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慶輝++尚笑++劉飛翔
摘 要:近年來,國際市場上掀起一股人民幣的熱潮,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進一步加快。那么,究竟是什么選擇了人民幣,人民幣的國際化對中國的影響又是什么?從國際、國內不同方面綜合考慮,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以及人民幣幣值的長期穩定給世人帶來的信心是人民幣國際化推進的主要因素。
關鍵詞:人民幣國際化;幣值穩定; 經濟實力;選擇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而2014年以來,中德、中英兩國央行先后正式簽署了有關人民幣交易清算和結算業務的合作文件,這又是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上新的一個里程碑。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3月11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金融改革與發展”記者問答會上表示,存款利率上限的放開很可能在最近一兩年內就能夠實現。在推廣人民幣使用方面人民銀行并不會事先安排速度節奏和時點。央行行長表態的背后顯示出央行對人民幣的自信,而他也同時表示“人民幣如果真是走向國際化,還有很多家庭作業沒有做好。”周小川認為,首先是這些年人民銀行主要是注重解除對于使用人民幣的一些不必要限制,其中包括一些法律法規、業務條例。其次,也應該取消對人民幣的歧視,在一些可以使用硬通貨的地方也可以用人民幣。但是上述工作都沒有完全做完。這也透露出央行穩重求進的心態。
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大致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中國大陸、港澳臺地區開展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以及人民幣的資本項目合作,在2009年7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了《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實施細則》,在東部沿海的上海、深圳、廣州、珠海、東莞5個城市的365家企業首先開始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改革。國內這些試點的開展,標志著中國官方第一次全面正式地主動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開始;第二個階段是在中越、中俄、中朝、中緬、中老等中國周邊國家實現人民幣的流通;第三個階段是在亞洲逐步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最后是實現全球的跨境人民幣結算無障礙和人民幣的自由流通。隨著邊境貿易、邊境旅游等的不斷發展,中國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已基本實現第二個階段,正在第三、第四個階段摸索。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我們有必要了解,究竟是什么選擇了人民幣?
從國內的因素考慮,中國綜合國力的強大是中國對世界經濟影響力提升的至關重要的因素。一直以來,在國際貿易市場上,美元一家獨大,歐元、日元緊跟其后,而美國、歐盟、日本的實力有目共睹。可以說,人民幣國際化可以讓我國在國際貿易中更具有話語權,在重要的貿易規則制定和修改上也更具有代表性。我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對于人民幣國際化,我國樂見其成。我國的人民幣長期參考美元等外幣的變化,中國經濟波動較小,人民幣幣值長期穩定也奠定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
其次,是國際鑄幣稅的獲得。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最直接、最大的利益就是獲得國際鑄幣稅。鑄幣稅就是指貨幣發行者憑借其發行貨幣的特權所獲得的紙幣的發行面額與紙幣的發行成本之間的差額。人民幣國際化實際上是對國際鑄幣稅利益的重新分配,我國將獲得額外的國際鑄幣稅收入,同時大大加強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以彰顯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因此,盡管人民幣匯率可能有所上升,人民幣的監管也會更加困難,對國內經濟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沖擊,但巨大的國際鑄幣稅對人民幣國際化依然具有十分強大的吸引力促進作用。
從國際貿易的因素考慮,簡單認為是美國迫使人民幣升值,導致人民幣取代美元成為國際儲備貨幣,這很不科學。但人民幣國際化逐步被國外認可卻是不爭的事實,而人民幣幣值在國際市場上的穩定確實給了國際不少信心。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美元的幣值下降,而中國在這場“大地震”中相比美國而言幾乎沒受多大影響,人民幣的幣值也相對穩定,這更讓處于金融危機風口浪尖上的人看到了希望。
“兩年前,倫敦幾乎沒有人民幣業務。現在,全球除中國內地及香港外,以人民幣計價的支付業務 62% 都在倫敦進行。”英國財政部金融服務戰略處副主任威廉·布蘭登如實說道。中國經濟實力增強,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不可小覷。《金融時報》之前的報道顯示中國很可能取代美國而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果真如此,之后中國在國際貿易中更是有著更大的影響力,人民幣國際化實際上也是與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市場上需求的不斷擴大相同步的過程。不僅如此,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將更加有利于國家之間的金融合作和貿易往來,這也是人民幣國際化對世界經濟的正反饋作用。
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向來是沉穩溫和的形象,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也應該穩中求進。不能因為國際化存在諸多有利之處就加大力度求進度,還要考慮到國際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幣值大幅上漲、人民幣外流較難控制、國際政治勢力的阻撓等困難,平穩過渡,進一步發展經濟,以自身經濟實力的提升帶動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而人民幣國際化對我國國際影響力的增進作用則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參考文獻:
[1]韓英彤 《推進人民幣跨境使用向縱深發展》 《中國外匯》 2014.02
[2]馬榮華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國際金融研究》 2009.04
[3]瞿見 《人民幣:駛向藍海的紅幣》 《財經》 2014.01
[4]王元龍 《關于人民幣國際化的若干問題研究》 《財貿經濟》 2009 .07
[5]高海紅,余永定 《人民幣國際化的含義與條件》 《國際經濟評論》2010.01
[6]余永定 《再論人民幣國際化》 《國際經濟評論》 2011.09
作者簡介:范慶輝(1993.9-),男,漢族,河南商丘人,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11級本科生,金融學專業; 尚笑(1993.5-),女,漢族,河南三門峽人,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11級本科生,金融學專業; 劉飛翔(1992.12-),男,漢族,湖南岳陽人,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11級本科生,電子商務專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