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立朝
摘 要:要使學生成為主動探索者,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理念的轉變是前提,把先進的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是關鍵。教師的“教”應該為學生的“學”服務,整個教學過程應該突出學生學的過程。
關鍵詞:問題;引導;交流;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348-01
課堂教學是一種師生雙邊參與的動態變化的過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合作者,應向學生提供真正理解知識的鑰匙,引導其學習,促使其提高。教師的“教”應該為學生的“學”服務,課堂教學應淡化教師教的痕跡,突出學生學的過程。
一、讓學生提出問題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學生具有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意義,更具有價值。學生能夠提出問題,是敢于和善于揭示自己認識上的矛盾與沖突,積極探求未知的心理需求的具體表現,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學習品質。只有在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有可能實現創新的目標。教學中,除了培養學生具有運用數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外,還一定要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既要敢于提出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問題。也要勇于提出自己進一步思考后所產生的新的困惑,新的問題。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出問題創造條件。在教學難點與關鍵處,教師要精心設計、引導。讓學生去思考、討論、探索,并適度地啟示和點撥。如教學有理數運算法則時,要鼓勵學生去發現新舊知識的聯系,大膽提出問題。總之,課堂教學中要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鼓勵學生“敢問”,教會學生會問。
二、讓學生探索新知
“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課堂教學應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探索空間,激“活”學生的思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養成主動探索的習慣。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教學中面對新知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首先讓學生自己獨立看書探索新知識的生長點、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以及知識的發展過程等。其次小組交流,展示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從不知到知、從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一個認識過程。最后由教師引導、點撥、拓展思維。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盡可能地多給學生一點思維空間和活動余地,凡是學生能探索得出的,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決不暗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多一點表現的機會,多體會到一些成功的愉快,達到獲取知識的目的。
三、讓學生交流思路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思維的外殼。語言表達能力的增強能促進思維的發展。教學中要從學生實際出發,給學生創設充分“說”的環境,變“聽眾”為“主人”。 聽懂,在學習中還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將所學的知識能夠在同學面前“能說會道”,才能使學生的學習達到一個新的層次。怎樣引導學生開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
讓學生開口,就要給學生一個舞臺。讓學生走上講臺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學生要想走上講臺并在同學們面前能夠“夸夸其談”,這不僅需要勇氣,更重要的是需要在上臺之前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能夠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通過自己的歸納、總結、提煉,然后再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在小組交流中同思共想,在互說互議的過程中,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四、讓學生發現規律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學生如果在自己的活動中發現了新的知識,就“觸及了他精神需要”,有一種興奮感和滿足感,同時為知識的創新奠定了基礎。規律是客觀事物內部的必然聯系。在教學中如果能將靜態的、內隱的教學規律轉化為動態的、外顯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在數學教學中好多知識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尋,如果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等自己發現這些規律,那么他們就掌握了知識的內在聯系,從而培養了學生發現、運用、再創造的能力。在學生積極觀察、比較、分析、概括中挖掘出規律,總結規律,那么學生的認知將發生一個“質”的飛躍。
五、讓教師更新理念
新教材力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重過程感受,注重活動體驗。(1)新的高中數學課程定位于面向大眾的基礎課程,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2)注重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的展示。通過問題情境,引出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然后在“觀察”、“思考”、“探究”等活動中,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親身實踐、主動思維,經歷不斷的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活動來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3)新教材注重揭示數學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特別是蘊含在數學知識中的思想和方法,啟發和引導學生學習類比、推廣、特殊化、化歸等數學思考的常用邏輯方法,使學生學會數學思考與推理,不斷提高思維能力。三角、解析幾何、向量、立體幾何、復數等內容以向量為主線,內容的展開簡潔明快,解題方法易學有效,更有利于減輕學生負擔,不必去死記硬背。設置了“觀察與猜想”“閱讀與思考”“探究與發現”等欄目,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習慣,讓學生在探索中感受和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從而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4)重視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增強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成為主動探索者,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理念的轉變是前提,把先進的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是關鍵。這就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研究適應新時期的課堂教學模式,給學生創設和提供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創造性,做一個稱職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