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吉果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改革強調課程的實踐性和開放性,突出“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回歸生活”的教育理念,力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這就要求我們積極轉變觀念,突破傳統知識教育模式,重新構筑全新的教育理念,本文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簡要談談新課改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思想政治;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121-01
隨著思想品德新課程的實施,教師對新課程、新理念的認識不斷加深,對于思想政治課打教學,我們應該關注什么,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此淺談一些看法。
一、從注重教師的“教”,轉變為關注學生的“學”
過去教師在教學中,關注的焦點是自己預設的教案,基本上不去考慮學生怎樣學,學的怎樣。不管學生需要不需要,愛聽不愛聽,一講到底,“全面開花”滿堂灌。課堂提問旨在引出確定的認知結果,總是把學生往事先設計好的教學框架上趕。這樣雖有簡明的感覺,但由于預先給思維結果定了位,給情感加了框,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既沒有創造空間可言,也沒有個性思維可談,更談不上獨特體驗。其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元性,對同一問題,同一案例的理解與感受,不同的學生以其本身的性格、情趣,會有不同的體驗。教師要用啟發、疏導的方法去解決學生思想認識之感,通過引導學生的參與、感悟、思考,達到明理的目的,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在新課程下,教師必須樹立“以學為本,為學服務”的教學理念,重視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價值。從只關注預設的教案和教師的“教”,轉變為在關注“教”的同時,更關注學生的“學”,給學生以充分體驗的時空,引導學生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觀點,在比較鑒別中辨認觀點,在價值沖突的辨析中澄清觀點,在自主探究中提煉觀點,讓學生在多元體驗中說出真實感受,亮出真實想法,使學生愿學、會學、堅持學,真正成為學習主人。
二、從強調知識掌握,轉變為關注學生情感態度、過程方法、知識技能的全面培養
新課程改革觀念下,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被放在思想品德課程首位,這既是人的需要,又是思想政治課程性質的要求。在三維目標和諧發展的前提下,突出人性教育,即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主導地位,具體地說,要引導學生和教育學生熱愛生命,關注自然,關愛他人,尊重權利,熱愛祖國,弘揚民族精神,承擔社會責任,使其成為高素質的公民,高素質的人才。
對思想政治課程而言,其教育效果主要不在于知識和技能的獲得,而是陶冶情操,豐富情感,塑造人格,使學生做負責任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以前那種枯燥的單純的知識灌輸,不利于學生的思維、感情和行為方式的培養,學生是道德的學習者,道德的形成、發展靠自己學習,別人的幫助、引導是必要的,但不能代替學生自己的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道德學習,將正確的價值引導轉變為學生發展的內在需求,讓學生自己認識,自己體驗,自己實踐,從日常行為做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新課改把“過程和方法”當作目標提出來是有深意的,這就是讓教師精心創設教學情境,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體現教學內容的生動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思考,開拓思路,培養創新能力。不然,即使教師講得頭頭是道,而學生沒有感悟,也是徒勞的。教師必須讓學生從單純的傳授知識中解放出來,將知識技能的學習置于具體生活認識和社會實踐中,并同情感、態度、興趣等因素緊密融合,為學生體驗教學過程,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服務。只為學生創設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才能使學生敢想、敢說、敢疑,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吸引他們的積極參與,不斷促進學生的品德發展。
三、從關注封閉教學,轉向關注設計開放性教學風格
應試教育觀念下把思想品德學習囿于課堂、課本,要求學生被動學習、機械訓練,這樣,教師只知道照本宣科,學生把知識學“死”了,把思維學“僵”了。課堂教學陷入了“教師教條條,學生背條條,考試考條條,考后全忘掉”的怪圈。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則由封閉走向開放。首先要解放學生,注重營造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和權利,獨立思考,個性化理解,自由表達個人情智;讓學生大膽質問、懷疑老師觀點以及教材解釋或其他權威意見等。這能給學生充分發展的空間,從而使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做,有疑可質,有新可創。其次,要開放教材。教師要通過具體的課題內容,根據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了,對教材進行取舍、補充、延伸,注重教材與社會生活和學習經驗的聯系和融合,依據而不拘泥于教材,活化教材。同時鼓勵學生對教材探索和超越。再次,開放“過程”,以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興趣、愛好為出發點,重視教學的具體情境和活生生的“對象”,使每個學生活起來,動起來,師生互動,教學相長,其樂融融。強調預設的教案在實施過程中的納入直接經驗和開放地接納始料未及的情感體驗,鼓勵即興創造和生成新的成果,超越目標定的要求。此外要開放“時空”,讓學生的學習空間不再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寬到生活和社會的各個領域,讓學生回到大自然中,到社會實踐中去學習。教師要從教科書的忠實執行者變為課程資源開發者,同時積極利用一切有益的資源,引導學生由單調的書本上所學轉變為以書本為基礎,聯系生活,走進生活,基于生活的學習和網上學習,、圖書館里學習,使書本知識與鮮活的現實結合起來。
總之,教師只有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依據新課程標準,抓住新課改中教學的關鍵點,突破傳統知識教育模式,才能實現課堂教學的超越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