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愉
摘 要:后進生是平時語文教學中的頭號“敵人”,通過課前、課上、課后三個環節對后進生進行平等和尊重的對待,讓他們也能學好語文,感受語文的魅力。
關鍵詞:后進生;尊重;語文教學
“教育的藝術不在于本領的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是這樣說的。而激勵喚醒和鼓舞的前提,是對生命個體的尊重,對生命的平等對待。
在學校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都需要教師的尊重。常常有許多學生有姣好的面容、美麗的音色、聰明的腦袋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優異,憑借這些博得了教師的好感,獲得了教師的偏愛。這些是教師心目中“好學生”的代表。可是,在好學生的光環下,那些成績不好、學習習慣一般,甚至有些小吵小鬧的學生在教師的心目中就是“差生”,也就是所謂的后進生。他們也需要重視,需要呵護,需要尊重。其實在我們的筆下,后進生是在教育主導下形成的特殊學生,在思想和學業方面都差的雙差生。他們并不是智力上有問題,他們和其他同學擁有一樣的智力,一樣的情感需求。只是在一貫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結果,所以我認為,在對待后進生的問題上,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要尊重他們作為一個學生的身份。
一、造成后進生學不好語文的原因
1.家庭原因
我所在的學校處于城鄉結合部,有許多的服裝加工廠,加工廠薄利多銷,大多從事批發銷售,因此,加班加點成了家常便飯的事情。許多學生的家長都在服裝廠上班,每天工作13或者14個小時,甚至更多。因此,對于孩子的教育,大多采取的是放任的態度,而13歲左右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懵懂和叛逆的時期,自我約束和自我管教的能力很薄弱,上網游戲和看電視成了孩子在家的主要“工作”,回家作業就丟置一邊,沒有時間朗讀,沒有時間閱讀,沒有時間預習復習,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成績上的“差生”。我現在班里的魚同學,就是這樣,父母親都在服裝廠上班,每天晚上10點回家,他回家以后就是看電視或者去網吧上網,他每天回家從不帶書包,沒有努力和勤奮,哪里有成績的顯現,所以成績很差。因為在家中根本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
2.學校原因
家庭原因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生的自覺性得不到延伸,直接影響到學校,學校中的取向是以學生的成績為主,而對學生的價值取向以及思想的重視不夠,學校的教育出現了盲點。
3.教師原因
在教學過程中,課堂上的時間很寶貴,在45分鐘的時間里,既要傳授知識,教導方法,也要注意突出難重點,余下的時間還需要進行知識的鞏固和能力的培訓,所以對學生的關注是點到為
止,不可能在45分鐘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課后輔導中,教師對學生也只是淺層次的教育,且學生對教師的詢問會有所保留,
阻礙了問題的解決。另外教師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時簡單粗暴,也會出現體罰現象,對他們不尊重。這不僅對學生的身體造成了傷害,也對孩子的心里造成了影響。
二、如何讓后進生學好語文
1.創設環境(課前,課上)
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我校的學生有很多是家中父母忙于工作,甚少在家的。那么怎么樣才能讓他們在家里學習語文?第一,要重視預習,學好語文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在課前要做好預習工作。預習有利于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獨立學習的能力,能為他們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在課前先布置一些預習作業,學生可以擇其重點來進行預習,特別是后進生也要完成,這樣可以為他們學習語文“預熱”,對文章有個整體的感知。例如,在預習《治水必躬親》的文章中,我出了一些預習作業:(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文中舉了哪個人的事例?你能用簡要的語言進行概述嗎?(3)在你心目中,海瑞是個怎么樣的人?通過這些問題的預習,讓學生特別是后進生對文章的整體有一定的了
解,也讓他們對海瑞有進一步的了解。那么對文章的學習已經達到了初級目的。在預習中既有閱讀也有思考,這是語文教學的第一步。
2.加強鞏固
語文課堂學習中通過對尖子生和后進生的不同層次的教育,體現對他們的尊重,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受到語文的魅力以外,在
課后也要注重加強鞏固,重視積累。在課后,加強鞏固的最好辦法就是完成習題和復習文章。一些學生在上完語文課以后基本情況是:書本扔到一邊,作業基本不碰。這樣怎么能學好語文呢?那么怎樣培養后進生對語文的興趣,讓他們在課后也能學好語文,讓
他們和其他學生一樣學有所得呢?那就是完成基本的作業,進行復習,重視課后的語文知識的積累。
三、尊重學生,為學生設一個平等的環境
教師對待學生應該一視同仁,言語中不該有輕重。在講授《治水必躬親》這篇文言文的時候,文章很淺顯,對于學生來說沒有什么字詞難度。在提示了“潴”和“胼胝”兩個詞語的讀音后,我讓學生自己朗讀,然后點名讓魚同學來讀,他朗讀得很流暢,讀完以后我讓他簡要說了說文章的大概意思,他用比較流暢的語言表達了出來。結束以后我讓一個成績中等的學生重復一下,而他卻表達得不甚準確。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后進生與其他學生的差別并不明顯,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另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平等對待,也是尊重后進生的一種方法。提問問題時要考慮難易,照顧到尖子生的同時也讓后進生感受到老師的重視。在《治水必躬親》的提問上,對于基礎薄弱的魚同學我提問:“文章提到的海瑞,身上有哪些好的做事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對于有準備的學生,可以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提問:“本文列舉了海瑞的事例想要論述什么?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在學生相處的過程中讓其他學生也明白,后進生只是成績不好,與他們并無差別,他們身上也有值得其他學生學習的地方。在學完了本文以后讓學生討論文中的海瑞還有哪些優秀品質并列舉材料。所以,不管是學生也好,教師也罷,在對待后進生的問題上應慎重,尊重他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讓他們感受到平等的氛圍。
四、后進生該怎么積累語文
首先是材料的積累,在學完《治水必躬親》這篇文章,了解了海瑞這個官吏之后,他們對這個人有了一定的認識,那么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能不能舉出其他一些在古代治水上有成就的人物?后進生在搜尋目標的過程中積累了知識和材料,也學會了方法。其次,要重視讀和背,后進生想在語文學習中有所成的話,就要有一定知識的積累,在讀和背的過程中能加強古文知識的累積。在《治水必躬親》的學習后,要求后進生與其他學生一樣將文章背誦下來,一來累積知識,二來掌握重點。
五、中國的文字是幾千年智慧的結晶,是我們平時表達情意的載體,對所有學生來說,學好語文是件很重要的工作
與尖子生相比,后進生少了很多優勢,即便如此,我們也要相信他們是能學好的,最重要的就是給予他們以平等的態度,讓他們在尊重和期盼中學習。我們希望通過營造學習語文的氛圍,加強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對語文能有所感悟。課上通過認真聽講,掌握文章的重難點,課后的復習鞏固中認真完成作業,重視語言的積累,重視材料的積累,重視內容的積累,在語文上有播種,有辛勤,有收獲。
參考文獻:
黎顯赫.如何做好新后進生的心理轉化工作[J].中學教學參考,2010(27).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熟市謝橋中學)
編輯 申 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