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昌華
摘 要:教學中,數學活動創設是學生獲得知識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因此,課堂上要注意創設一定的數學活動,放手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交流、質疑等活動及時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大膽提問,從而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誘發學生靈感。
關鍵詞:數學學習;有效情境;探究;思考;情境創設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226-01
經常有學生這樣問我:“我們學這么多數學,有什么用?”這就對我們老師提出了一種挑戰:要讓學生知道數學的應用體現在哪里,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另外,對于數學創設意識,我的意見是:首先,數學創設意識在小學學習數學時表現為就是有“創見”,“創見”并非指創設出前所未見的新知識,而是指在某個問題、某些環節上靈活應用學過的知識,突破通常的思維模式,提出獨到的解題方法,或對學習過的材料系統地理解、分類,提出自己的見解,或應用知識能解答一些實際問題;其次,培養學生的創設意識要尊重學生個體思維的獨特性,鼓勵學生思維的多樣化。
一、情境創設要引發學生的探究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當認知平衡被打破時,在我們的心里就有一種渴望,總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找到解決的方法,并重新建立認知的平衡,這時的人們就會產生主動探究的強烈愿望,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有效方法,因而我們教師就需要創設情境,打破學生的認知平衡,激發學生的主動去探究。
如在學習圓的面積時,我就這樣設計的,首先以問題情景引入,引出要幫師傅們解決問題必須知道什么是圓的面積和圓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利用知識的遷移很快解決了圓面積的概念后,我問學生:“圓面積的計算方法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呢?”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得出可以把圓轉化成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已知圖形,再根據兩者之間的關系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方法。
在本教學片段中,我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感受到認知平衡被打破,已無法利用已有的知識幫師傅們解決問題,必須學習新的知識圓面積的計算方法來重新建立新的平衡,學生在這種內驅動力下,利用老師創設的情境,自主探究,推導出了圓面積的計算方法。
二、情境創設有利于學生的思考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我們創設的情境如果缺少了學生積極有效的思維活動,那這一情境就是無效的。而我們解決數學問題的核心是要引起學生的思考,提高學習活動的思維含量,因而這就要求創設的情境必須要有啟發性和思考性,要為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能激活認知,引發學生的思考。
如“百分數”的教學
1、情境創設
行道樹是城市天然的空氣清新劑。最近我市打算對部分行道樹進行更新。消息傳出,許多公司紛紛表示希望承擔此工程。如果你是負責人,你會考慮什么?
生:實力、服務質量、誠信等。
初讀信息,產生認知沖突
經過調查,市政府發現有三家公司在資金、誠信、工期等方面的條件旗鼓相當。所以有派人去他們以前的工程現場進行實地調查,得到的信息如下:
甲公司負責的1號路段,現成活樹苗有23棵。
乙公司負責的2號路段,現成活樹苗有19棵。
丙公司負責的3號路段,現成活樹苗有47棵。
師問:看到這組信息,你會選擇哪個公司?
生1:我選擇丙公司,因為這個公司成活的樹苗多。
生2:我不同意!如果丙公司種了100棵,活了47棵,乙公司種20棵,活19棵呢?
生3:我同意某某的說法,我們現在不知道三個公司所負責的路段的長短,無法作出判斷。
師:也就是說這里只知道一個成活量還不夠,還需要知道樹苗的總棵數。(板書:成活棵數,總棵數)
再讀信息,體會百分數的必要性
出示詳細信息
甲公司負責的1號路段中,共種樹苗25棵,現成活樹苗有23棵。
乙公司負責的2號路段中,共種樹苗20棵,現成活樹苗有19棵。
丙公司負責的3號路段中,共種樹苗50棵,現成活樹苗有47棵。
現在你會選擇哪個公司?先獨立思考,再與同伴交流。
(學生自主探究,小組交流討論)
交流
生1:我選乙公司,因為他們的死亡數最少。
生2:在總棵數相同的情況下,這種方法是可行的,但如果總棵數不一樣的話就看死亡的棵數是不行的。
生3:乙公司,因為甲公司成活棵數占總棵數的二十五分之二十三,因為乙公司成活棵數占總棵數的二十分之十九,因為丙公司成活棵數占總棵數的五十分之四十七,通分后乙公司的一百分之九十五最大,說明乙公司的種植水平最高,所以選乙公司。
師:百分之九十二、百分之九十五、百分之九十四還有一種表示方法你知道嗎?
三、情境創設要滲透數學的方法
數學學習一是數學知識,二是學習數學的思想方法。從哲學的角度講,人的素質中最為核心的是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從數學哲學的角度講,數學科學中最有生命力的是數學觀和數學方法論;從數學教育哲學的角度講,決定一個學生數學修養的高低,最為重要的是看他能否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數學問題及日常生活問題。
參考文獻:
[1] 楊中顯.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創設問題情境[J].小學教學研究,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