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銀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的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在動力。當學生對生物學科產生強烈的興趣時,他們就會愿意學、主動學。新課標也要求“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努力形成教學個性”。所以教師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就一定要解決學生的興趣問題。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從為學生創造豐富的實驗課堂、讓游戲走進生物課堂、讓生物知識生活化等方面來提高生物教學的趣味性進行了一些探索。
關鍵詞:實驗;游戲;生活化;趣味性
生物教學的趣味性本質在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產生內在動力來完成學習任務。新課標也要求“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努力形成教學個性”。如何提高生物教學的趣味性呢?筆者從以下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為學生創造豐富的實驗課堂,提高生物教學的趣味性
在生物教學中,實驗具有真實、直觀、形象、生動和易于操作的特點。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操作,可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克服種種困難獲得成功,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生物教學的趣味性。
1.為學生創造自由的實驗課堂,提高生物教學的趣味性
自由的實驗課堂是指在規范實驗過程,強調實驗紀律,完善實驗小組等前提下,教師盡可能少地參與實驗過程,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自由觀察和體驗,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在嚴謹、科學、紀律的前提下,將初中生物實驗的自由權交給學生,而教師只是一個觀察者、指導者,讓學生參與,讓他們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滿足,學生的雙手和大腦得到真正的解放,他們樂在其中,學在其中,從而提高生物教學的趣味性。
2.為學生創造開放和貼近生活的實驗課堂,提高生物教學的趣味性
生物實驗課堂不只是在實驗室進行,也可以在教室外、家庭中完成。比如,在學習《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時,教師布置學生回家制作米酒或饅頭或豆腐乳。在家長的指導下完成,在制作過程中向父母解釋其中的原理,從而增強他們的成就感,完成之后把作品帶到學校進行展示,有條件的進行錄像或拍照或制成幻燈片,展示的時候介紹自己的制作方法,交流心得。開放和貼近生活的生物實驗課堂,比教師枯燥的講解有趣得多,這樣學生邊學習邊實踐,既能理解知識,又能獲得一定的滿足感和自豪感,從而提高生物教學的趣味性。
二、讓游戲走進生物課堂,提高生物教學的趣味性
1.角色扮演法引入生物課堂,提高生物教學的趣味性
角色扮演法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在教師的組織下由教師或學生根據相應內容扮演特定的角色,在扮演過程中開展學習的活動。“游戲”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思維和情感得到和諧發展,在“游戲”中,學生愛學、樂學,在學中玩,在玩中學。
2.利用各類游戲,提高生物教學的趣味性
教學中教師可采用拼圖游戲、連點游戲、男女生辯論賽等方式提高生物教學的趣味性。如我們采用進化樹拼圖,人體骨骼拼圖,消化系統拼圖;在學習光合作用后,將“光合作用”概念分布在一個圖形周圍,把所有的點連正確之后就是一幅美麗的圖案。通過各種活動,變抽象為具體,寓知識于“游戲”中,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欲望,充分調動每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人人動手、個個動腦。
總之,只要生物教師用心去發現并認真挖掘,精心準備,就能夠創設出學生喜愛的“游戲”教學活動,提高生物教學的趣味性,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三、讓生物知識生活化,提高生物教學的趣味性
1.提煉生活,發掘與教學相關的生活資源
生活資源滲透到教學內容之中,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課堂知識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師要勇于打破課堂內外、校園內外的界限,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會上的教學資源,開展多渠道的學習,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和時間,增加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的機會,將課堂教學內容融入真實的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讓學習回歸生活,提高生物教學的趣味性
問題式教學設計立足于學生的現實生活經驗,是把問題寓于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和學校生活之中,關注學生身邊的“常識”,讓學生經歷一個“從生活到知識,再從知識到生活”的循環上升過程。教師通過教學問題的設計,為學生學習搭建溝通生活素材與教材理論知識之間的橋梁,讓學生在理解生活的同時活躍思維,提高生物教學的趣味性。
綜上所述,在生物教學中,要采用多種教學策略,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與方式。這樣,學生不僅能掌握豐富的生物知識,還能將生活與學習內容相聯系并學以致用地運用到生活之中,做到真正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生活成為最好的教科書。讓學生從被動轉為主動,真正體會到在生活中學,在玩中學,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讓生物教學更有效。
參考文獻:
[1]張學朋.如何提高中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J],新課程:中學,2010(05):4.
[2]顧梅.角色扮演法在生物教學中的組織策略[J].中學生物學,2007(11):12-13.
(作者單位 重慶市永川區雙竹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