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言言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課堂教學應該從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轉變為“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新型教學模式,四環節循環教學模式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該模式利用“自學質疑—合作釋疑—展示評價—鞏固深化”四個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教師充分做好課堂的主導,讓課堂效率大大提升,學生學習成績整體快速提高,為素質教育增添了動力。“四環節”循環教學模式應用于英語閱讀教學中最大的優點在于把閱讀權真正地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從整體上領會文章的大意,提升對整篇文章的理解能力,同時在各環節實施過程中,使學生的自學探究、合作學習、創新能力有所提升。
關鍵詞:“四環節”;循環教學模式;高效英語閱讀課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幫助,如人與人之間的協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得到,而是學習者在與情境的交互過程中自行建構的,因而學生應該處于中心地位,教師是學習的幫助者。“四環節”循環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和體現了建構主義的思想,側重汲取新課程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強調“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該模式幫助學生主動架構知識體系,提升學習品質,并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本文結合教學實例探討了用“四環節”循環教學模式打造高效初中英語閱讀課的優勢及其過程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一、“四環節”循環教學模式
“四環節”循環教學模式即“自學質疑,合作釋疑,展示評價,鞏固深化”。“四環節”循環教學模式的指導原則: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能力為目標。四個環節之間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環環相扣、緊密相連的。根據課程內容的要求,“循環”可以多次使用,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二、“四環節”循環模式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英語閱讀是學生全面運用英語知識和綜合技能的體現,閱讀教學是為完成從“知識向能力過渡”進行轉化的實戰。傳統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一言堂,學生被動接受,課堂呆板,不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動性。“四環節”循環教學模式改變了這一現象,使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教師成為課堂的導演,讓課堂激情飛揚,充滿創新思維的火花。
1.自學質疑
教師針對課文出示自學指導單。如下所示:
■
設計思路:教師提供自學指導單可以讓學生有目的地“讀”,從而更好地了解課文細節。教師指導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自學目標,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同時自學環節能讓學生感覺到一種責任,有了責任感才會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覺能動性。其次,在自學中有許多疑惑,帶著這些問題進行小組交流也增強了交流的目的性。
操作要求:(1)教師設置的問題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既不能太碎太雜也不能太大太空,更不要設置讓學生一看就會或者課本上有現成答案的問題。其次自學問題的設置要有梯度性,能夠給學生提供良好的知識構建框架,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2)在學生自學、思考的過程中,教師應“管住”嘴巴,靜心察言觀色,需要與學生交流時,以個體輕聲交流或以態勢語的方式進行,給學生以靜心思考的環境。(3)自學一定要有實效。教師通過巡視及時提醒、督促、鼓勵學生快速進入自學狀態,獨立完成自學任務。教師可對自學效果顯著的小組及時給予加分獎勵或口頭鼓勵。
2.合作釋疑
按照課下分組,學生四人一組由組長帶頭對自學指導中沒有解決的問題進行合作學習,形成自學成果,寫在自己的答題板上,并對合作學習還未能解決的問題做好記錄。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評價
每組抽一名學生把本組的學習成果根據實際需要采用投影儀、小黑板或口頭展示等方式展示出來并對本組在上一環節未解問題進行陳述或提出。然后小組之間推磨式評價,或由教師來評價并給表現突出的小組鼓勵加分。教師要在本環節就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進行啟發式教學或精講。
通過教學實踐,“四環節”循環教學模式應用于英語閱讀課的教學中,學生在“自學質疑”中全面提高了閱讀興趣和自學能力;在“合作釋疑”中提高合作交流、主動探究的能力;在“展示評價”中提高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在“鞏固深化”中落實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四環節”循環教學模式努力為學生營造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一個探究實踐的空間,引導學生探究,鼓勵學生嘗試,激勵學生超越,調動學生選擇,促進學生創造,使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走向創造之路的階梯。
參考文獻:
[1]胡小強,何玲.現代教育技術與應用[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08.
[2]張紀裕.自主互助,合作探究,打造高效英語課堂[J].科技信息,2008(35).
(作者單位 河南省永城市馬橋鎮馬橋中學 安徽淮北師范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誗編輯 劉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