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會
摘 要:現在的學校都注重管理。一是向管理要質量,二是向管理要安全。但我們的學校現在有管理過度的傾向,精細化管理還不行,還要實行封閉式管理,最極端的還要進行軍事化管理。管理過度其實是種病,我們暫且把它稱為管理病。
關鍵詞:管理;管理病;細節問題
管理病是現在校園的常見病。其主要癥狀表現為管理者用問題眼看學生,用問題眼看學生當然能看出很多問題:學生不準在下課時間追打,因為有的學生追打引發事故;學生不準帶刀到學校,甚至削鉛筆的小刀也不行,因為有用刀子捅人的事件;學生不準留長頭發,因為街上很多流氓混混就是長發。總之校園生活無小事,管理者見事就往壞處想。見了問題就要管,不管他不舒服,不管他心里就煩躁不安,不管他覺得自己沒盡到教師的責任。其結果是,不屬于自己管的問題沒有管好,該自己花大力氣管的問題也沒管好。
一、管理病的成因
中國封建專制統治下迷信管理其實就是迷信權利,是一種權力崇拜。管者,官也。管理的人都是官員,這是一種集體無意識,對每一個人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同時我們文化中“教不嚴,師之惰”影響深遠,所以迷信嚴管。其實我們只要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這是一種典型的胡亂聯系。“嚴”屬于教的風格問題,“惰”屬于工作態度問題。風格同態度之間是沒有必然的邏輯聯系的。我們知道孔子教學的時候都是同學生平等對話,一點都不嚴厲,難道我們能說孔子比較懶惰,不是個好老師?
同時我們還受“細節決定成敗”思想的影響。細節決定成敗,這就要求我們要謹小慎微。成敗有時的確是由細節引起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細節都和成敗有關系。教育現在的主要問題,并不是細節問題,更多的是價值觀、質量觀、人才觀等宏觀問題。一個人的成功往往不是他的缺點決定的,而是他優點決定的。一個人成不成功不是看他有沒有缺點,而是看他有沒有優點。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決定成敗的關鍵往往不在細節,而是宏觀決策。
二、管理病的危害
管理病首先是害了學生。管理過度不僅壓抑了學生的個性,同時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覺性。很多老師嚴管出發點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覺性,他們認為只要我一開始就嚴格管理,管得他習慣了,自動化了,就自覺了。只可惜那不是自覺,是麻木。其實,自覺性不是在嚴管中形成的。嚴管中是不需要自覺性的,自覺性是在寬松的環境里形成的,只有在寬松的環境里,學生才會自己同自己斗爭,學會自己戰勝了自己,自己覺悟了,也就形成了自覺性。
管理病其次害了教師。教師見了問題就管,四處出擊,浪費了自己大量的精力,做了不少無用功。其結果往往是四面楚歌,弄得自己又累又煩,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悅,反而增加了職業倦怠感。
三、管理病的治療
首先教師應提高專業素質,要善于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分類。哪些問題是我能管的,哪些問題是我不能管的;哪些問題是急需管的,哪些問題是可以緩一緩;哪些屬于我管的,哪些問題屬于父母管的。把任何責任都往自己身上攬,表面上很偉大,其實一點也不科學。
其次,要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成長環境。我們應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教師只是做一個麥田的守望者。讓孩子自己在麥田里自由嬉戲,放飛心靈。教師只需站在懸崖邊,如果有學生跑到懸崖邊,教師把他捉住放回麥田去就可以了。
最后,我們要注重利用學生。利用學生自己教育自己,利用學生自己管理自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才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作者單位 重慶市江津區雙福中學)
?誗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