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 要:在數學教學中,全面注重和發揮各種情感因素的作用,使認知和情感有機協調,引起學生愉悅的情感體驗,學生就會主動輕松愉快地掌握知識,從而使數學教學成為令學生真正向往的積極愉快的活動,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關鍵詞:情感教育;數學課堂教學;作用;方法;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231-01
學生學習數學的成功與失敗,不僅受著認識因素的影響,而且也受著情感因素的影響。情感作為主要的非認知因素,制導著認知學習。實踐證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動人趨向學習目標,激發想象力,使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反之則會壓抑人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一、情感教育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人文心理學家羅杰斯所指出:學習本身就包括認識和情感兩個方面。作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其智力因素擔負著信息加工的任務,即對信息進行感知、加工、識記、保持和應用。它可以使人類積累的經驗轉化成個體的知識結構,屬于主體的操作系統。而非智力因素擔負著信息選擇的任務,即對信息進行鑒別、篩選,當認為是有趣的、有價值時,主體便主動而有效地吸收,否則反之。這就是為什么有的教師一味加大知識信息量而不能真正進入學生頭腦的原因。因此非智力因素對操作系統起著始動、定向、維持和調節作用,它屬于主體的動力系統。我們的教學如果只注重操作系統的過程,即認知過程,而忽略動力系統的過程,即情感過程,雖然有時也講興趣、動機、情感、意志,但充其量只作為吸引學生注意,保證上課不走神的一般條件,作為附加于教學活動之上可有可無、無足輕重的東西,就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缺陷。從現代教學觀看,在教學中兩種系統是協同作用、互相依存、相互促進、密切配合的,因此教學必須努力實現學生的認知與情感、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培養和諧統一,在充滿活力的教學中追求最佳教學效果。
二、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動機
心理學認為,思維是由人們的認識需要引起的,沒有認識的需要就不會引起積極的思維。認識需要來自于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有的是學生似乎熟悉但又不清楚、不能立即解決的問題,這時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而去積極思考。教師要善于將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學內容設計成若干有趣、誘人且易于接受的問題,使學生在對問題的積極思維中去品嘗學習的樂趣。如講授《圓的定義》時提出: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的?能做成三角形、橢圓形嗎?使學生感到自然和富有情趣;講授《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時,先給學生講故事:古希臘的哲學家泰勒斯在游覽金字塔時,發現塔高無人知曉,他驚訝地說:“這是馬上可以測出來的??!”他根據影長,很快測算出塔高為131米。他是怎樣測出塔高的呢?學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學習情緒很高。
2、挖掘數學中的美,內化良好的情感品質
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美即是蘊藏于它所特有的抽象概念、公式符號、推理論證、思維方法……之中的簡單、嚴謹、奇異等形式,它是數學創造的自由形式,它揭示了規律性,是一種科學的真實美。數學中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體的、意義深刻的。簡單性是美的特征,是數學美的基本內容。數學的簡單美具有形式簡潔、規整和高度統一的特點,具有數學規律的普遍性和應用的廣泛性。例如,眾所周知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面積公式,形式簡潔規整,應用又廣泛普遍。在梯形的面積公式s=1/2(a+b)h(a為上底,b為下底, h為高)中,當a=0時變成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當a=b時,變成平形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這種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既對立又統一、從量變到質變的辯證方法在數學中處處可見,其思維方法引入深思。
三、對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反思
1、多采用鼓勵性評價,可培養學生自信心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把給予學習者取得成功的歡樂看作是教育工作的頭一條金科玉律”。教學中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后,要適時給予夸獎式于評價之中,會更加調動學生發言的積極性,討論問題就會更加激烈,課堂情緒就會始終高漲。要讓學生經常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2、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
初中生處于心理發展期,學習狀態易受情感因素影響。學生對教師的情感影響甚至決定他們的學習狀態和效果。班級中每個孩子相貌有美丑,智商有高低,但人的尊重需求是與生俱來的。對于這一點,我認為師生間在教學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彼此間有著不可替代的依賴性。教師最重要的是不可以“偏心”,教師對學生一視同仁,把愛的雨露公平灑入孩子的心田。尊重全體學生的關鍵,在于能否面向全體學生,最重要的是差生,對他們應當變忽視為重視,變嫌棄為喜愛,變冷眼為尊重。我們要調整課堂上的視線投向,讓差生能看到老師親切的目光,過上快樂的校園生活。師生雙方處于積極情感狀態時,便會產生感情上的合流,課堂上將會出現一種協調、自然、寬松的氣氛。一個教師若能以真誠的自我對待學生,坦率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學生就會向教師敞開心靈之門。愿和老師心心相印,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當學生感到自已被老師尊重、欣賞、理解時,他就會全心全意地與教師配合,并以百倍的努力報答教師,從而使自已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對教學起著事半功倍的效果。知識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會富有趣味性的幽默與魅力。數學教育與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努力探索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不斷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益,通過情感教育更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蘇 岳《情感教育與數學教學》
[2] 林崇高《中學數學教學心理學》
[3] 《數學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