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梅
摘 要:在語文學習中,無論是幼升小、小升初,還是初升高,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銜接問題。做好基礎工作的銜接,不使教學過渡突兀,是每一名教師應該認真探討的課題。不要人為地斷開語文知識鏈,要樹立大語文觀,對學生一生的語文負責。
關鍵詞:語文教學;銜接;效果;方法
2013年9月17日在教育學院開試評會,請來了一中的李花老師談中考作文,她誠懇地建議初中語文教師講一些語法常識,別都留給高中了,注意一下初高中的銜接問題。
銜接,就是把事物首尾兩部分連接吻合在一起。語文教育中包括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小學與初中的銜接、初中與高中的銜接等等。就以我們學校為例:位于城鄉結合部,所以學生普遍拼音不好。為什么呢?因為城鎮的學生從小上幼兒園,在學前班里就系統地學習了拼音;而鄉村的孩子基本上在家自己看,不上幼兒園,即使上也沒有正規的老師教,所以一起在小學讀書,教師在拼音部分就講得很快,認為學過了,別翻來覆去重復磨嘰,這樣一來,學生掌握不扎實,叫不準,那是正常的。
記得在初一時,曾經有一次考試,現代文閱讀有一道題是給四個詞語中的加點字注音,結果兩個班沒有一個全注對的。沒辦法,都初中了,又把拼音給講了一遍,還是有些夾生。在講到古詩詞時,有一首李清照的《醉花陰》。介紹詞人時,順帶著把她的丈夫趙明誠也說了一下,因為她的詞分前后兩部分,時間不同,風格不同,所以就多講了些,沒成想,有些學生竟然不知道李清照是女的,一直認為她是男的,怎么會有丈夫呢?結果鬧了個大笑話,也把我嚇了一跳,李清照一直都是女的,什么時候變成男的了呢?真是令人吃驚。所以說小學階段,在讓學生背誦古詩詞的時候,順便把詩人詞人的基本常識和簡單的意思講解一下,還是很有必要的,否則,即使背了一百首二百首,也難免不鬧笑話。
其實,初中階段,現在已經把語法常識放到后面的附錄部分了。現代漢語中的詞性、詞組、句子和古漢語中的意動使動用法、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特殊用法,各學校老師都講,只是沒當作重點來講,因為中考不考這一部分。而現在的學生,老師講一兩遍,根本不當回事,講多了,又沒那個時間,所以就造成了今天這個局面——銜接不當。
在語文學習中,無論是幼升小、小升初,還是初升高,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銜接問題。應該引起重視,否則后患無窮。既然教,就應該讓學生牢固掌握,扎扎實實地透徹了解,千萬別蜻蜓點水似的,淺嘗輒止。然后在不同階段重復講解,既浪費時間,又學夾生了。
曾聽過東北師大附中孫立權老師做過一場報告,他建議所有的語文老師應從一個人一生的語文角度教授語文知識,而不是各階段自掃門前雪,人為地斷開語文知識鏈,要樹立大語文觀,對學生一生的語文負責。
參考文獻:
冉啟蒙.高效語文課堂學習的三個維度[J].現代交際,2013(02).
(作者單位 吉林省吉林市三十六中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