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珊
摘 要:為了倡導新課程理念,教師在課堂中設計了各種各樣的學生活動。在教學設計中,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但往往在這種課堂中,教師設計了較多的學生活動,課堂效率卻低下。
關鍵詞:初中語文;目標導學;有效活動
在目標導學下要設置有效的學生活動,不僅要體現新課程的理念,還要提高課堂效率,完成本堂的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導學法是在講授新課前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學生充分了解本節課應完成的學習任務后展開自學,圍繞學習目標要有相應的學生活動,教師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做學習目標的講解和點撥,達到學習要求的一種課堂教學方法。
那么將如何設置有效的活動來完成學習目標?
一、學生活動的設計要和學生背景相聯系
學生活動的設計要與學生的背景緊密聯系在一起。學生活動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如果學生活動設計的過高或過低,課堂效率往往都是低下的。學生活動的設計要圍繞著學習目標來制訂,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這樣的學生活動才是有效的。
二、學生活動的設計要有一定的層次性
學生目標的制訂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要由易到難,所以學生活動的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在設計學生活動時,同樣是由易到難,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的理解水平。
學生是有差異性的,每個學生的理解程度不一樣,在設計學生活動時,要有層次性,這樣才能兼顧到所有的學生。通過學生活動,使所有的學生都有一定程度的收獲。
三、學生活動的設計要“精”而“少”
一節課只有40分鐘,如何在有限的40分鐘里,讓學生真正學到東西,學生活動的設計非常重要。因此,學生活動要“精”而“少”,太多的活動會耗費許多時間,會導致課堂混亂,會使學生無法掌握重難點。
四、學生活動要規則明確,調控得當
沒有規則不成方圓,一個學生活動要有效地得以實施,教師要讓學生明確規則,在活動實施時,給予適當調整,讓學生順利進行活動。
五、在學生活動交流中學會互助
學生的認知水平因人而異,有的學生接受能力強,有的接受能力差。如果及時獲取老師、同學的幫助,就能更好地掌握教學知識。當學生在活動中,遇到困難時,可以向老師或同學請教,使學生懂得給其他同學講解的過程,也是自己鞏固和提高的過程。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要設置合理、有效的活動,才能完成本堂課的學習目標,提高課堂效率。
(作者單位 青海省大通縣青林鄉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