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摘 要:隨著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與新課標的提出,教學的目的也隨之轉變:由側重于知識積累轉向強調能力訓練、思維訓練和以社會責任感為核心的人格素養的培養。語文教學內容也將必然從從對知識接受性的學習轉向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語文教學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必須在教給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關鍵詞:語文教學;注重培養;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290-01
在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發展和全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小學語文教學在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同時,也不斷重視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把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統一起來,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發展他們的智力,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提高。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語文教學強調“以讀為本”,讀固然重要,但一味強調讀,學生不加思考的讀,恰恰忽視了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如何培養學生的創創新思維呢?筆者結合多年的語文教改實踐,談幾點粗淺的意見.
一、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激發探索知識的興趣
過去的教學一般從學科知識開始,認為知識之間有一定的邏輯順序,這樣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平穩地由已知向未知、由舊知向新知過渡。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這僅僅是教師單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設計的教學開端,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語文課以學生感興趣的語言問題入手,通過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值得注意的是,語文課的問題與杜威的興趣觀不同,不是以學生一時一事的個人興趣為基礎的,而是以語文知識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現形式"問題"作為活動的開始,因而不僅學生具有濃厚的探索興趣,而且使之與系統語文知識的掌握相聯系,從而使由興趣而來的學習動機變成為穩定的、持久的探索動機。
二、擴展延伸知識,提高學生思維敏銳度
思維的敏銳力,指敏于覺察事物,具有發現缺漏、需求不尋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對問題的敏感度。教材是為學生學習提供的例子,教學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這樣才能發展思維,培養創新能力。在教學《鳥的天堂》時,學習了7、8自然段后,我問同學們有什么不懂的問題時,有同學問“那翠綠的顏色明亮的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中的“有一個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說“在顫動”按以往的要求只讓學生理解“榕樹的生命力強”,我在教學時,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結合自己生活實際,平時的積累,說說你的理解。結果,學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極了:有的說是風吹,有的說是鳥動,有的說是太陽的照射,有的說是樹葉綠得可愛,讓作者看花了眼,產生了錯覺,有的說是因為榕樹有著旺盛的生命力。以上幾點,不難看出學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縛,找到了新的生長點。這說明學生思維的敏銳力大大提高了。
三、教會學生探索知識的方法,引導學生創新思維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放飛他們自己的想象。我們應注意引導學生學會探索知識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時做適當的引導,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靈活,讓學生在探索中實現質疑的飛躍,以求創新精神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于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掌握足夠的知識,以促進學生能夠著手發現、認清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再次發現。我們必須改變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合作學習,在他們遇到困難時進行必要的指導,讓學生對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夠漸漸養成敢于除舊、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種思維方式探討所學知識的習慣。事實證明,從教導學生創新,到放手讓學生創新,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種重要方式。
四、改革更新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培養創造能力
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采用不同的課堂教學方式。比如教畫面感強的課文時,就讓學生讀讀畫畫;教詩歌,就讓學生們背背唱唱;上童話課文和情節曲折的故事課文,就讓學生讀讀演演。學生在畫、唱、演中,不僅加深了對課文內容、思想、情感的體會,而且發展了自身的語言,激發了想象力和創造力。
從傳統的問答式教學模式為探究、發現的模式教學。教學中,一方面重視讀書思考的環節,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使他們人人都能從頭到尾讀上幾遍書,讓學生想一想自己讀懂了哪些,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另一方面,重視合作學習。利用小組學習和師生交流的機會,互相啟發,在討論中加深理解,從別人的思路中得到啟示。
五、課內、課外相結合,為學生提供創造性學習和實踐的機會鼓勵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有的同學亂扔垃圾,我引導學生寫《愛護清潔,從我做起》的倡議書。還讓學生圍繞“愛護益鳥”、“保護環境”等主題,搜集資料寫成文章。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把課內所學用于生活之中,既能提高語文能力,又能增長才干。
六、及時評價,鼓勵學生創新
學生需要體驗成就感,滿足他們的表現欲。他們總希望自己的知識技能得到表現,得到認可。對學生點點滴滴的創新都要給予重視。教師肯定的評價,對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增強創新信心,有著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贊揚聲中使學生不僅得到極大的喜悅與滿足,還能無形地鼓勵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下一次的創新活動中。如此良性循環,學生的創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