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媛
(四川大學商學院 四川成都 610023)
高校班級團支部組織溝通體系優化研究
——以四川大學為例
袁 媛
(四川大學商學院 四川成都 610023)
黨的中共中央十八大提出了對新時代團組織建設的新要求,加強班級團支部建設已經成為各大高校響應中央精神的共識。本文立足四川大學團組織工作的實際情況,結合筆者自身的工作實踐,針對目前高校班級團支部組織溝通的主要問題,提出高校班級團支部組織溝通的優化建議。希望以此為班級團支部組織溝通建設找到有力的理論依據,為廣大的高校團組織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高校;班級團支部;組織溝通體系優化
大力加強團的自身建設,不斷增強團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是新時期共青團的重要任務。班級團支部作為共青團工作和活動開展的基本單位,是團的最基層一級組織,它同廣大團員青年有著最直接和最廣泛的聯系。班級團支部在整個團組織體系中處于承上啟下的位置,既要在校團委和學院分團委的指導下將團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又要充分發揮團結和教育青年團員的作用。
然而,當前高校中不同程度存在著班級團支部的工作被忽視的現象:(1)團組織生活流于形式;(2)團支部定位不明確;(3)青年同學對團支部的認識不夠,認為團支部是班委會的補充;等等。這些都會使得班級團支部自身工作缺乏重心,致使團支部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抓好班級團支部建設,構建和優化班級團支部的組織溝通體系,發揮班級團支部的組織溝通功能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本文研究的出發點。
(一)共青團中央關于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的要求。在《共青團中央常委會議關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狠抓團的自身建設團結動員廣大團員青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充分發揮生力軍作用的決議》中提出:“要不斷增強引導青年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在堅持正面引導的基礎上,增強引導內容的針對性、引導方式的適用性和引導對象的普遍性?!薄耙梅从城嗌倌旰袈?,要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對人民團體提出的‘要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更好反映群眾呼聲,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的要求?!庇纱说贸?,充分發揮高校班級團支部的溝通橋梁紐帶作用意義重大,一方面,要按照上級團組織的指示,引導、團結和教育廣大青年同學;另一方面,要成為廣大青年團員的有力代表,幫助其與外界,包括學校、學院和家長等實現良好的溝通。
(二)組織溝通的相關理論。組織溝通是指組織圍繞既定的目標,通過各種信號、媒介和途徑有目的地交流信息、意見和情感的信息傳遞行為,它是組織內部和外部溝通的有機整合。高校班級團支部的溝通應該包括班級團支部內部溝通,班級團支部與外部溝通兩個方面。班級團支部內部的溝通主要是指團支部與黨員團員的溝通,與一般群眾的溝通,與班委干部的溝通;班級團支部外部的溝通主要是指團支部與上級團組織的溝通,與學校學院的溝通,與學生家長的溝通等等。
班級團支部在高校團組織體系中處于承上啟下的位置,以四川大學為例,向上要堅決貫徹執行校團委、學院分團委頒布和下達的各項決議和任務,充分發揮組織聯絡的作用;向下要與寢室團支部,各青年同學保持密切的聯系和溝通,充分發揮先鋒模范的作用。
高校團支部的主要功能是加強青年同學的思想教育,堅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武裝團員青年,激發他們對黨的崇敬和熱愛,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增加其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決心和信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良好的公共道德意識和無私奉獻精神。
高校班級團支部是團的最基層組織,它與廣大團員青年保持著最直接、最廣泛的聯系。一方面關心青年同學的健康成才,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要,開展教育、科技、文化、娛樂活動和服務,為學生的成才鋪路搭橋;另一方面做青年同學的知心朋友,傾聽學生呼聲,從學生的愿望和要求出發,主動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使學生的具體利益、合理要求得到及時解決,這也進一步增強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一)自身定位不清晰。班級團支部作為最基層的團組織,肩負著團結、教育和帶領青年的任務。然后,在實際工作中,班級團支部沒有充分發揮團結教育青年學生的作用,團支部與班委分工不明確,團支部不能夠完全履行自己的職責。
(二)溝通對象不明確。很多時候,班級團支部并沒有起到承上啟下,上傳下達的作用,只是被動的完成上級團組織布置的工作,沒有做到及時了解班級團員的思想動態,反映青年學生的呼聲,與班級團員深入溝通,促進好的思想在班上推廣。
(三)溝通內容有缺失。第一,班級團支部關于黨團精神的傳達并不深入,團組織生活會流于形式;第二,關于學校學院在黨團活動方面的宣傳也不到位;第三,班級團支部沒有為廣大黨團員和群眾搭建起思想交流的平臺。
舉例:班級團干部有時會向我反映兩周一次的團組織生活很難組織和實施,一方面是因為學校學院的其他活動過多,同學們都沒有時間和精力參加團組織生活;另一方面是團干部也不知道應該做關于哪些方面的活動,缺乏學校學院方面的指導,在活動經費的獲取上也缺乏途徑。
(四)溝通方法不靈活。班級團支部與廣大青年同學的溝通方法過于陳舊和呆板,缺乏新鮮度和吸引力。如,溝通的態度比較強硬,溝通的語言過于生硬,溝通的方式過于單一。
(五)溝通渠道不豐富。班級團支部常用的溝通渠道為正式的溝通渠道和向上的溝通渠道,缺乏對非正式的溝通渠道、向下溝通渠道和水平溝通渠道的使用和創新。
為解決高校班級團支部組織溝通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高班級團支部的管理水平,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完善溝通體系。以班級團支部為核心,與校院團委、學生家長、班級干部和青年學生建立起立體溝通體系。如圖5-1所示。

圖5-1 高校班級團支部立體溝通體系
(1)校院團委。班級團支部要保持與校院團委的密切溝通,有效落實上級團組織的各項方針和政策,并對班級成員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2)學生家長。班級團支部應該與學生家長建立長期的聯系機制。如,在每學期期末以書信的形式告訴家長團支部舉辦的各項活動,讓其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動態。(3)班委干部。班級團支部要在明確團組織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的基礎上,與班委會進行溝通協調,劃分各自職責,分工合作,高效配合。(4)青年學生。班級團支部應該強化與基層青年學生的聯系,團結青年學生,緊密聯系班級成員,了解大家的所思所想,及時反饋匯總。如,以寢室為單位成立二級團支部,形成班級團支部——寢室團支部——青年學生的三層級溝通聯系模式,在團結青年學生的同時保證信息實現有效的傳遞和反饋。
(二)創新溝通方式。班級團支部應該注重溝通方式的創新。將以往“照稿念”的團課形式轉化為廣大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更有效的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如,小組討論。班級團支部可將全班同學分為幾個團小組,一方面,增強團員青年的歸屬感和團隊榮辱感,另一方面,在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時可以小組的形式發言討論,引入競爭機制,易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如,知識競答。如,舉行“學習黨團知識,做好黨的助手”主題黨團知識競答,在豐富同學們校園生活的同時,驅使同學們主動了解黨的歷史,激勵學生們具有熱愛祖國,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精神,而且能夠靜思想道德教育滲透進活動中,寓教于樂。如,實地參觀。將課堂從教室移動到戶外,可以增強學習的效果。學習三農問題,我們可以到農村去;了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我們可以去寶山村;開展紅色教育,我們可以到建川博物館,等等。
(三)豐富溝通內容。班級團支部應該豐富與青年同學的溝通內容:第一,與黨和國家的發展形勢相結合,與社會進步相適應,努力體現時代性。團支部活動應該結合時代特點,注重現實,聯系歷史,關注社會,反映生活,突出重點,講究時效,增強團日活動的時代感和吸引力。第二,與專業學習和學科特點相結合,努力凸顯實效性。要積極引導各團支部結合學校團委的部署要求和自身專業特點,把舉辦班級團支部活動與廣大團員青年學習生活緊密相關的專業學習、科學研究和學科競賽等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團員青年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和水平,努力凸顯實效性。第三,與團員青年擇業就業相結合,努力增強針對性。根據團員青年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就業、擇業、創業、考研等問題,創造性地開展班級團支部活動,努力增強針對性。第四,與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相結合,努力提高吸引力。通過“三下鄉”、志愿者、社團活動、社區義務勞動、義務家教、教學助理、義務演出等校內外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為載體來開展班級團支部的活動,增進團員青年了解國情、認識社會、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努力增強吸引力。第五,要與文體藝術與身心發展相結合,努力提高凝聚力。通過開展主題鮮明、思想上進的文體藝術活動,在豐富團員青年的課余文化生活、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一個娛樂消遣、自我展示的舞臺,有利于調動廣大團員青年的激情和斗志,提高向心力與凝聚力。
(四)拓寬溝通渠道。溝通渠道分為兩類:工具性溝通渠道和滿足性溝通渠道。工具性溝通渠道是指維護班級團支部的事務性運行,以完成任務為目標的溝通渠道,如校院團委對班級團支部的下行指揮命令渠道和班級團支部對校院團委的上行反饋意見及匯報工作等溝通渠道;滿足性溝通渠道是指為了滿足班級青年同學社會性、剛性的需要為溝通目的的溝通渠道,如各種非正式的班級郊游、班級聯誼會等溝通渠道。
(五)健全溝通機制。班級團支部要定期對團干部進行評定和反饋,充分發揚民主,對團干部開展監督,對不稱職的團干部進行罷免和補選。通過這種方式達到使團干部時刻提醒自己職責所在,調動工作積極性的效果。同時也是廣大團員青年充分行使民主權利的一種形式,使每位團員青年都能感受到自己是支部的一部分,并且有權參與支部事務。要定期與學校學院團委書記、思想政治輔導員進行交流溝通,及時反映班級團支部情況,改變原有傳聲筒的現狀,逐步實現支部民主自治,實現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監督和自我服務。
[1]谷秋語.高校團組織建設探索.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9(08):104-107.
[2]俞進偉,周國華,王振華.高校成長型基層團組織建設的探索.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12):156-157.
The optimization of group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League branch
-- Taking Sichu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Yuan Yuan
(Business School,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610023, China)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eighteen put forward the new request to the League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strengthening class League branch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 maj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response to the spirit of consensu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ichuan University Group organizational work,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own work practice, aiming at the main problems of college class League branch of communication, proposes the suggestion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League branch communication. Hoping to find a strong theoretical basis for organizing the class League branch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the college group organization staf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lass League branch;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optimization
G640
A
1000-9795(2014)04-0187-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2-10
袁 媛(1986-),女,四川省普格縣人,助教,碩士研究生,從事企業戰略管理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