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顯華
摘 要:元認知能力的培養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關鍵。提出了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元認知能力的實踐研究,通過引導學生對各種學習活動的反思,提高學生的自控能力,旨在幫助學生提高物理學習的能力,進而提高物理學習成績。
關鍵詞:高中物理;元認知;教學實踐;反思
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知,具體地說,是關于個人自己認知過程的認識和調節這些過程的能力,即對思維和學習活動的認識和控制。元認知包括元認知知識和元認知控制。例如,在心理學中常提到“如何學習”,指的就是這種層次的認知。元認知在整個認知活動過程起著計劃、推動、監控和調節的作用。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伴隨著元認知的提高,元認知的提高反過來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如何才能具體有效地提高元認知水平,這就需要不斷地訓練。在學生的學習中,提高元認知水平最主要的形式是反思。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思考過程、學習活動涉及的知識,學習所涉及的思想方法進行反思,以此來提高他們的元認知水平。
一、引導學生對學習的思考過程進行反思
對學習的思考過程進行反思,即回憶自己從開始到結束的每一步解題思路,并分析自己為什么會這么想。如果解題思路正確,則找出規律;如果錯誤,則找出原因。下面以具體的案例來說明。
【案例一】貨車發動機的牽引功率為60 kW,質量為5 T。假設當貨車在水平路上行駛時,所受阻力恒定為5000 N。試問:若貨車從啟動開始一直以0.5 m/s2的加速度作勻加速直線運動,這一過程能持續多久。
學生的解法:要保持a=0.5 m/s2的加速度,由a=(F-umg)/m得到F=umg+ma=7500 N,則貨車作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最大速度為Vm=P/F=8 m/s,所維持時間為t=Vm/a=16 s。
當學生解完之后,教師要仔細地講解正確的解題步驟。然后讓學生進行這樣的反思:自己開始是怎么想的,為什么會這么想;做對了是因為運用了哪些知識點,做錯了是因為哪個知識點理解錯了;出現類似的題目時應該怎么避免出現這種錯誤;怎么才能在中途發現并糾正這些錯誤等等。
經過反思,那些做錯了的學生發現他們從最開始就想錯了,沒有正確地理解題目的意思,忽略了貨車要想做勻加速運動必須要收到恒定作用力的因素。在這個題目所要考察的知識點是對F=f+ma的正確理解和運用。經過反思,學生對知識點有了深刻的理解,并運用反思及時調整了自己的認知活動,使下次面對同類問題時能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如此一來,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將會得到提高,進而提升自己的元認知水平。
二、引導學生對學習活動所涉及的知識進行反思
物理活動中總是涉及一些具體的物理知識,但是很少有學生能主動將活動內容和所用到的課本知識掛鉤,這樣達不到活動的目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活動中涉及的知識及時進行反思,做到既看熱鬧,又看門道,從而提高學生的元認知能力。下面以案例說明。
當學生解完之后,教師要仔細的講解正確的解題步驟。然后讓學生進行這樣的反思:選擇項上為正方向時,H為負值,說明木塊掉落時氣球在地下1800米處,這顯然和事實情況不符,所以解答結果明顯錯誤。然后引導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與實際的物理活動相聯系,這樣就能一眼看出自己所得到的結果是不是嚴重偏離了實際,以便及時發現錯誤,進行調整。
所有的物理問題都從實際生活中來,不會偏離實際生活規律。如果每次遇到問題都能結合生活實際對所涉及的物理現象進行反思,那么就能避免自己出現低級錯誤,同時也能幫助自己很好地理解物理問題,久之就會提高認知水平。
三、引導學生對學習所涉及的思想方法進行反思
物理學習的精髓是領會物理思想方法,并能在具體的環境下進行運用。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畢竟有太多抽象的概念,學生一時較難理解。教師也很難將自己腦海中的物理思維方式系統地向學生表述,它往往是心理上的領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啟迪、歸納、總結,引導學生時時對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反思,使學生在長期的實踐、運用過程中不斷糾正自己的錯誤認知,領悟正確的物理思維方式,并熟練運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元認知能力。
總之,反思不單是一般性回顧和重復,而且是對一個課題的思維結果進行科學審慎的批判性的回顧、分析和檢查,深究物理活動中所涉及的知識、方法、思路及策略。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元認知意識,豐富學生的元認知知識,而且為學生將來的物理學習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杜曉新,馮震.元認知與學習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8-23.
[2]汪玲,郭德俊.元認知的本質與要素[J].心理學報,2000(4):91-95.
[3]吳書勤.高中生物理問題解決過程中元認知能力的初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2.
[4]向寧靜.高中生物理問題解決元認知水平量表的設計[D].重慶師范大學,2008.
(作者單位 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第十中學)endprint
摘 要:元認知能力的培養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關鍵。提出了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元認知能力的實踐研究,通過引導學生對各種學習活動的反思,提高學生的自控能力,旨在幫助學生提高物理學習的能力,進而提高物理學習成績。
關鍵詞:高中物理;元認知;教學實踐;反思
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知,具體地說,是關于個人自己認知過程的認識和調節這些過程的能力,即對思維和學習活動的認識和控制。元認知包括元認知知識和元認知控制。例如,在心理學中常提到“如何學習”,指的就是這種層次的認知。元認知在整個認知活動過程起著計劃、推動、監控和調節的作用。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伴隨著元認知的提高,元認知的提高反過來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如何才能具體有效地提高元認知水平,這就需要不斷地訓練。在學生的學習中,提高元認知水平最主要的形式是反思。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思考過程、學習活動涉及的知識,學習所涉及的思想方法進行反思,以此來提高他們的元認知水平。
一、引導學生對學習的思考過程進行反思
對學習的思考過程進行反思,即回憶自己從開始到結束的每一步解題思路,并分析自己為什么會這么想。如果解題思路正確,則找出規律;如果錯誤,則找出原因。下面以具體的案例來說明。
【案例一】貨車發動機的牽引功率為60 kW,質量為5 T。假設當貨車在水平路上行駛時,所受阻力恒定為5000 N。試問:若貨車從啟動開始一直以0.5 m/s2的加速度作勻加速直線運動,這一過程能持續多久。
學生的解法:要保持a=0.5 m/s2的加速度,由a=(F-umg)/m得到F=umg+ma=7500 N,則貨車作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最大速度為Vm=P/F=8 m/s,所維持時間為t=Vm/a=16 s。
當學生解完之后,教師要仔細地講解正確的解題步驟。然后讓學生進行這樣的反思:自己開始是怎么想的,為什么會這么想;做對了是因為運用了哪些知識點,做錯了是因為哪個知識點理解錯了;出現類似的題目時應該怎么避免出現這種錯誤;怎么才能在中途發現并糾正這些錯誤等等。
經過反思,那些做錯了的學生發現他們從最開始就想錯了,沒有正確地理解題目的意思,忽略了貨車要想做勻加速運動必須要收到恒定作用力的因素。在這個題目所要考察的知識點是對F=f+ma的正確理解和運用。經過反思,學生對知識點有了深刻的理解,并運用反思及時調整了自己的認知活動,使下次面對同類問題時能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如此一來,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將會得到提高,進而提升自己的元認知水平。
二、引導學生對學習活動所涉及的知識進行反思
物理活動中總是涉及一些具體的物理知識,但是很少有學生能主動將活動內容和所用到的課本知識掛鉤,這樣達不到活動的目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活動中涉及的知識及時進行反思,做到既看熱鬧,又看門道,從而提高學生的元認知能力。下面以案例說明。
當學生解完之后,教師要仔細的講解正確的解題步驟。然后讓學生進行這樣的反思:選擇項上為正方向時,H為負值,說明木塊掉落時氣球在地下1800米處,這顯然和事實情況不符,所以解答結果明顯錯誤。然后引導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與實際的物理活動相聯系,這樣就能一眼看出自己所得到的結果是不是嚴重偏離了實際,以便及時發現錯誤,進行調整。
所有的物理問題都從實際生活中來,不會偏離實際生活規律。如果每次遇到問題都能結合生活實際對所涉及的物理現象進行反思,那么就能避免自己出現低級錯誤,同時也能幫助自己很好地理解物理問題,久之就會提高認知水平。
三、引導學生對學習所涉及的思想方法進行反思
物理學習的精髓是領會物理思想方法,并能在具體的環境下進行運用。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畢竟有太多抽象的概念,學生一時較難理解。教師也很難將自己腦海中的物理思維方式系統地向學生表述,它往往是心理上的領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啟迪、歸納、總結,引導學生時時對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反思,使學生在長期的實踐、運用過程中不斷糾正自己的錯誤認知,領悟正確的物理思維方式,并熟練運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元認知能力。
總之,反思不單是一般性回顧和重復,而且是對一個課題的思維結果進行科學審慎的批判性的回顧、分析和檢查,深究物理活動中所涉及的知識、方法、思路及策略。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元認知意識,豐富學生的元認知知識,而且為學生將來的物理學習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杜曉新,馮震.元認知與學習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8-23.
[2]汪玲,郭德俊.元認知的本質與要素[J].心理學報,2000(4):91-95.
[3]吳書勤.高中生物理問題解決過程中元認知能力的初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2.
[4]向寧靜.高中生物理問題解決元認知水平量表的設計[D].重慶師范大學,2008.
(作者單位 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第十中學)endprint
摘 要:元認知能力的培養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關鍵。提出了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元認知能力的實踐研究,通過引導學生對各種學習活動的反思,提高學生的自控能力,旨在幫助學生提高物理學習的能力,進而提高物理學習成績。
關鍵詞:高中物理;元認知;教學實踐;反思
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知,具體地說,是關于個人自己認知過程的認識和調節這些過程的能力,即對思維和學習活動的認識和控制。元認知包括元認知知識和元認知控制。例如,在心理學中常提到“如何學習”,指的就是這種層次的認知。元認知在整個認知活動過程起著計劃、推動、監控和調節的作用。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伴隨著元認知的提高,元認知的提高反過來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如何才能具體有效地提高元認知水平,這就需要不斷地訓練。在學生的學習中,提高元認知水平最主要的形式是反思。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思考過程、學習活動涉及的知識,學習所涉及的思想方法進行反思,以此來提高他們的元認知水平。
一、引導學生對學習的思考過程進行反思
對學習的思考過程進行反思,即回憶自己從開始到結束的每一步解題思路,并分析自己為什么會這么想。如果解題思路正確,則找出規律;如果錯誤,則找出原因。下面以具體的案例來說明。
【案例一】貨車發動機的牽引功率為60 kW,質量為5 T。假設當貨車在水平路上行駛時,所受阻力恒定為5000 N。試問:若貨車從啟動開始一直以0.5 m/s2的加速度作勻加速直線運動,這一過程能持續多久。
學生的解法:要保持a=0.5 m/s2的加速度,由a=(F-umg)/m得到F=umg+ma=7500 N,則貨車作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最大速度為Vm=P/F=8 m/s,所維持時間為t=Vm/a=16 s。
當學生解完之后,教師要仔細地講解正確的解題步驟。然后讓學生進行這樣的反思:自己開始是怎么想的,為什么會這么想;做對了是因為運用了哪些知識點,做錯了是因為哪個知識點理解錯了;出現類似的題目時應該怎么避免出現這種錯誤;怎么才能在中途發現并糾正這些錯誤等等。
經過反思,那些做錯了的學生發現他們從最開始就想錯了,沒有正確地理解題目的意思,忽略了貨車要想做勻加速運動必須要收到恒定作用力的因素。在這個題目所要考察的知識點是對F=f+ma的正確理解和運用。經過反思,學生對知識點有了深刻的理解,并運用反思及時調整了自己的認知活動,使下次面對同類問題時能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如此一來,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將會得到提高,進而提升自己的元認知水平。
二、引導學生對學習活動所涉及的知識進行反思
物理活動中總是涉及一些具體的物理知識,但是很少有學生能主動將活動內容和所用到的課本知識掛鉤,這樣達不到活動的目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活動中涉及的知識及時進行反思,做到既看熱鬧,又看門道,從而提高學生的元認知能力。下面以案例說明。
當學生解完之后,教師要仔細的講解正確的解題步驟。然后讓學生進行這樣的反思:選擇項上為正方向時,H為負值,說明木塊掉落時氣球在地下1800米處,這顯然和事實情況不符,所以解答結果明顯錯誤。然后引導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與實際的物理活動相聯系,這樣就能一眼看出自己所得到的結果是不是嚴重偏離了實際,以便及時發現錯誤,進行調整。
所有的物理問題都從實際生活中來,不會偏離實際生活規律。如果每次遇到問題都能結合生活實際對所涉及的物理現象進行反思,那么就能避免自己出現低級錯誤,同時也能幫助自己很好地理解物理問題,久之就會提高認知水平。
三、引導學生對學習所涉及的思想方法進行反思
物理學習的精髓是領會物理思想方法,并能在具體的環境下進行運用。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畢竟有太多抽象的概念,學生一時較難理解。教師也很難將自己腦海中的物理思維方式系統地向學生表述,它往往是心理上的領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啟迪、歸納、總結,引導學生時時對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反思,使學生在長期的實踐、運用過程中不斷糾正自己的錯誤認知,領悟正確的物理思維方式,并熟練運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元認知能力。
總之,反思不單是一般性回顧和重復,而且是對一個課題的思維結果進行科學審慎的批判性的回顧、分析和檢查,深究物理活動中所涉及的知識、方法、思路及策略。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元認知意識,豐富學生的元認知知識,而且為學生將來的物理學習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杜曉新,馮震.元認知與學習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8-23.
[2]汪玲,郭德俊.元認知的本質與要素[J].心理學報,2000(4):91-95.
[3]吳書勤.高中生物理問題解決過程中元認知能力的初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2.
[4]向寧靜.高中生物理問題解決元認知水平量表的設計[D].重慶師范大學,2008.
(作者單位 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第十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