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改力求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創新精神,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等基本價值取向。為此,我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以下幾點思考。
關鍵詞:新課程;教育理念;情感;合作探究;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121-01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新課程走進課堂,來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身邊,給我們帶來新挑戰的同時也創造了機遇,新課改的核心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全方位落實科學素養教育”。時下的高中政治教學也順應了新課程改革的步伐,筆者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實踐中對新課改的感悟頗深,因此在教學中有了以下幾點感悟。
一、政治老師必須轉變教育理念
新課程基本理念指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課程設計到評價的各個環節,應該始終把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發揮教學活動中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特別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知識的奴隸。我們要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轉變政治課的教學方法,在政治教學中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他們的獨立性、創造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把政治課堂還給學生。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把學來的知識轉變為自己的觀點、信念,轉化成自己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而且能提升他們社會主義的道德水準,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既要讓學生學到政治課的理論知識,又要引導他們用自己所學來認識和分析種種社會現象、社會問題,鼓勵他們在紛繁復雜的現實生活中,用自己的眼睛發現問題,用自己的頭腦思索問題,用自己的實踐解決問題。
二、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政治課堂教學
以人為本,是普通高中政治課改的根本理念,以人為本,要求高中政治新課程尊重高中生人生歷程的發展需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尊嚴,尊重個性發展,體現選擇性和多樣性為每一個學生的有個性的成長發展服務。政治新課程重視中學生在心理、智力、體能等方面的發展潛力,針對其思想活動的多變性、可塑性等特點,在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和各種生活關切的同時,采取啟發式、探究式等方式,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把握正確的價值取向。新課程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以育人為核心,以學生發展為根本,關注每位學生的整體發展,把握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之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有機結合,在開設必修課程的同時,提共具有拓展性和應用性的選修課程,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以滿足學生發展不同需要。
三、情感教育促進學生的思想品德發展
新課程教學目標強調和追求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要素的價值,由于任何一個學科都必須致力于培養情感豐富的人,尤其是思想政治學科,更重視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更注重把學生培養成生活態度積極、感情豐富和具有正確人生觀的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滲透到思想政治學科的字里行間,成為該學科課程教學過程的靈魂和教學內容的血和肉。加強情感教學是改革思想政治學科現狀的需要,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目前還處在說教型教學階段,說教型教學的主要問題是“缺情”。因為思想政治課是德育學科,其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任務之一就是要變說教型教學為情感型教學,增強真實情感,減少空洞的理論說教,從而把思想政治課教學與情感陶冶融為一體,寓教育于情感之中,使情感陶冶作為健全學生人格和完成思想政治學科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
四、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促使學生善于創新
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利于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學到的知識單薄刻板,所學的知識也不會靈活運用到實際問題中去,更不用說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深入探究創新。脫離了實際靈活運用,我們的教學也就失去了最初的目的。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以必修課和活動課為特定載體,并特別強調校內外、課內外學科間的交互作用,注意引導學生以高度的責任感去觀注社會,關心國家和人類的前途,以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社會活動能力,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重要意義。
五、適度使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達爾文小時候曾是一個平庸的孩子,因為他對大自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成了著名的生物學家;可見,興趣是創造的動力,成功的先導。興趣是創新的啟動器,也是創新能力發展的必要條件。多媒體教學作為現代教學手段之一,最重要的特點是集影像、文字、動畫、聲效等為一體,能夠把大量鮮活的正在發生的現象呈現給學生,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教學內容,便于學生理解所學觀點。因此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來激活課堂。例如:在講《發展生產,滿足消費》時,播放了中央電視臺關于改革開放30年的視頻片段,學生注意力很快集中起來,靜心觀看。看完后,我讓學生思考改革開放前后的變化,從中概括出生產與消費的關系。結果,學生的回答既準確又全面。但是,如果我們一節課自始至終都使用多媒體,勢必會造成學生感官的麻木,到重點知識時,學生的大腦會渾渾然,使教學重、難點難以突破,造成學生課后問題較多。因而,多媒體的使用必須堅持適度、實用、經濟、科學、高效的原則,突出核心知識,保證學生與教師有充分交流的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以上是我結合自己的政治教學體會對新課改課堂教學進行的一些思考。新課改的大船已啟航,廣大政治教師們,你能否在這一輪課改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名優秀教師,這不僅關系到自身價值的實現,也關系到新課程改革下政治學科能否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當然面對新課程改革下政治教學中碰到的問題,我們政治教師要善于思考,用新理念新辦法來加以解決,更重要的是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我素質。
參考文獻:
[1] 《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
[2]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8.12
[3] 余文森.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命脈”[N].中國教育報.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