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秋華
【摘 要】農村高中“問題學生”較多,他們的生活現狀令人堪憂:通宵上網、吃煙酗酒、談戀愛成風,大都學業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成為學校、家長、社會心中的“痛”。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方法不當、隔代管教能力不夠、學校教育措施不力、社會關注程度不夠等造成的。
【關鍵詞】農村 高中生 現狀
一、農村高中學生現狀
由于許多學生的父母在外務工或經商,無暇顧及子女有效的教育與培養,使得學校、家庭之間出現了安全教育銜接上的“真空”。可以說,農村高中的“問題學生”面廣,他們的不良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學業失教,這些學生自小學開始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缺乏熱情,進取心、自覺性不強,學業成績普遍較差。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也是人生的第一課堂,家庭結構的完缺與否,家長教育態度的正確與否,教育水平的高低,對每一個人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正在成長中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的呵護與關愛,如果父母長時間遠離孩子,就會導致“關愛缺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其次,心理上的不平衡。不少學生因父母外出,無法享受到正常的親情關愛,這部分學生除在學校之外,生活基本上都處于無規律狀態,隨意性很大。他們內心充滿了惆悵和無奈,無心生活學習,甚至還與父母唱反調,產生嚴重的心理偏差,有的表現為內向、孤僻、不合群;有的表現為脾氣暴躁、沖動易怒、自私任性、逆反心理重;有的表現為不講文明禮貌、不求上進、集體榮譽感不強等。這些不健康的心理直接影響著他們的生活質量,成為摧殘他們身心發展的“重磅炸彈”。
再次,在農村高中學生中,靠爺爺、奶奶隔代監護的比例最大。由于大多數爺爺、奶奶年老體弱,本來就應受人照顧,所以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去完成監管任務。有時照顧不周,還成了他們的“出氣筒”;有的老人為了避免與孫子孫女發生沖突,只好息事寧人,一味地遷就他們。可以說,爺爺、奶奶的監管至多只能是一種“消極監管”。
最后,道德失范。當前,各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雖然加大了對農村高中教育的宣傳工作,但辦學資金有限,造成了學校教育資源的缺乏,不能有效地彌補家庭教育關懷的不足。社會上對一些娛樂場所不能加以有效的管理,在互聯網、電視、電影、書刊等大眾傳播媒體中,有的為了追逐市場賣點,牟取暴利,滲入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蝕內容,而這些對缺少親情關愛、性格孤僻、苦悶無聊的農村高中學生卻具有極大的腐蝕性和誘惑力,使他們往往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難以形成合力。
二、農村高中學生管理的對策
農村高中學生管理是近年來不容忽視的問題,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切實做好農村高中學生的教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注重心理教育
當前,許多農村高中沒有規范的“心理咨詢室”和專業的心理咨詢師。筆者認為:可以組織老師進行心理學的培訓,讓他們當好“心理醫生”,及時引導學生走出心理誤區。對學生的教育好比中醫大夫給病人切脈,只有把準其脈,摸清病因,方能對癥下藥,解除疾病。
(2)培養自管能力
農村高中學生已經接近或進入成年,因此,培養他們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很有必要。一是充分尊重學生,想方設法開發他們的管理潛能。二是盡可能為學生創造參與管理的條件與機會,讓學生參與管理,就是要做到學生能做的就大膽讓學生自己去做,學生不會做的事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學著去做。陶行知先生說得好,“自己所立之法的力量,大于一人獨斷的法”。比如:學生食堂的就餐紀律,教師、宿舍的公約、班規的制定、文化墻的布置,不光要讓學生參與討論,還要讓學生直接參與管理,既提高了他們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也培養了集體主義思想和主人翁態度,以及協調人際關系上的能力,這種效果單靠教師的力量和課堂教學是很難取得的。
(3)實施多元化管理
農村高中的“問題學生”多,單靠班主任來進行教育與管理,難以顧及全體,因此,學校要建立健全教育管理的一系列措施,對他們實施多元教育與管理。一是堅持定點、定人聯系制度。確定教職工定點、定人聯系學生,經常與“問題學生”交流談心,進行生活教育、心理教育和感恩教育。二是堅持定期與不定期溝通制度。學校可以通過班主任經常與家長、“代管人”溝通聯系,使他們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和學習情況;同時在學校開通親情熱線電話,為外出務工家長寄送精心設計的賀年卡,多形式為家校的溝通提供方便。三是實施集體住宿管理制度。要求學生必須在學校住宿,由管理員和生活指導教師負責對他們進行生活能力訓練、生活習慣養成、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等方面教育。四是建立安全責任制度。學校要與家長簽訂《學生安全教育責任書》,明確監護人職責,配合學校嚴格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管理。
總之,農村高中學生的管理和教育問題是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帶來的一個社會問題,作為一種社會現象,農村高中學生的教育問題關系他們自身的健康成長,關系眾多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千萬個農村家庭的未來,關系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社會的和諧穩定,關系我國教育的整體發展,甚至影響我國和諧社會主義社會的構建。農村高中的教育與管理是擺在每個農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新課題,只有充分認識到農村高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加強對“問題學生”的問題行為研究,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才能真正把農村高中的教育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