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耀進
一、問題的提出
本研究是針對普遍存在于中學體育特長生力量課中的現象進行實驗研究,得出結論,并進行分析,從而得出一套行而有效的適合中學生短跑專項力量訓練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高安市石腦中學20名體育特長生,隨機抽樣,分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0人。
2.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實驗法
3.訓練手段的選取:實驗組進行與短跑運動中肌肉工作特點相似的跳躍練習,對照組采用傳統的以杠鈴負重為主的力量練習。
4.實驗時間:2013年3月至5月中旬,每周訓練五個下午(星期一至星期五),每節課訓練時間為90分鐘,星期三、五進行力量訓練,實驗組采用優選的專項力量訓練手段進行訓練,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杠鈴負重力量訓練手段進行訓練,其余訓練時間的訓練內容相同。
5.實驗組和對照組訓練負荷及要求
實驗組專項力量訓練
星期三:30米快速單腳跳:4~6組;30米跨步跳:4-6組。
星期五:單腳跳臺階:臺高25cm,15級,3組;短助跑十級單腳跳:4~6組;短助跑十級跨步跳:4~6組;單腳支撐提踵練習:15次,3組。
要求:爆發性用力,動作輕快,每次練習結束后緊接60米加速跑,組間間歇3-5分鐘。
對照組傳統力量訓練
時間:星期三:杠鈴1/3蹲:50×4、60×4、70×3(公斤×次數);杠鈴深蹲:40×5、50×4、60×3;杠鈴半蹲:50×5、60×4、70×3
星期五:負重提踵:40×10、50×10、60×10;負重縱跳:10×15、15×10、20×5;杠鈴弓箭步:20×15、30×10、40×5;換腿跳
要求:爆發性用力,練習間歇為3分鐘,重復組數為4-6組,組間間歇5分鐘,每次練習結束后緊接60米加速跑。
6.數理統計法
對實驗得到的相關數據利用SPSS13.O進行整理、統計。
三、結果與分析
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前后速度與專項成績的比較與分析
60m加速跑(s):實驗組實驗前平均成績:8.71;試驗后平均成績:8.39;提高幅度:0.32。
對照組實驗前平均成績:8.74;試驗后平均成績:8.54;提高幅度:0.20。
100m專項成績比較:
實驗組實驗前平均成績:12.72;試驗后平均成績:12.45;提高幅度:0.27;
對照組實驗前平均成績:12.74;試驗后平均成績:12.55;提高幅度:0.19。
四、結論與建議
1.短跑專項力量訓練在提高學生60米和100米成績上優于傳統杠鈴負重力量訓練。
2.建議中學體育教練員對于學生短跑力量訓練的方法和手段不應該以單一的杠鈴負重練習為主,因為單一的重視后蹬的力量忽略了小腿擺動練習與小肌肉群力量的訓練,導致將傳統的短跑訓練思想引入誤區。實驗組所采用的專項力量訓練手段符合動作用力順序、肌肉神經調節、肌肉工作方式等專項特點的要求。目前雖然杠鈴負重為主的力量練習還存在多種不足,但作為一種傳統力量訓練手段,杠鈴負重練習也有簡單易操作的優點,是基礎訓練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
[1]王保成.競技體育力量訓練指導[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
[2]陳偉.田徑專項力量訓練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2(05)
(作者單位 江西省高安市石腦中學)
?誗編輯 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