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海華
高中生物在教學中需要逐漸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促進研究性學習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在自我研究之中了解生物的真諦,從而在生物學習中感受到樂趣并且逐步探索出屬于自己的生物學習方法。要想更好地實現生物研究性學習的發展,需要在課題選擇開始就遵循一定的原則,采取科學的方法,才能促進生物研究性學習的更好探索與實踐。
在學習內容方面需要加大研究的力度,才能更好地選擇適合生物研究性學習的課題,這就需要我們在選擇和確定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之時,要遵循一定的原則。(1)需要性原則。這個原則主要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即課題既要滿足學生對于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需求,還要滿足課題是與學生生活有著緊密關聯的并且是目前生產生活中需要迫切解決的需求。比如“關于建立生態農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等課題。(2)開放性原則。生物是一個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這就使得生物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時有著較大的開放性。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促進學生更加廣泛地選擇學習內容,及時了解新的生物動態,用所掌握的知識去自主發現新的問題,通過研究轉換為自己的知識。(3)實踐性原則。生物是一門實踐性課程,而研究性學習也恰恰是強調實踐與直接經驗的,這就需要研究性學習中的課題研究與探索要加強與生活以及生產之間的關聯,通過觀察、實驗以及調查研究的方式,讓研究性學習變得更加貼近生活,利于學生的吸收與探索。
為了促進生物學科更好的學習,需要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性方法。(1)運用觀察與實驗法。這是生物學習中較為基本的方式,運用實驗室輔助研究,促進學生對生物的了解。(2)運用調查法。讓學生自己采取實驗標本,通過自己的研究探討得出最佳的結論。(3)運用文獻法與歸納比較法。將記載與最新研究進行對比,從而找到最新的結論,促進學生更好的研究與探討。生物研究性學習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分析法、綜合法、歸納法、演繹法等等,都需要在研究性學習中不斷實踐與探索,得出最好的結論,提高學生對生物的興趣,促進生物研究性學習的進一步推廣。
目前高中生物教學中已經逐漸開始開展研究性學習,為了切實提高研究性學習的實效性,需要在促進生物研究性學習中遵循一定的原則,采取更多的方式,促進生物研究性學習的進一步發展。
(作者單位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明達中學)
?誗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