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向華
摘 要:復習教學過程不是前面所學知識的簡單重復,應讓學生從更高層次、更新角度進一步掌握、理解已學知識和技能,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復習;編輯;能力
編輯是對資料或現成的作品進行整理、加工。化學復習教學中借助編輯,能使復習教學出現新、巧、深、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編輯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而進行宏觀構思的方法。當原有的教學過程不適應新的教學目的和要求、或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時,就需要重新編排,重新組合。在中考前的總復習中,若以課本為順序,學生總有吃“二遍飯”的感覺,同時也不利于“四基”的進一步落實和提高,有礙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和發展。所以應將那些基礎知識、工具性知識、基本方法提前編排;對歷年中考試題中出現頻率較高的熱點問題,要變更角度、變換題型、反復編排。這樣編輯既落實了基礎,重視了化學思想方法的培養,突出了重點,切合中考要求,又給學生以全新的印象,消除學生乏味的感覺,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積極性。
巧:編輯的巧妙之處在于,從教材特點、解題思路、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習心理出發,優化教學過程,使教學的各個環節組成一個有機和諧的整體,有助于充分利用時間,促使學生對化學知識的高效掌握和能力的有效形成。眾所周知,化學反應是教材的重點,也是中考的熱點,且考查方式也由過去的“重現型”向“綜合型”、“理解型”轉化,由于該內容紛繁,題型多變,思維抽象,條件隱含,因而成為學習的重、難點所在。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可從反應基本類型的概念、字母表達式、物質類型、元素化合價變化情況、實例等幾個方面總結,討論完成后還可進一步探討不屬于四種基本類型的常見反應,如:有機物的氧化、一氧化碳還原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與堿的反應等。
這里由化學反應基本類型的概念上升到物質所屬類別、元素化合價變化,并歸納找出不屬于四種基本類型的特例,層層遞進,環環加深,不失為一種巧妙的編輯。
深:從內容看,深是指從教材中挖掘出深層問題。從因編輯而產生的問題來看,深是指問題有一定的靈活度,只有具備較高的技能,才能予以解決;從教學對象來看,深是指學生對問題進行周密思考然后達到融會貫通的“頓悟”境界,產生豁然開朗的靈感,思維就會產生質的飛躍,探索到更深的層次。這樣的編輯,既能與中考吻合,又能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例:請寫出你熟悉的化學方程式,證明“有單質和化合物生成的反應一定是置換反應”是錯誤的 。
該題屬于結論開放性試題,要求通過尋找一個與結論不同的反例,來推翻錯誤結論。而尋找這一反例的關鍵在于理解概念與概念,概念與原理、規律之間的關系,特別要注重找出在錯誤說法中將不同關系聯系起來的關鍵詞“一定”“可能”等在何處,同時又考查了學生對具體化學反應的熟悉程度。該題將化學反應類型、反應物和生成物所屬類別、元素化合價等知識點揉合在一道題中,真正使學生體會到它們在知識上的聯系,在習題編制上的綜合性,在思維上的啟迪性和深刻性。
活:顯示出教學程序上的靈活,跳出了教材按學生所學單元內容的范圍編排習題和講解例題的框框,顯示出編題、解題過程的靈活。化學復習教學重在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教師必須使自己的教學設計成為培養學生能力、發展智力的“中介”,習題能反映能力,解題是能力的標志,所以在復習教學中,應多層次地設計一些多途徑、多角度處理的開放題,培養思維的靈活性;設計一些綜合題,培養思維的嚴密性;設計一些論述題,培養思維的邏輯性;設計一些富有挑戰性的信息題,培養思維的創造性;還可以設計一些層次高、綜合性強的習題,培養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這樣才能使學生對問題理解由膚淺變為深刻,由零散變為系統,由局部變為全面,使復習教學過程不再單調且富有成效。
綜上所述,“編輯”藝術在復習教學設計中起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我們必須學會“編輯”,善于“編輯”,把復習教學過程“編輯”成一部完美、和諧、引人入勝的好劇本。
(作者單位 江蘇省海門市海南中學)
?誗編輯 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