讓農村孩子接受到應有的藝術教育,讓藝術教育在農村中小學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讓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的明天更美好!
參考文獻:
[1] 李少林《中國藝術史》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2] 李少林《歐洲藝術史》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3] 江 芳《教育研究方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4] 張行濤《新課程教學法》(小學卷)中國輕工業出版社最新出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