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品玉
摘 要:學生是鮮活的個體,使得課堂呈現動態美景,教師應該把握好這些生成性資源。
關鍵詞:教學;預設;生成
學生是鮮活靈動的個體,在課堂豐富多彩的情境教學中,他們常常會迸發出意想不到的火花,這使得課堂也呈現了動態的美景。對于這些生成性的資源,教師應怎么把握,才能利用它們來控制整個課堂呢?
一、預設與生成的概念
預設指的是在上課前教師的備課。當然預設不一定只在教案中有體現,它是教師對于課堂上要如何講知識,對課堂教學的提前的安排和規劃。如果教師和學生能夠在提前設置的安排中有條不紊地完成課堂教學內容,而且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獲得了提前預設的結果,那么就表明教師這堂課實現了教學目的和任務。
生成是指教師在這堂課開始前的準備階段,留下了讓學生發展的空間。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或者學生的學習都超出了教師的備課范圍,并且學生獲得了以前所沒有想到的結果,有了意想不到的發展。
二、預設和生成的關系
1.充分準備的預設對生成有促進作用
只有充分準備的教學預設,才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更應該深入思考,認真地鉆研課本教材內容,把握知識的精髓之處,再結合學生平時的實際生活經驗,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盡可能地設計和預計學生在課堂上可能會出現的一切活動,努力挖掘課本更深層次的內涵,超越課本知識。
2.善于總結經驗,使課堂始終充滿活力
預設和生成是以辯證關系存在的,如果沒有教師在課前的預設安排,就不會出現精彩的生成,當然如果不重視結果,或者沒有限制生成,那么預先設計就可能做得不夠好。當然,預設過度和生成過度都不是好事,預設過度必然導致直接忽視了生成,生成過度必然會影響到預設目標的實現。
我們需要有強大的理論作為基礎還需要長久的實踐,才能很好地處理預設和生成的關系。而經驗的來源便是實踐之后的反思,經過吸取教訓后再實踐,這樣一個反復操作的過程,才能使教師的教學水平更加完善。我們在反復地實踐中會發現自身的優點和不足,并且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作為教師,在理論的指導下做出大膽的實踐,并要及時地做出深刻的反思,在反思之后,還要多多積累經驗,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總之,數學的教學不單單是對知識的學習過程,更重要的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的過程,為了能實現有效的生成,需要教師在課前精心地準備,預設做到有的放矢,還要不斷地進行反思,當然有了有效的生成,學生也能夠快樂地投入到學習數學當中。只有教師時刻尊重學生,對于學生產生的生成信息也要認真地對待,使學生真正地為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而高興。
參考文獻:
[1]廖秋玲.預設與生成并重,讓課堂更加精彩.師道,2007(3).
[2]余文森.論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課程·教材·教法,2007(5).
(作者單位 河北省阜平縣阜平鎮葛達頭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