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娥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學習中產生愉快的情緒,所以從小培養兒童對美術的興趣對提高孩子的藝術修養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將從依靠直覺對兒童進行美術指導,引導兒童對美術的正確理解,用心靈點燃孩子的藝術之火幾個方面簡單地闡述如何培養兒童美術興趣。
一、依靠直覺對兒童進行美術引導
(一)兒童依靠直覺能創造性地表現視覺意象
有人或許認為兒童對現實情況的思維不是靠直接的感覺,而是靠非感性的智力的升華來理解的。其實,兒童與成人的藝術概括相反,是非理智的思維活動。概括在所有的知覺中都會自動發生,因為簡化的形象是被記住的形象,兒童所表現的視覺意象,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主觀需要上。在兒童的生活中,可以給兒童適當的引導,以助其創造簡單有藝術特征的形象。
(二)兒童依靠直覺把握物象基本特征
兒童觀察物象時眼睛最先接觸到的并不是可度量的現象,而是接受視覺刺激后得到的直接的、原初的感染力,他們把吸引了他們注意力的東西加以選擇和強調,從而表現出對象的特征。從審美的角度看,被感知的意象就是感知物的本質。兒童年齡越小,造型越抽象、越概括。隨著兒童年齡增加,他們的觀察記憶力增強了,所表現的物象也越復雜,越接近真實。他們表現形的能力由簡單到復雜,這是他們認識發展的自然過程,教育者要把握兒童的心理發展方向,給予正確恰當的引導。
(三)兒童依靠直覺能體現美的自然法則
對自然中存在的平衡、秩序、和諧等現象的體驗和追求,是人類的審美本能。在兒童的繪畫中,均能得到自然顯現。如兒童在線畫中能自由運用各種形態的線通過疏密、繁簡變化表現節奏和韻律,他們用直線、曲線、圓形、方形、三角形在人物、動物、植物上自由組合裝飾,做到繁而不亂,繁簡有序;在線描寫生畫中,能把復雜的景物組織得井井有條。
二、引導兒童對美術的正確理解
(一)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兒童的創新能力
現今的美術課堂,創新似乎成了一個永恒的話題,我們的社會需要創新,未來的社會接班人需要有創新意識,高雅的藝術更需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創新。創新會使一個民族充滿活力;創新會使人在競爭中處于有時地位;創新會促進兒童思維的活躍性,能發展兒童多方面的才能。
(二)掌握美術語言進行美術創作
在課堂作業中,很多兒童習慣于臨摹書上的示范畫,當老師一再強調要自己創作時,他們的作業也往往顯得單調乏味。分析原因,很多人認為是兒童缺乏學習興趣或態度不端正。然而事實是否如此呢,我們又該怎么做呢?當然面對這樣的現象我們不可不分析原因就武斷地下此結論,我們知道每個兒童小時侯都喜歡隨意涂鴉,往往還樂此不疲。但卻有不少的兒童在學習中逐漸失去學習美術的興趣。原因又是什么呢?由于兒童在一定的時期其動手能力和對美術的認識水平沒有提高,達不到一定的層次時,家長教師經常的批評導致兒童的挫敗感,他們就不能堅持美術學習,對美術的興趣和熱愛就會隨著年齡一天天的增長而減弱,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也就無從談起了。顯然在美術學習中若要保證學生持續地有學習興趣就應從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對美術的認識水平著手,只有兒童對美術學科知識的把握能力達到一定的水平時才能有良好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表現。
三、用心靈點燃孩子的藝術之火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全部知識進化的源泉。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對一個小小世界的探索。讓他們盡情宣泄色彩不受約束,這正是兒童作品最真實的東西。
(一)尋找創作的源泉
在教學中,我們往往被純技能、技巧的追求所壟斷,并將此放在教學目標之首位,用它作為衡量美術學科成與否的標尺,在這樣一種教學動機的指導下,學生就會跟在教師后面去模仿,他們觀察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一切很難找到答案甚至有時候,孩子燃起的創作之情也被種種原因泯滅了。我認為在美術教學中,首先應考慮的是孩子對生活經驗的積累。沒有對生活的密切接觸、認識、體驗,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構造、形象,又何談有新的創造呢?
生活處處有美,藝術家善于從生活中捕捉。而孩子們還不是藝術家,就像一頭剛剛學習捕食的小獅子,還必須在母獅的循循善誘下學習捕獲,掌握時機。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正處于發展階段,需要教師引導、開發他們對美的感受能力、欣賞能力和評價能力,從而使其能夠感受到生活的美,并從中捕捉到美。
(二)激起創作的興趣
美術這門學科,從總體上看是大多數兒童喜歡的科目。但具體到每一個兒童對這節課有沒有興趣、感情有多深、持久性有多長,就要看老師如何調動他們的積極因素激起他們創作的興趣。我們教師應在教育目標與教育內容實踐的操作中搭上橋梁,使美術課聲形并茂、色彩艷麗、生動直觀,從而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讓學生留戀、向往,產生創作沖動。
再次,有不少課題需要學生走出教室,實地寫生,如果教師只在教室中講,該畫哪些部分是畫面需要的、哪些不需要等等,這樣的閉門造車,不如讓學生去實地走走看看,感受一下小巷兩邊的商店、理發店、小飯店、行人及往日熟悉的地方,感受自然萬物之美。孩子的創作源泉才不會枯萎。學生在走進環境感受生活的過程中,感悟能力增強了,繪畫能力提高了。
總之,作為學生走上美術創作之路的啟蒙者,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真誠去點亮孩子心靈的蒼穹,使他們燃起藝術的火花,使他們在人生的這段行程中發現美術之美,充分地發展自己的個性,展現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藝術才華。
(作者單位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第三中學)
?誗編輯 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