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英
摘 要:加強對高中英語選修課程的開發,已成為現行高中英語課程改革中一項重要的措施,然而目前許多學校并沒有建立高中英語選修課程的開發、實行以及管理的系統,任職的英語教師缺乏開辦與設置英語選修課程的能力,使得學生難以做到實質上的課程選擇。現今的英語選修課程大多趨向于必修性、應試性、活動性,難以實現真正的課程開發,因此要使得英語選修課程與必修課程相適應、相協調,就要著手處理存在于開發過程中的問題,完善高中英語選修課程,充分展現選修課程的優勢。
關鍵詞:高中英語;選修課程;開發對策
一、高中英語選修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1.選修課程逐漸向著必修課過渡——趨向于必修化
我國高中英語課程改革要求高中英語選修課程與必修課程相協調、相適應,以便促進學生全面地發展英語水平。開辦與設置高中英語選修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特質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的學生能夠充分得到發展潛能的機會。然而,現行很多學校所開設的選修課程都只是虛有其名,并沒有實質地執行落實。比如,目前選修課程的教材有許多版本,學校和教師直接讓學生學習這部分選修課程,如此來做雖然能夠節省許多時間,可卻增加了學生的負擔,而且因為“升學率”依然是教學質量檢測的指標,所以教育者只能使學生學習“同質化”的英語課程。
另外,部分學校因為自身教學條件、師資水平、教育成本等原因,難以開設大量的選修課程,難以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英語選修課程,使得絕大多數高中學校與教師將注意力投射在英語必修課程上,使英語必修與選修課程教學失衡。
2.選修課程教學方式缺乏創新——趨向于應試化
由于受到高考“淘汰制”的重壓,目前許多學校仍然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與“題海戰術”,導致選修課程成為學校教學課表上的擺設,目的只是為了應對上級的各項檢查。高中學校對英語選修課程的關注力度不足,教師時常占用選修課的時間,學生也缺少相應的參與度,對選修課程難以提起應有的熱情,選修課程被當成隱形課程。有部分教師將英語選修課程當成考試前的復習課程或者鞏固課程,比如開設“作文例析”“定語從句探究”等一系列選修課。而且絕大多數學校為了增強學生的英語實力,采取“月考”“加課時”等方法,并且開設有關如何提高自身閱讀、寫作、聽力等能力的英語選修課程,大大降低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熱情,忽略了英語課程獨有的特質。
3.選修課程教學理念出現偏差——趨向于活動化
現今有部分學校把選修課程與教學研討活動進行整合,比如將學校開辦有關英語的比賽視為選修課程,像英語戲劇大賽、英語演講比賽等;將班級執行的英語項目視為選修課程,例如英語黑板報、英語書寫活動等;將英語課文實行改編、演繹的過程視為開設英語選修課;甚至有的學校將教師講解題目、題型的課程視為選修課程。出現上述種種情形是由于學校與教師將課程教學中所涉及的“專題演講、表演等教學項目”視為選修課程,將能夠促進學生發展能力、關注實踐、獨立思考、提出疑問、解決問題、提升水平的探究性教學活動視為選修課程。
二、設選修課的重要意義
首先,開設選修課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因材施教。要想全面的促進學生發展,必須對學生的興趣、愛好等進行全面的了解,這樣才能夠在教學活動中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目前,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學生對英語課程的需求也由單一的應試變為多元化。為了滿足不同類型的英語需求,社會上出現了各種類型的英語學習機構,有的側重于理論基礎、有的側重于應用,為學生更好地發展自己的潛能提供了諸多機會。作為學校,也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開設滿足學生不同興趣的選修課,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其次,從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來看,為了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把我國建設成創新型的國家,必須培養出大批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要。高中階段開展選修課,能夠更好地面向全體學生,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所以,開設選修課程,為高中生提供了多元化的選擇,有利于使他們的個性得到更好的發揮。最大限度地開闊學生的眼界,同時在某一層面還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進行跨科學習。高中英語將必修課和選修課兩者進行緊密結合,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進而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英語素養,為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最后,高中英語開設選修課,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開設選修課的目的就是為了有效地解決學生參差不齊的學習基礎,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對自己以及未來的不同需求。這樣,就能更好地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英語成績,真正地做到“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興趣、基礎等幫助學生選修適合的學習板塊,有效推動學生個性的發展。
三、促進高中英語選修課程開發的相關措施
1.選修課程內容應該趨向于新穎化
高中英語選修課程的設計應當注重內容和形式的雙重創新,這樣才能和選修課程開設的目的相吻合。選修課程的設計應該廣泛的涉及歷史文化、地理位置、科學技術、經濟發展、教學背景等方面,確保課程所涉及的內容豐富化、適當化、實時化、可讀化。另外,選修課程的設置還需要學校管理者在切實調查學校實際情況的條件下,集中學校英語教師以及學生代表的建議而開發教學課程。在校任職教師是現行教學項目實施的主角,教師的參與度以及師資水平直接影響到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只有這樣,方能更為高效地開展英語選修課程。
從課程的實施過程來看,高中英語選修課程的實現需要課程研究人員、開發人員、實行人員、管理人員以及課程接受者相互努力、相互協調,方能使選修課程極大限度地發揮其功能。而對于選修課程的接受者——學生,學校應當充分考慮校本課程是否符合“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否充分地體現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觀念與需求。
比如,高中英語選修課中的閱讀選修課就側重于對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所以,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就要摒棄原先的短文閱讀等形式,而是注重閱讀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可以從最新出版的英語雜志或者報刊上選擇出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材料,可以是當地的人文風貌,也可以是體育、幽默故事等多元化的體裁。這樣就可以既能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增加知識積累。
2.選修課程開發遵循模塊化
如何實現高效地設計與開發英語選修課程已成為現今眾多高中學校、英語教育者、學生共同關注的問題。實行模塊化的選修課程是使當今高中英語課程開展得合理、高效的方法,是當今競爭激烈的經濟社會所需要的。課程的開發設計人員應當從能力(語言能力、語言學問、感情素養、學習規劃和文化觀念)、類別(語言學問與技能類、語言運用類、語言賞識類)、級別(A、B)、角色(教師、學生)四方面著手,建立具有綜合性特征的課程,提供足夠的選擇給學生。學生可以通過語言賞識類的選修課程學習許多有關英語國家的歷史背景、人文地理、風俗習慣,充分地使自身得到異國文化的熏陶,使興趣愛好得到展現,身心需求得到滿足,而且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不同文化的同時學會思考,提高自身審美能力,增加文化經驗。
選修課程的研究開發人員應當開設混合型課程,比如綜合教師與學生對課程的意見所開設的課程,而且還要依據學生群體的學習水平與接受程度將課程劃分為A、B兩級,以便于學生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選修。若擁有足夠的教學資源與教學條件,學生還能夠進行跨校選修課程,或者可以到當地大學選修自己喜愛的課程,或者通過社會實踐的模式開辦英語選修課程。
3.選修課程內容趨向于優質化
眾所周知,高中英語選修課程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質量是關乎學生學習成果以及能力鍛煉的因素,也是學生所熱切關注的實際問題。所以,從選修課程的內容看,唯有真正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充分發揮學生創造力、最大限度地展現學生內在潛力的課程,方是現代社會所需的較優課程。
下面,我以三門選修課程作為例子,如《英語新聞》應當是一門有助于當代學生提高自身英語聽力水平的學科,若具備多媒體條件的學校應當提供實時的新聞播放環節,給學生播ABC、CNN等方面的英語新聞視頻,若不具備多媒體條件的學校則可以給學生播相關的新聞音頻,比如BBC。教師還可以在播放相關素材后,帶領學生對相關的視頻或者聽力材料實行模仿活動,也可以采取選詞填句、問題回答等形式使學生了解英語語言文化。《英語影視鑒賞》應當是一門協助學生認識外國風俗習慣、風土人情、文化背景的學科,要有助于學生提高自身的英語聽力水平,增強影視鑒賞能力,轉變思想觀念,因此,教師可以安排時間讓學生對自己喜愛的影視劇開展一系列的活動,比如角色扮演、最佳影評人評比賽、問題辯論賽等,不僅能夠讓學生學習影視當中優美的語句,而且還能夠讓他們學習如何為電影寫影評。而《英文報刊閱讀》課程,眾所周知,英文報刊一般都具備題材新穎、信息實時、語言精練、詞匯量多等特點,因此要從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當讓學生在對英文報刊進行通讀后進行縮寫、擴寫、改寫等課程項目,還可以讓學生對實時新聞進行評論,從而促使他們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以及閱讀能力。
4.選修課程實現多元化教程
高中英語選修課程的相關教學觀念、課程內容、教學策略等方面都和英語必修課程有所聯系,但也會有所不同。高中英語選修課程是經過全校師生共同研究所構建與改進的,體現了師生的智慧與需求,只有這樣,方能夠展現選修課程的選擇性,展現選修課程的理念,展現選修課程的人文氣息,摸索課程的最新發展,體現教育當中“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而且對于選修課程上所講述的教學內容、專題特點等,教師應當在設置教學任務之際從根本上了解課程設計的理念與方針,不單單只是考慮如何上好每一節課,更重要的是注重每個模塊講解的速度、內容以及如何展現模塊的基礎性功能等等。
比如《公示語翻譯》課程,教師可以在對學生進行相關的課程講解后,讓學生到當地的公共場所、餐廳飯館、酒店等地方開展公示語的實地搜集活動,進而能夠使下一節課程具有足夠的信息資料讓師生進行交流辨析、公示語糾正等。又比如,高中階段為了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可以開展英語欣賞課,而這一課程的開設所欣賞的不僅僅是課本上的知識,其內容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尤其是教學方法更應該別出心裁。比如,欣賞的可以是英語歌曲、英語書籍,還可以是英文電影,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了解更多的與英語相關的知識,進而在無形中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
5.實現規范化的選修課程管理
管理不到位、不規范是使得選修課程虛有其名的重要原因之一,開發設置狀況繁雜、實行難度系數大、規章制度構建不妥當等種種問題都存在于現行的高中英語選修課程管理當中。然而學校管理者應當明白,選修課程的開發、設計、管理、實行等一系列項目都是在校師生執行的,選修課程的開設應當將學生作為課程的主體,緊緊依據學生的各方面需求,高效、有用、有秩序地進行。
所以,實現選修課程全面的公開化、民主化、程序化管理,構建完善的選修課程管理系統,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經濟社會顯得尤為重要。學校要建立具備針對性、專業性的選修課程管理組織,開展有關校內選修課程的開發設計、實施管理、反饋評估等一連串任務,而這個管理組織應當對校內資源、教師水平、學生能力、學生需求、教學地點、時間等,進行詳細、縝密地調查評估,制作全校的選修課程表,進而方便在校學生選擇適合自身需求的選修課程,加強選修課程的實時性與效率性。待選修課程正規化后,相關的學校管理者則應當積極、深入地對選修課程教師的教學質量、授課水平進行評估,并且經常性地開展有關選修課程探究的座談會,吸取教師與學生代表所發表的建議,對他們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反饋,進而更好地對選修課程進行改進與完善。
學校在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訂出詳細的選修課程計劃以后,要及時地了解學生對于選修課的意見。比如,開設英語寫作這門選修課,就是對必修課最完美的補充,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的學法知識。但是,僅僅設置合理的課程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的了解,了解學生在寫作選修課中所遇到的困難以及建議,進而及時地進行課程的調整,這樣就能發揮選修課的最佳作用。
在當今社會,許多高中學校對于英語選修課程的開發實施缺乏相關的教學制度與管理模式,缺少與學校內部實際情況相符的必修與選修課程框架,缺乏有關學生選課的管理系統,能夠真正做到意義上的“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較為匱乏。因此,要推動高中英語選修課程向著有序、有用、高效的方向發展,恰當、合理地對選修課程實施管理,課程開設就應當由管理模式向公開、修學模式轉換。由此可見,選修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關鍵在于教師,基礎在于學生,效果在于管理。
參考文獻:
[1]魏微.英語報刊的優勢及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教學與管理,2012(06).
[2]廖善平.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結構的特點及實施策略:以四川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設置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10(10).
(作者單位 浙江省杭州市長河高級中學英語組)
?誗編輯 董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