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召霞
摘 要:追問,是指在學生解答了老師預設的問題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再有針對性地“二度提問”,這種利用課堂中“有意義的切入點”的方法,在數學課中起著重要作用。有效的追問不僅能暴露學生的思維進程,便于老師把握教學,達到真正解決問題的目的;還能引導學生積極反思,活躍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問題意識,提高探索解答問題的能力;更能讓錯誤變成寶貴的資源,為課堂注入新的活力。
關鍵詞:追問思維;解決;反思創新;錯誤資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305-01
加德納指出,教學的特點在于它不像工業化生產那樣“以邏輯方式大量制造的手藝”,而是具有很強的藝術性。追問,正是藝術地利用課堂教學中的一個個“有意義的切入點”,對學生的思維即時疏導、點撥,把學生引向問題的關鍵處、實質處。因此數學課堂追問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信息輸出與反饋的橋梁;是溝通師生思想認識和產生情感共鳴的紐帶;是課堂綻放無限精彩的靈魂。
一、追問,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課堂教學實際上是師生在一問一答的交流中實現知識共享、共同發展的過程。通常情況下,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解答且正確后,一個教學回合即告完成。但如果我們細想一下,學生對提問作出正確反映是否等于其真正理解了問題呢?
案例:教學《角的認識》,認識了角后,教師出示了一道練習:是角嗎?生答:不是角。他的回答是正確的,但這正確的背后存在兩種可能:一是懂得并且正確理解角的概念后作出的判斷;二是一知半解或僥幸答對。
因此,在學生對問題作出正確回答后,再追問一句“為什么”是必要的,這樣不僅更好地了解了學生的真實思想,而且表述的過程也必然會促進學生主體的自我意識與自我反省。在學生得出答案后,教師不急于作出判斷、評價,而是讓他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展現學生自己的思維方法,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做法,有助于學生在反思中成長,其所得到的結論所蘊涵的價值遠遠超過書上的知識。進一步反思后得出的這個結論包含著科學的思想,科學的方法和科學的態度,這種學習方法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還會影響學生對其他事物的思考,促進學生科學思想的形成。
二、 追問,滿園春色關不住
由于知識,經驗的局限,小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常表現出孤立、膚淺的思維特征。為此而進行的追問,可以幫助學生拓寬思考的視角,從多個角度發散,在廣闊的空間搜尋,從而有新的發現。
一位教師在教學《找規律》這一課時,最后出了這樣一道題:1、2、4、()、()、(),要求學生在后面加上一些數,使這些數看起來比較有規律,學生經過熱烈的討論,紛紛舉起了小手。一位學生填出了第一個答案:7、11、16,理由是前后兩個數的差在依次增加,分別增加1、2、3、4、5……,老師發現不少學生都是這種想法,于是微笑著問;還可以怎樣填?在老師真誠的等待、啟發性的追問下,有學生想到了另一種填法:8、16、32……,理由是前一個數是后一個數的一半(即后一個數是前一個數的二倍),老師贊許地笑了。此時老師的追問已一石激起千層浪。“老師,1、2、4……我覺得重復也可以是一種規律。”“老師,我又想到了另一種填法,1、2、8、1、2、16……,理由是前兩個數重復,第三個數分別填4的2倍,4的3倍”。雖然下課的鈴聲已經響了,但同學們依然沉醉在尋找規律的興奮中!
如此巧妙的追問,打開了學生創新思維的閘門,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課堂也因此彰顯了生命的活力和靈性。
三、追問,自識廬山真面目
課堂上,學生希望從教師那里獲得明確而及時的評價,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必須也作出即時的反應。對回答正確的學生,即時評價自不必說,而對回答不正確的學生,特別是對由于缺少知識或理解不深不透不細造成的失誤,教師既不應給予草率評價,也不應忙著明確指出其錯誤,而應采取提供線索、放大錯誤等方式進行“追問”,以便學生自己認識并糾正失誤。
在教學“8加幾”時,老師先讓學生觀察圖意,引出算式8+7=?。然后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討論可以用哪些方法計算8+7=?,學生通過操作討論,明白“湊十法”是一種最有效的方法。接著讓學生試著計算8+6=?
師:通過討論你知道8+6=?嗎?
生1:我知道8+6=14。
生2:不對,8+6=15。
(同學們哄堂大笑,有的還指著他說,真笨!生2紅著臉深深地埋下了頭。)
師(微笑地看著生2)問: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
生2(靦腆低聲地):昨天我們計算9+8=?時,不是說9向8借1湊成10嗎?那計算8+6=?時,也是同樣的道理,8向6借1,6變成5,不就等于15嗎?
師:你會聯系舊知識來學習新內容,真了不起!(生2稍稍抬起頭,眼睛里透出一絲光亮)老師繼續追問:8為什么要向6借1呢?他一下子悟出了錯誤所在,并迅速找到了正確答案)
師:從剛才的計算中,你們又明白了什么?
(還是生2):噢,我明白了,計算“7加幾”就得向另一個數借3湊成十,計算“6加幾”就得向另一個數借4湊成10……他由錯誤走向的精彩,令老師驚嘆不已。
課堂教學中顯露錯誤資源中的“閃光點”,并順著學生的思路追問將“合理成分”激活。不僅使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在“出錯”中發出了異常的光彩,也使學生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更使課堂呈現出峰回路轉、柳暗花明的神采!
課堂追問,是教師教學智慧和教學藝術的體現,需要教師遵循學生的認知曲線,放大思維過程;需要教師智慧地引領,點亮創新的火花;需要教師敏銳的捕捉生成,巧妙的將學生出現的錯誤變成有用資源。追問的課堂,把有效教學向縱深推進,實現持續生成,追問的課堂,必將充滿學習成長的生命氣息,綻放不可預約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