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文夫
摘 要:伴隨著新課程的實施,信息技術課程逐漸成為小學生培養操作能力,提高創新意識的主要課程之一。信息技術存在的科學性、應用性、時代性等特性決定了學生必將成為信息技術課堂的絕對主角,因此,信息技術課堂上出現了更多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平等參與的局面,教學組織形式也豐富多樣、層出不窮,而通過小組合作進行學習的方式已成為課堂教學中一個重要教學形式。信息技術教師通常會有意識地把它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既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同時也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但是,如果不能有效合理利用小組合作的課堂教學模式,勢必會產生課堂紀律難于管理、部分學生坐享其成、人云亦云等現象。本文重點從小組合作的有效性、合理性入手,對小組合作的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一些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以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組合作;有效性;合理性;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G622.47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094-01
教學蘇教版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時,一堂練習課上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
一塊長10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形白布,最多可以做幾條底是45厘米、高是20厘米的等腰三角形三角巾?
大部分學生這樣列式:100×50÷(45×20÷2)=11(條)(平方厘米)
馬上有個同學舉手站起來反駁:因為要解決的是算一算最多可以做幾條三角巾,要考慮在實際操作中的白布長和寬至少分別要45厘米、20厘米才能做出一條三角巾,而不是求他們的倍數關系。從長方形的長考慮可以做出3條這樣的三角巾,剩下的10厘米不能再做了,從寬考慮可以做2排,剩下的10厘米也不能再做了。因此,該題的答案是最多做2×3=6(條)。
流暢的回答,嚴密的邏輯,似乎無懈可擊。不料,又有個同學站起來說:“我不同意,為什么要那樣做呢?假如我是裁縫師,我不想浪費,題中不是問最多可以做幾條嗎?那我這樣做。”說著,他舉起了自己畫的圖。
好一個“我不想浪費”!此時,學生或許受到了啟發,又有幾只手舉了起來。
“我覺得這樣做,恐怕也不是做的最多的。我雖然還沒完全想好怎么做,但是我要在做的時候想想怎么做才能把更多的邊角‘聚在一起,從而充分利用余下的邊角做出更多的三角巾?!睂W生“不安份”地騷動起來,有些同學在竊竊私語:“是呀,設計好最佳裁剪方案,讓邊角多‘聚一些,肯定能做出更多的三角巾,”“盡量不浪費,就能做出最多的三角巾”正在同學們各抒己見時,忽然,一個孩子舉手說:“我覺得最多能做11條是對的?!辈畈欢嗳嗤瑢W齊聲“呀”出了聲,隨即一片反對的聲浪撲過來,我腦中也是一片疑問?!斑??這孩子平時最喜歡動腦筋,今天怎么了?”我覺得這里面肯定有他不同的思考,我用探尋、鼓勵的目光看著他。他大膽地說了下去:“不是嗎?不管是哪種做法,我只要把剩下的零碎布連綴成一片,不又可以做三角巾了嗎?我阿姨家的皮手套就是這么做的。”啊,大家都笑了起來“這不行,這不行!那樣的三角巾難看死了。”大家嚷了起來,這個小男孩不服氣地爭辯:“這樣的三角巾難看是難看了一點,但不是一樣好用嗎?再說,這不是一點也不浪費那塊白布了嗎?”
聽到這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他是從那一聲“我不想浪費”里得到的啟示。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肯定了他的想法:“你說得真精彩!雖然現在的生活實際中,這種節約的做法不是很常見,但我們也會看到用這種方法做的小拎包、手套、童裝……,拼貼出來的布料當然可以再利用。我們現在不是提倡節約資源嗎?垃圾還回收利用呢!”學生們也紛紛鼓起掌來……
課后,我認真反思了這一堂課學生的思想變化:從不認同求倍數關系到逐漸認同、欣賞這種方法,而這個變化真是學生自己從動手實踐和自主探究中得來的,乍一看,這種問題的確應該考慮生活中具體的做法,而不是考慮他們的倍數關系。而從數學理論的高度來看,長方形白布有那么大的面積,明明通過計算可以分割成11條三角巾的面積,為什么生活中卻做不出來呢?其實,這“做不出來”是受實際操作方式的限制,而不是真的做不出來。那位學生不是說的很好嗎?“我不想浪費!”一句不想浪費,就道出了數學和實際生活的區別。數學上解決的問題,走到實際生活中,沒辦法完成,緣于實際生活中人類自身能力的局限,并非真的做不出來。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現在的“做不出來”,不久的將來就真的做不出來嗎?最多能做11條三角巾,在理論上是完全成立的。
在這堂課中,學生經歷了動手實踐和自我反思、修正的過程,有收獲的不只是那些不愿“浪費”的孩子,每個學生都各有所得,他們認識問題的角度會更加全面,思維會更深刻,他們頭腦中的知識結構會合理。收獲遠不止這些,孩子們受到了一次科學的價值觀的啟迪,這對促進他們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不無裨益。課堂是學生的,我們不能指望每個學生都照著老師的意思去說、去做。教學不可能只出現一種聲音,一種答案,也無須追求同一種聲音,同一種答案。教學不在于是否準確無誤地完成了“預設”,而在于學生主體的真正發展,這才是教育的真諦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