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東哲
【摘 要】中學生閱讀能力關系到孩子未來發展,語文教學是老師和學生思維相互作用的過程,閱讀能力是學生最基本的涉外基本功,是學生獲取其他知識的基本能力要求。因此,培養學生閱讀創新能力,成為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閱讀能力;語文教學;文學素養
對中學生教學來說,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是語文學習的核心任務之一,越來越多的人正在認識到閱讀對于語文學習的重要,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更應該將閱讀能力作為中學生的一種重要能力來培養。個人認為作為語文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
一、創新考題,培養語感。
中學生為應付考試,往往受制于考試中相關題型,考試中要探究字詞句篇的意思,因此課堂上老師也把字詞句篇解析給大家,但我們平時語文課上對課文的解析卻試圖從理解訓練中得到理解能力,這無疑于緣木求魚,背離了語文學習的本意,徒留給學生機械的解題方法和對語文課味同嚼蠟的回憶。從這個層面上說,在語文閱讀能力考核方式上要優化考題,選材上盡量接近時事,貼近學生生活。同時要創新題型,培養學生的做題興趣,改善學生做閱讀題就頭疼的老大難問題。
題目所選的大多數文章并不需要通過解題技巧來完成教學,教師不要把數量相對龐大,質量相對參差ac的“基本題型”當成“定篇”來使用,而要不斷創新題型,把知識點融合新穎的題型之中,在考試層面上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生態環境,通過閱讀能力的提高,語文教師要為學生更為廣闊的閱讀視野。
在選材上不局限于大綱內容,課外擁有非常多適合作為考題的優秀文章,都可以拿來借鑒使用,逐步加大優秀課外素材在選題中的比重,在閱讀命題要上營造大閱讀的,擴大老師的視野。
二、創新教學手段,激發閱讀興趣。
目前浙江的大多數中學教室都配置了多媒體并實現了網絡接入,因此作為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必須精心備課,合理使用多媒體,在閱讀能力培養上利用聲、光、電渲染與課文相應的氣氛,讓學生身臨其境,充分加深內心的體驗,達到預期效果,學生產生某種感受、理解、體驗的“碰撞”,在豐富視覺沖擊下帶給學生以真、善、美的感受,這“碰撞”就在于讓學生聯系生活、感悟生活,從而讓學生發覺閱讀帶來的知識的儲備和精神品質的升華,而不應完全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理解。
除此之外現在很多家庭都有計算機、平板電腦或有上網功能的智能手機,教師要和家長及時溝通,鼓勵學生把握手中的資源,使學生便捷地閱讀海量電子書籍,豐富閱讀量。當然也要保障好學生應用電子設備的時間長短和內容積極健康。
三、培養閱讀興趣。
目前語文學習資源極為海量,自發閱讀是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之外,教師要積極安排學生閱讀相關文章,并創建閱讀心得交流等形式來對學生自行閱讀的效果進行檢測。為了調動學生更大的閱讀興趣,定期組織一些活動,擴大閱讀量,以擴大知識面,提高閱讀能力。以小組為單位,充分讓學生交流自己閱讀的書目、心得和感悟。消除學生對閱讀能力培養的任務性認識把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上升為學生的自發行為。
當然為了避免學生出現閱讀的盲目性、隨意性,語文教師要適當予以指導,應挑選學生感興趣的文學作品,推薦給學生,找一些優秀的范文佳作給學生賞析,并組織學生進行仿寫,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實行師與生,生與生的多向交流,讓學生各抒已見,由教師相機點撥,努力撞擊出閱讀心得的火花,及時反饋學生閱讀中的疑問,增強與學生的互動。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古云:“學而不思則惘”,教師要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會思考,鼓勵質疑讀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在精彩段篇章落上倡導閱讀細而精,反對“不求甚解”遇到不懂的詞,不要望文生義,不懂就查。教師要摒棄填鴨式的教學,在閱讀過程中不要讓學生被教學中的理論和觀點束縛,而學生的培養創造性思維,倡導學生自己思考,充分讓學生表達自閱讀的心得體會。積極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分析自己解決,敢于并善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書香的魅力,讓學生愛上閱讀,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五、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
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不斷加強自己文學素養,加強自身學習,為學生做出表率。一方面要不斷把握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技巧,在業務上精益求精,牢牢把握學生閱讀的心理,掌握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規律,要把握教學進度和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還要不斷的增進自己的文學素養水平,人身體力行,率先垂范,以教師自己寬厚的文化底蘊,認真自學的風氣,高尚的人格魅力帶動學生進入閱讀的美麗天堂。
結語
面對課程改革之風和學生日益變化的新特性為,只有綜合利用各種課程資源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教師才能較好地完成各項語文閱讀教學目標,不斷拔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為教育事業和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浙江省蘭溪市游埠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