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靖
摘 要:在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物理教學的成敗。而學生實驗操能力的培養是物理實驗能力培養的重要的內容之一,也是學習物理的必要基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操作的規范、準確和熟練程度是實驗操作能力強弱的最好體現。在物理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呢?下面是我從教十幾年中對如何提高初中學生物理實驗探究能力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探究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099-01
一、應當因材施教、循循善誘,不斷培養學生的質疑提問能力
在探究活動開始時,要不斷努力創設物理問題情境,想方設法引導學生盡可能多地去發現新的物理情景與已有知識的沖突所在,從而提出一系列問題來,以激起廣大學生的探究興趣?,F實生活中處處充滿著物理知識。因此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已學過的物理知識和生活經驗,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對于善于提問的學生要及時表揚。
二、要引導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弄清實驗原理和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為學生提供指導,指導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弄清實驗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指導學生明確實驗目的,是讓他們做好學生實驗的第一步。所謂“明確實驗目的”即要使學生清楚本實驗要解決什么問題及要達到什么目的。如果實驗目的不明確,不能根據教材要求很好地理解它,則會在實驗時面對眼前的儀器束手無策,此次實驗活動必然“收獲無幾”。也只有明確了實驗目的,才能使自己成為實驗的主人,為實現真正的科學探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實驗原理和實驗方法是指導學生完成實驗的根本依據,若不能很好地掌握實驗的原理和方法,做實驗時就沒有了可遵循的原則,當然多半會在實驗中“事倍功半”。
此過程中,教師引導著學生徜徉于知識海洋中,既要告訴學生知識的要點,也要讓學生有自我發現的樂趣。既要有組織的指導學生預習,也應讓學生自主學習與本實驗有關的知識和方法。
三、要做好演示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技能
在物理教學中、演示實驗是培養學生實驗技能的重要途徑,教師在做演示實驗時,要向學生介紹儀器的名稱、用途及正確使用的方法和使用時應注意的問題。當學生動手做實驗時就會感到儀器的熟悉,道理的明白,使用起來就能自如。例如:“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的實驗,教師應先進行演示,邊演示邊向學生介紹使用溫度計的注意事項,這樣學生就知道了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璧,液泡要全部浸沒在液體中,讀數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液體,讀數時要平視。在以后用到溫度計的實驗中就會快速準確測出溫度。
四、要善于啟發學生,激發學生的實驗創新。
學生實驗時,應創造一個相對開放的環境,對其探究內容不要統得過死,否則可能會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例如:在學習光的折射時,我給每位同學準備了一杯熱水(熱水的水霧可用于顯示光在空氣中的光路),一只激光手電筒,一張硬白塑料片,一只空塑料杯,一只長吸管等,讓學生在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及光的反射的基礎上,結合自習,自主探究光的折射規律。得到的結論比平時單純由老師演示得出結論要好得多。實驗討論時,讓同學們廣開言路,各抒已見,學生探究后,提出了這樣一些有意義的探究結論參與實驗后的總結交流:①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改變傳播方向,且偏向法線;②增大入射角,折射角也隨著增大;③光從空氣中垂直射向水中時,不改變光的傳播方向;④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光的傳播方向改變且偏離法線;⑤在④結論中,當入射角增大到一定時候,沒有光線進入空氣;⑥光線在水中也是沿直線傳播的;⑦光斜射到空杯底某點,慢慢加水后,點向法線方向靠近;⑧斜射入水中的吸管看上去向上彎折了;⑨豎直放的吸管從上面看上去在水中的部分好象變短了,而從旁邊看過去,好象變粗了……
五、要善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團結合作的探究精神。
初中物理新教材中安排了三十多個學生探究實驗,但大部分都不以個人為單位進行,而是著重讓學生分組進行探究。
首先,在實驗課探究中,應不斷抓住良機指導每個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如記錄實驗數據,自覺養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比如:在“觀察水的沸騰”這一實驗中,要及時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水沸騰前和沸騰后的水中氣泡的現象,并將數據畫成圖表出來,再設法引導學生實事求是實驗的精神。
其次,要不斷重視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盡量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對各種想法、觀點進行充分的交流和討論。這樣對于多數探究活動課來說,探究的過程比探究的結果更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在探究活動中,就不能為了趕進度而在學生還沒進行足夠的思考時草率地下結論。
總之,作為一名物理老師,在實驗探究過程中,應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并通過多方面自主的探究活動, 逐步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自然科學的樂趣,使學生樂意在物理學的海洋中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