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俊
摘 要:隨著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小學語文教師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現行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方式已明顯滯后,因此對小學教學的改革應從本課程的建設、教學方式方法上進行改革。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教學;師生關系;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124-01
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階段的核心課程,隨著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小學語文教師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現行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方式已明顯滯后,因此對小學教學的改革應從本課程的建設、教學方式方法上進行改革。在教學實踐中,我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在學習中總結,在實踐中鍛煉,努力探索新課程改革的方方面面,下面我想結合自身的教學談談幾點看法:
一、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要徹底打破“我講你聽”、“我教你學”的陳舊的教學觀念,就要真正樹立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學生是課堂教學的真正主人,教師要實現角色轉換,由指揮者變為指導者,要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與學生平等交談、平等對話。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和諧的氛圍中,通過自己讀書、自己動腦、自己體會來了解課文內容,教師的指導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學生忽然間覺得自己把書讀懂了,但沒覺得是老師在幫助自己。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這也成為我們今后工作中努力的一個方向,不以成績取人,善待每一個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注重學習興趣培養
語文學科本身就存在教學內容的廣泛性及與生活的聯系性,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適當注重在教學環節中設計一些富有情景性、生活性的教學內容。如課前5分鐘說話訓練、課堂口語交際、詩詞朗誦、辯論、口頭作文、講故事等多種學習方式都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只要堅持靈活地運用這些方法一定會有效地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如結合口頭作文,教師可設計“我是誰?”“假如我是……”“我去太空訪問”等進行情景展演,讓學生們動起來,思維活躍起來,使學生的口語表達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三、用先進的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
樹立現代教育觀念是教師素質的核心,是教師立教的根基和轉變教師教育行為的先導。因此,教師必須從轉變教育觀念入手,使自己能自覺地成為符合新世紀要求的合格教師。教育思想觀念是教師對教育以及教育工作過程中重要問題的認識和看法,保證了教育活動的科學性、合理性。教師要明確教學不僅是讓學生對書本知識的認知,而是要提高思想覺悟,把小學生看成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從人才培養的高度面對教學,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四化建設需要人才是高素質的,高分低能根本不能融入社會的發展,小學教師要在學生的起步期就著重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讓他們從小學會思考,學會學習,有自己的思維見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強調閱讀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但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側重于分析課文內容,朗讀訓練往往被忽視,學生朗讀課文時唱讀、頓讀、讀錯、讀漏現象非常普遍,讓人聽了感覺很不舒服,就像機械完成任務一般,失去了課文朗讀所帶來的意境美、音韻美。為了正確指導學生朗讀,激發學生的朗讀感情,促進學生的朗讀訓練,教師可預設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一節課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我們可以進行自由讀,給學生時間、自由,讓他們盡情體驗、表現,語調、語速、感情可以反復試讀體會,不受集體約束。
五、開展課外實踐活動
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之內,還應當充分拓展教學空間,將課外實踐活動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教師可以從組織興趣小組活動、開展語文學習競賽和進行社會實踐三個方面強化課外實踐活動的輔助作用。首先是組織好興趣小組活動。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學習興趣和自身能力特點,開展相應的興趣小組活動,如文學興趣小組、古詩詞研究小組等,滿足學生的學習探究需求。其次是組織好與教學活動相關的競賽。可以結合教學進度安排,開展課文背誦競賽、讀后感競賽、口頭小作文競賽等,配合課堂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最后是組織社會實踐,主要是帶領學生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參觀重要場館等,通過這樣的方式為作文教學積累素材,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六、改革教學評價模式
教學評價在語文教學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改革教學評價模式,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成效具有重要的影響,教師應當注重這一方面的探究,從提高評價的全面性、體現評價的激勵性和體現評價的差異性三個方面入手,提升評價質效。首先,教師應當提高教學評價全面性,改變知識性考核的單一模式,將語文能力發展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將語文能力培養目標進行細化與量化,折合成具體分值,采取“書面考試+平時考核”相結合的客觀評價方式,較為全面地反映學生語文學習水平。其次,教師應當對學生開展分層次評價。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存在著差異性,這與客觀因素具有相當關系,因此教師應當尊重這樣的客觀差異性,對學生進行分層考核,尤其是要注重對班級后進生進行單獨考核,設計難度相對低一些的題型,兼顧學生的實際水平。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發展,轉變教學觀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埋下基石。
參考文獻:
[1] 張志公.傳統語文教育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10)
[2] 張鴻苓.語文教學方法論[M].北京.北京師大出版社.19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