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潤昇
摘 要:技術改造對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有利于加快企業發展步伐,實現企業轉型跨越發展。以山西國營大眾機械廠為例,運用系統工程的層次分析法(AHP)對該廠的技改項目進行定量化測算,并進行決策分析,從而得出技改項目最優投資方案。
關鍵詞:系統工程方法;技改項目;分析決策;層次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N945;F27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04-0109-02
1 技改項目決策背景
山西國營大眾機械廠是國家“一五”期間建設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也是我國第一個研制生產火控指揮系統的大型軍工電子企業,曾為國家國防軍工建設作出過重要貢獻。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期,由于眾多因素的影響,企業經濟陷入困境,工廠發展步伐緩慢,職工工資收入較低。近幾年,企業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注重軍民融合、加強企業管理”為依托,立足軍品領域,拓展民品領域,堅持項目戰略,優化布局,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在發展速度、經濟規模、企業面貌和職工收入上有了較大進步,企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特別是工廠抓住當前國家及省市轉型發展的機遇,積極爭取、利用相關政策,大力加快軍、民用品科研技改步伐,以技改項目的落實改善企業生產條件,增強企業生產能力,提高企業競爭力。目前,工廠計劃陸續開始多個項目的技改工作,利用科學的系統工程方法對技改項目進行認真分析和比較,以保證技改投資的安全,規避投資風險,實現企業快速發展。
2 層次分析法的簡介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美國運籌學家托馬斯·賽帝正式提出,是應用網絡系統理論和多目標綜合評價方法而提出的一種層次權重決策分析方法。它將與決策有關的元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層次分析法是系統工程中常用的一種決策和評價發法,由于在處理復雜的決策問題上具有實用性和有效性的優點,在世界范圍得到很大重視。目前,已廣泛應用于經濟計劃和管理、能源政策和分配、行為科學、軍事指揮、運輸、農業、教育、人才、醫療和環境等領域。
層次分析法,具體是指將一個復雜的多目標決策問題作為一個系統,將目標分解為多個目標或準則,進而分解為多指標(或準則、約束)的若干層次,通過定性指標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層次單排序(權數)和總排序,以作為目標(多指標)、多方案優化決策的系統方法。層次分析法的特點是在對復雜的決策問題的本質、影響因素及其內在關系等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利用較少的定量信息使決策的思維過程數學化,從而為多目標、多準則或無結構特性的復雜決策問題提供簡便的決策方法。
3 層次分析法的引入
企業在技改項目工作開展過程中會遇到投資決策的問題,在決策前必須考慮的各方面因素主要有:①企業要根據自身實際,結合企業所處的發展環境和面臨的形勢正確把握投資方向;②認真分析市場狀況,預測技改項目的可行性和經濟效益回報;③大量收集各種信息和資料,諸如投入成本、生產周期、各種設備性能價格、各合作商的生產經營狀況和最終利潤回報,等等。
層次分析法會綜合考慮以上各種復雜因素,也就是將復雜的決策系統層次化,通過逐層比較各種關聯因素的重要性來分析,為企業領導的最終決策提供定量的依據,從而選擇正確的技改投資方案,把工廠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最合適的項目上,真正達到企業的技改目的,實現企業快速發展。
4 層次分析法的運用
層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驟是:①建立層次結構模型;②構造判斷矩陣;③層次單排序及其一致性檢驗;④層次總排序及其一致性檢驗。以山西國營大眾機械廠為例,運用層次分析法對投資進行決策分析。
4.1 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企業技改項目的目的是爭取更大的利潤,提高經濟效益,這就是企業運用層次分析法、建立層次結構模型的目標層(A);為實現這一目標,企業投資時,必須盡可能選擇多個判斷準則,比如投資額(B1)、生產周期(B2)、產生利潤(B3)和項目風險(B4),即層次結構模型的準則層;工廠計劃的技改項目C1、C2、C3可作為層次結構模型的措施層。這樣,我們運用層次分析法分析投資決策,首先建立的層次結構模型是:目標層:A——爭取更大利潤,提高經濟效益;準則層:投資額(B1)、生產周期(B2)、產生利潤(B3)、項目風險(B4);措施層:項目C1、項目C2、項目C3。
4.2 構造判斷矩陣
為了能夠使企業的決策更加科學、規范,企業從科技發展、經濟運行、財務和紀檢等部門選出有經驗的人員組成了專家評審組,來開展項目調研、分析、評估和決策等相關工作。
首先由各成員打出企業技改目標A和各準則層的優先權數;在總目標下,將四個準則依次兩兩相比,比較它們相對總目標的重要程度,得出判斷矩陣,并用A-B表示總目標的判斷矩陣如表1所示。
為了對每個項目作出準確評估,在項目前期準備階段,工廠有關部門要對每個項目的各項指標進行仔細測算,例如投資總額中的建設費用、設備購買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等,生產周期中的建設周期、試生產期、投資回收期和利潤產生期等因素,與項目風險有關的政策風險、建設風險、環保風險和效益風險等。根據前期大量的準備工作,專家評審組還要確定各項目的優先權數,對各項目進行優劣比較,得出相互間的判斷矩陣。相對于B1、B2、B3、B4的項目間優劣比較的判斷矩陣分別如表2、表3、表4、表5所示。
通過計算CR=0.005 57<0.1,通過一致性檢驗,說明總排序結果具有滿意的一致性,決策過程及結果正確并可以采納。
5 結束語
根據以上計算,技改項目C1總體優先權數最大,說明該項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總目標而言,優越程度最高;同時,經過選擇比較,項目C3風險較大,建設周期長,項目C2各方面均不占優勢,綜合比較項目C1建設成本較少,投資風險較小,是最優技改方案。這也與工廠的實際情況較為相符。在企業沒有徹底擺脫困境的情況下,如何降低生產成本,控制投資總額,減少風險,保證企業利潤增長,仍然是企業最為優先考慮的。
通過以上對技改項目分析和決策,說明系統工程中的層次分析法能夠在企業實際生產經營過程中,為企業科學決策提供正確依據,也可為企業今后正確決策、制訂合理發展規劃提供有力、可信的支撐。
〔編輯:李玨〕
Abstract: Technical innovation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improve enterprise economic efficiency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at the same time to speed up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spanning development. Shanxi state-owned public machinery factory, for example,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of systems engineering to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the plants technical transformation project and decision analysis, so as to obtain the optimal investment scheme technological upgrading projects.
Key words: system engineering method; technical renovation projects; analysis and decisi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摘 要:技術改造對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有利于加快企業發展步伐,實現企業轉型跨越發展。以山西國營大眾機械廠為例,運用系統工程的層次分析法(AHP)對該廠的技改項目進行定量化測算,并進行決策分析,從而得出技改項目最優投資方案。
關鍵詞:系統工程方法;技改項目;分析決策;層次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N945;F27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04-0109-02
1 技改項目決策背景
山西國營大眾機械廠是國家“一五”期間建設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也是我國第一個研制生產火控指揮系統的大型軍工電子企業,曾為國家國防軍工建設作出過重要貢獻。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期,由于眾多因素的影響,企業經濟陷入困境,工廠發展步伐緩慢,職工工資收入較低。近幾年,企業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注重軍民融合、加強企業管理”為依托,立足軍品領域,拓展民品領域,堅持項目戰略,優化布局,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在發展速度、經濟規模、企業面貌和職工收入上有了較大進步,企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特別是工廠抓住當前國家及省市轉型發展的機遇,積極爭取、利用相關政策,大力加快軍、民用品科研技改步伐,以技改項目的落實改善企業生產條件,增強企業生產能力,提高企業競爭力。目前,工廠計劃陸續開始多個項目的技改工作,利用科學的系統工程方法對技改項目進行認真分析和比較,以保證技改投資的安全,規避投資風險,實現企業快速發展。
2 層次分析法的簡介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美國運籌學家托馬斯·賽帝正式提出,是應用網絡系統理論和多目標綜合評價方法而提出的一種層次權重決策分析方法。它將與決策有關的元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層次分析法是系統工程中常用的一種決策和評價發法,由于在處理復雜的決策問題上具有實用性和有效性的優點,在世界范圍得到很大重視。目前,已廣泛應用于經濟計劃和管理、能源政策和分配、行為科學、軍事指揮、運輸、農業、教育、人才、醫療和環境等領域。
層次分析法,具體是指將一個復雜的多目標決策問題作為一個系統,將目標分解為多個目標或準則,進而分解為多指標(或準則、約束)的若干層次,通過定性指標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層次單排序(權數)和總排序,以作為目標(多指標)、多方案優化決策的系統方法。層次分析法的特點是在對復雜的決策問題的本質、影響因素及其內在關系等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利用較少的定量信息使決策的思維過程數學化,從而為多目標、多準則或無結構特性的復雜決策問題提供簡便的決策方法。
3 層次分析法的引入
企業在技改項目工作開展過程中會遇到投資決策的問題,在決策前必須考慮的各方面因素主要有:①企業要根據自身實際,結合企業所處的發展環境和面臨的形勢正確把握投資方向;②認真分析市場狀況,預測技改項目的可行性和經濟效益回報;③大量收集各種信息和資料,諸如投入成本、生產周期、各種設備性能價格、各合作商的生產經營狀況和最終利潤回報,等等。
層次分析法會綜合考慮以上各種復雜因素,也就是將復雜的決策系統層次化,通過逐層比較各種關聯因素的重要性來分析,為企業領導的最終決策提供定量的依據,從而選擇正確的技改投資方案,把工廠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最合適的項目上,真正達到企業的技改目的,實現企業快速發展。
4 層次分析法的運用
層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驟是:①建立層次結構模型;②構造判斷矩陣;③層次單排序及其一致性檢驗;④層次總排序及其一致性檢驗。以山西國營大眾機械廠為例,運用層次分析法對投資進行決策分析。
4.1 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企業技改項目的目的是爭取更大的利潤,提高經濟效益,這就是企業運用層次分析法、建立層次結構模型的目標層(A);為實現這一目標,企業投資時,必須盡可能選擇多個判斷準則,比如投資額(B1)、生產周期(B2)、產生利潤(B3)和項目風險(B4),即層次結構模型的準則層;工廠計劃的技改項目C1、C2、C3可作為層次結構模型的措施層。這樣,我們運用層次分析法分析投資決策,首先建立的層次結構模型是:目標層:A——爭取更大利潤,提高經濟效益;準則層:投資額(B1)、生產周期(B2)、產生利潤(B3)、項目風險(B4);措施層:項目C1、項目C2、項目C3。
4.2 構造判斷矩陣
為了能夠使企業的決策更加科學、規范,企業從科技發展、經濟運行、財務和紀檢等部門選出有經驗的人員組成了專家評審組,來開展項目調研、分析、評估和決策等相關工作。
首先由各成員打出企業技改目標A和各準則層的優先權數;在總目標下,將四個準則依次兩兩相比,比較它們相對總目標的重要程度,得出判斷矩陣,并用A-B表示總目標的判斷矩陣如表1所示。
為了對每個項目作出準確評估,在項目前期準備階段,工廠有關部門要對每個項目的各項指標進行仔細測算,例如投資總額中的建設費用、設備購買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等,生產周期中的建設周期、試生產期、投資回收期和利潤產生期等因素,與項目風險有關的政策風險、建設風險、環保風險和效益風險等。根據前期大量的準備工作,專家評審組還要確定各項目的優先權數,對各項目進行優劣比較,得出相互間的判斷矩陣。相對于B1、B2、B3、B4的項目間優劣比較的判斷矩陣分別如表2、表3、表4、表5所示。
通過計算CR=0.005 57<0.1,通過一致性檢驗,說明總排序結果具有滿意的一致性,決策過程及結果正確并可以采納。
5 結束語
根據以上計算,技改項目C1總體優先權數最大,說明該項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總目標而言,優越程度最高;同時,經過選擇比較,項目C3風險較大,建設周期長,項目C2各方面均不占優勢,綜合比較項目C1建設成本較少,投資風險較小,是最優技改方案。這也與工廠的實際情況較為相符。在企業沒有徹底擺脫困境的情況下,如何降低生產成本,控制投資總額,減少風險,保證企業利潤增長,仍然是企業最為優先考慮的。
通過以上對技改項目分析和決策,說明系統工程中的層次分析法能夠在企業實際生產經營過程中,為企業科學決策提供正確依據,也可為企業今后正確決策、制訂合理發展規劃提供有力、可信的支撐。
〔編輯:李玨〕
Abstract: Technical innovation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improve enterprise economic efficiency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at the same time to speed up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spanning development. Shanxi state-owned public machinery factory, for example,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of systems engineering to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the plants technical transformation project and decision analysis, so as to obtain the optimal investment scheme technological upgrading projects.
Key words: system engineering method; technical renovation projects; analysis and decisi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摘 要:技術改造對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有利于加快企業發展步伐,實現企業轉型跨越發展。以山西國營大眾機械廠為例,運用系統工程的層次分析法(AHP)對該廠的技改項目進行定量化測算,并進行決策分析,從而得出技改項目最優投資方案。
關鍵詞:系統工程方法;技改項目;分析決策;層次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N945;F27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04-0109-02
1 技改項目決策背景
山西國營大眾機械廠是國家“一五”期間建設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也是我國第一個研制生產火控指揮系統的大型軍工電子企業,曾為國家國防軍工建設作出過重要貢獻。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期,由于眾多因素的影響,企業經濟陷入困境,工廠發展步伐緩慢,職工工資收入較低。近幾年,企業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注重軍民融合、加強企業管理”為依托,立足軍品領域,拓展民品領域,堅持項目戰略,優化布局,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在發展速度、經濟規模、企業面貌和職工收入上有了較大進步,企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特別是工廠抓住當前國家及省市轉型發展的機遇,積極爭取、利用相關政策,大力加快軍、民用品科研技改步伐,以技改項目的落實改善企業生產條件,增強企業生產能力,提高企業競爭力。目前,工廠計劃陸續開始多個項目的技改工作,利用科學的系統工程方法對技改項目進行認真分析和比較,以保證技改投資的安全,規避投資風險,實現企業快速發展。
2 層次分析法的簡介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美國運籌學家托馬斯·賽帝正式提出,是應用網絡系統理論和多目標綜合評價方法而提出的一種層次權重決策分析方法。它將與決策有關的元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層次分析法是系統工程中常用的一種決策和評價發法,由于在處理復雜的決策問題上具有實用性和有效性的優點,在世界范圍得到很大重視。目前,已廣泛應用于經濟計劃和管理、能源政策和分配、行為科學、軍事指揮、運輸、農業、教育、人才、醫療和環境等領域。
層次分析法,具體是指將一個復雜的多目標決策問題作為一個系統,將目標分解為多個目標或準則,進而分解為多指標(或準則、約束)的若干層次,通過定性指標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層次單排序(權數)和總排序,以作為目標(多指標)、多方案優化決策的系統方法。層次分析法的特點是在對復雜的決策問題的本質、影響因素及其內在關系等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利用較少的定量信息使決策的思維過程數學化,從而為多目標、多準則或無結構特性的復雜決策問題提供簡便的決策方法。
3 層次分析法的引入
企業在技改項目工作開展過程中會遇到投資決策的問題,在決策前必須考慮的各方面因素主要有:①企業要根據自身實際,結合企業所處的發展環境和面臨的形勢正確把握投資方向;②認真分析市場狀況,預測技改項目的可行性和經濟效益回報;③大量收集各種信息和資料,諸如投入成本、生產周期、各種設備性能價格、各合作商的生產經營狀況和最終利潤回報,等等。
層次分析法會綜合考慮以上各種復雜因素,也就是將復雜的決策系統層次化,通過逐層比較各種關聯因素的重要性來分析,為企業領導的最終決策提供定量的依據,從而選擇正確的技改投資方案,把工廠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最合適的項目上,真正達到企業的技改目的,實現企業快速發展。
4 層次分析法的運用
層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驟是:①建立層次結構模型;②構造判斷矩陣;③層次單排序及其一致性檢驗;④層次總排序及其一致性檢驗。以山西國營大眾機械廠為例,運用層次分析法對投資進行決策分析。
4.1 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企業技改項目的目的是爭取更大的利潤,提高經濟效益,這就是企業運用層次分析法、建立層次結構模型的目標層(A);為實現這一目標,企業投資時,必須盡可能選擇多個判斷準則,比如投資額(B1)、生產周期(B2)、產生利潤(B3)和項目風險(B4),即層次結構模型的準則層;工廠計劃的技改項目C1、C2、C3可作為層次結構模型的措施層。這樣,我們運用層次分析法分析投資決策,首先建立的層次結構模型是:目標層:A——爭取更大利潤,提高經濟效益;準則層:投資額(B1)、生產周期(B2)、產生利潤(B3)、項目風險(B4);措施層:項目C1、項目C2、項目C3。
4.2 構造判斷矩陣
為了能夠使企業的決策更加科學、規范,企業從科技發展、經濟運行、財務和紀檢等部門選出有經驗的人員組成了專家評審組,來開展項目調研、分析、評估和決策等相關工作。
首先由各成員打出企業技改目標A和各準則層的優先權數;在總目標下,將四個準則依次兩兩相比,比較它們相對總目標的重要程度,得出判斷矩陣,并用A-B表示總目標的判斷矩陣如表1所示。
為了對每個項目作出準確評估,在項目前期準備階段,工廠有關部門要對每個項目的各項指標進行仔細測算,例如投資總額中的建設費用、設備購買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等,生產周期中的建設周期、試生產期、投資回收期和利潤產生期等因素,與項目風險有關的政策風險、建設風險、環保風險和效益風險等。根據前期大量的準備工作,專家評審組還要確定各項目的優先權數,對各項目進行優劣比較,得出相互間的判斷矩陣。相對于B1、B2、B3、B4的項目間優劣比較的判斷矩陣分別如表2、表3、表4、表5所示。
通過計算CR=0.005 57<0.1,通過一致性檢驗,說明總排序結果具有滿意的一致性,決策過程及結果正確并可以采納。
5 結束語
根據以上計算,技改項目C1總體優先權數最大,說明該項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總目標而言,優越程度最高;同時,經過選擇比較,項目C3風險較大,建設周期長,項目C2各方面均不占優勢,綜合比較項目C1建設成本較少,投資風險較小,是最優技改方案。這也與工廠的實際情況較為相符。在企業沒有徹底擺脫困境的情況下,如何降低生產成本,控制投資總額,減少風險,保證企業利潤增長,仍然是企業最為優先考慮的。
通過以上對技改項目分析和決策,說明系統工程中的層次分析法能夠在企業實際生產經營過程中,為企業科學決策提供正確依據,也可為企業今后正確決策、制訂合理發展規劃提供有力、可信的支撐。
〔編輯:李玨〕
Abstract: Technical innovation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improve enterprise economic efficiency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at the same time to speed up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spanning development. Shanxi state-owned public machinery factory, for example,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of systems engineering to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the plants technical transformation project and decision analysis, so as to obtain the optimal investment scheme technological upgrading projects.
Key words: system engineering method; technical renovation projects; analysis and decisi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