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為
摘 要:要培養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活動中就必須實施情感教育,而語文本身就充滿了濃郁的情感因素。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情感教育的實施,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淺談幾點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實施策略
孔子說:“同師而超群者,必其樂之者也。”所以,情感這一動力,在學生學習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必須重視情感教育。情感既是教學的手段,也是教學的目的,我們必須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都滲透情感因素。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感心理發展特點,突出語文學科的人文特點,還可以融會并充分發揮出語文教學過程中各種構成要素的情感功能,激發學生的積極健康向上的情感,從而促進學生知、情、意的統一,形成健康的個性。
一、情境相融,激發學生情感
情感產生的機制之一就是“情境熏陶”,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觸景生情”。小學生情感豐富,極易被生動的情境所吸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有利于把學生內心的情感移入所認知的與教學相關的對象上,這樣不僅可以更好地展示出教學內容上的情感,還能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情感體驗,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獲得了情感的和諧發展,最終實現教學目的。下面淺談幾點情境創設的形式。
1.多媒體情境
現代教育手段為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通過多媒體把抽象的理論具象化,給予學生生動鮮明的學習體驗,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拓展,更能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時,由于大多數學生并沒有親身體驗過小興安嶺的美麗,僅依賴于文字描述是無法讓學生體會到小興安嶺的美麗風光的。因此,教學的時候我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一些小興安嶺的圖片、視頻,以音樂為背景配上課文朗讀,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從而用心地去體會作者筆下描繪的錦繡山水。
2.音樂、書畫情境
語文教學不僅僅是文字,更多的是文字帶給我們的感染力,在最開始學習語文的時候,學生頭腦中還沒有對實物形成概念時,我們就要把文字想表現、想感染你的情境重現出來,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悟文字所呈現的魅力,也更利于學生接受和記憶,在圖文轉化間獲得情感的升華。如,詩歌雖然僅僅幾句話卻表現了極為豐富的情境,把詩歌文字轉化成一幅幅畫面,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感悟,不僅有利于學生識記,與此同時還能激起學生更深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模仿情境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些文章具有較強的情節性,對于這樣的文章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表演模仿中深入體會,從內心深處了解整篇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和道理,最終在表演中獲得情感的升華。
二、豐富內容,滿足學生探究需求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些文章由于距今年代較遠,雖然有的是學生熟悉的,但在平時卻很少引起學生的重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去理解文章,增強學生對文章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呈現教學內容的時候,就必須要從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出發,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增刪,并提供必要的范例,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閱讀教學中,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當作重要的課程資源融入教學中,盡量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為切入點進行引入,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產生閱讀的期待,還能激起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的興趣,這樣更加有利于促進學生進行新知識的建構。
1.找準切入點
可以說語文教學是最貼近學生生活的一門課程,在學習語文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口語和書面語,具備了一定理解課文的能力,盡管學生的閱歷有限,但對課文中所描述或是敘述的大多數事物都是熟悉的,只是學生沒有關注或意識到而已。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文本,把學生個人知識、經驗引入教學中,找準切入點,讓學生產生閱讀期待,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探究的興趣。
如,在教學《頤和園》時,我就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家或是自己的小屋最有特色的布置、裝飾。以此引出課文,看看具有“世界文化遺產”美譽的頤和園的設計者都有哪些獨到匠心。
2.加工重組教材
教學本身就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教師就要有創新精神,在研究教材的時候,要力求在教材處理中有所創新,科學地進行補充或是刪減,大膽而合理地使用教材。根據題材引進教材,如,在教學《丑小鴨》時,我引進了安徒生的其他童話故事;根據思想內容引進教材,如,在教學《冬陽·童年·駱駝隊》時,我引進了林海音的《城南舊事》等。
三、完善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學評價作為一種價值判斷活動,是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我們必須予以重視,積極完善教學評價,以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這里情感性的教學評價我們要注意兩個方面:
1.要體現出認識和情感的統一
教學目標要做到的是認知目標與情感目標并重,缺少任何一個方面目標的教學都是不合理的教學。具體來說,就是在教學中,既要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認知能力、智力,形成良好的認知風格,還要形成學生積極的個性傾向性,良好的個性心理特征等目標。教育教學中,知情統一是其必然規律,缺一不可。語文教育是充分人性化的過程,既重思維,也重情感;既發展智力、開發智慧,也塑造心靈、培養品格、完整人性。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評價的時候,不僅要重視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性,還要關注教學目標的完成和學生的認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相伴進行。
2.應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語文教學的意義不僅僅局限于教給學生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通過學習領悟文章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情感、情趣、情操,影響學生對世界的感受、思考以及表達方式,最終使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
除此以外,評價標準在強調共性和一般趨勢的同時,還應注重個體差異和個性的價值,力求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發展。
綜上所述,加強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是促使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以及健康成長的迫切需要,只有讓情感充滿課堂,才能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馮鐵俠.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軟件:教育現代化,2014(03).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