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旎
摘 要: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由此可見,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才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如何使數學課堂教學科學化,使其既能達到培養(yǎng)學生基本素質的教學要求,又讓學生產生一種強大的內驅力去主動探索數學的奧秘。作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營造民主、快樂的氛圍,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實踐應用等主體活動去參與數學、親近數學、體驗數學、“在創(chuàng)造”數學和應用數學,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活動課;培養(yǎng);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342-01
目前,小學階段由于受各種條件的限制,還難于設立跨學科的綜合類或科技類活動課。本文結合自己的教研活動,就面對全體學生的班級小學數學活動課的教學,談個人的幾點思考:
一、要明確小學數學活動課的教學目標
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以文化基礎教育為主,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數學的有關概念、性質、法則、公式、數量關系、解題方法等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計算、初步的邏輯思維、空間觀念及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課程的教學目標則是根據學生的愛好和需要出發(fā),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為學生提供靈活而豐富多彩的學習空間,達到激發(fā)學生的潛在智能,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發(fā)展。具體地說,活動課的教學目標應是:1、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愛好;2、擴大數學視野,拓寬認知領域;3、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合理的思維習慣;4、發(fā)展個性特長,激發(fā)潛在智能;5、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要體現小學數學活動課的教學特點
小學數學活動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要根據各學校的師資隊伍、教學設備、學生興趣愛好等方面來確定,但總的來說,活動課的教學應以體現教育性、科學性、實踐性、思考性、趣味性、自主性、開放性、層次性去滲透國情意識、科技意識、競爭意識、經濟意識、民主意識、合作意識和培養(yǎng)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應變能力、交往能力、組織能力為特點,來實現它的教學目標。
教育性是指活動課的內容應有鮮明的教育導向。即通過數學活動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或良好行為習慣等的教育。當前,還應突出反映改革開放、國民經濟的現狀和發(fā)展,滲透“國情意識”,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確學習目的,激發(fā)求知欲望。科學性是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需要,選擇以擴大知識視野、拓寬認知領域的最新信息、最新科技成果的內容,滲透“科技意識”,激發(fā)他們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從而讓學生獲得知識,發(fā)展智力。實踐性是指選擇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如學具制作、數學的實踐與問題解決等,讓學生自己動手,親自參加實踐,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思考性是指選擇的內容不是課本知識機械的重復,而是它的引伸與發(fā)展。如計算技巧的傳授,要注重思維訓練,開發(fā)潛在智能,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合理的思維習慣,以提高思維水平。
三、要研究小學數學活動課的課型
根據活動課的特點,結合不同年級學生認知結構和思維水平,活動課可分為如下課型:數學史話課。介紹古今中外數學家刻苦學習、數學對社會發(fā)展進步的故事及簡單的數學史等,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數學,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培養(yǎng)勤奮學習、克服困難的品質。如數學故事會、數學名家事跡介紹、數學讀書會等。趣味數學課。運用數學游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和諧的游戲活動中,領悟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好數學的興趣,如數學游藝、數學謎語、趣題討論、數學展望等均屬這類課型。思維訓練課。在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能力的基礎上,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等思維方式方法,培養(yǎng)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等品質,不斷提高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水平。如簡算技配、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數列規(guī)律、圖形變換、智力競賽等。
實踐應用課。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如配合數學課制作教具學具、實地測量、參觀訪問、辦數學墻服、商店服務與數學有關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等,培養(yǎng)操作技能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競賽輔導課。從全體學生的能力、愛好出發(fā),適當組織專題講座,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靈活運用數學的能力,更加熟練地掌握數學的方法與技巧。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每一位教師要始終堅持以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思想指導,堅持做到“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凡是學生自己會學的,就應該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自學;凡是學生能自己動手做的,就應該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去做,盡量給學生提供自我學習的機會,并引導他們獲取知識,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讓數學課堂煥發(fā)生命的光彩,使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