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轉利
摘 要: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教學的重點,是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小學階段,學生要認識3500個漢字,在1-2年級,則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漢字,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那么,如何提高學生識字的速度和質量,如何把枯燥無味的識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呢?我在識字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類型、不同特征的生字,筆者做了一些探索。
關鍵詞:情趣;規律;自主;生活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237-01
一、輕松愉快,情趣化識字
1、借助圖畫、實物等識字。字與具體事物有天然的聯系。中國的漢字有一部分為象形字,它來源于對活中實物形狀的摹仿。如“羊”“山”“水”“日”等。根據漢字的這一特點,識字要從字形聯系到具體事物,進而從具體到一般全面掌握該字。教學時,可采用實物、模型、標本、課件展示,或用動作表示、語言描繪等手段。圖畫、實物形象直觀,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識字教學過程中,凡是可以利用實物、圖畫(簡筆畫)、直觀教具展示的,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的生字,都可以運用此法。
2、游戲識字。在識字教學中使用學生最喜歡的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始終處于一種愉快的心態,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具體介紹我常運用的一些游戲。
(1)開火車。開火車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游戲方法。通常在識字一開始,我會運用開火車的形式,了解一下學生對這些聲字的熟悉程度,這樣教學時就可以側重地進行教學,可以提高學習效果。在鞏固環節,我也會使用開火車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鞏固和及時的補強。在游戲方法上我也進行了“改良”,一開始,我先用掌聲和學生進行互動“火車火車往哪兒開?”“火車火車往這兒開!”,而且形式也多樣了,有單軌火車、雙軌火車,還有環城火車、翻山火車等等。形式多樣、操作簡單的開火車游戲法,給識字過程帶來了調劑,對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益處。
(2)編字謎。例如:學習“拔”字,學生編出了小故事:幾位小朋友手拔蘿卜,“友”上邊的點就是小朋友頭上出的汗。多么富有想象力的杰作啊!學習“撥”字,我讓學生用手拔頭發,右邊是“發”的就是“撥”,通過編字謎和做動作,從而讓學生巧妙的區分這兩個字。
(3)對對碰。在鞏固階段,我出示了“亻”和“也、木、本、火、半、主、立”,讓學生同桌進行“歡樂對對碰”的游戲,在這個過程中,把部件和漢字組成新的漢字,同桌互相拍手邊拍邊說“歡樂對對碰,我來碰一碰,‘亻和‘火一碰,伙。”學生也還可以自己進行拓展,比如“歡樂對對碰,我來碰一碰,‘亻和‘門一碰,們。”借助這樣的形式,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漢字重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識字樂趣和識記效果。
游戲的形式各種各樣。但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一個問題,課堂上的游戲是為提高學生的教學質量服務的,如果是為了課堂上的熱鬧、花巧,這樣的游戲是“花架子”,我們應該根據課時,根據每一節課的目標去選擇或設計不同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快樂的學習,感受學習的快樂,游戲是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的。
3、聯想識字。漢字形象性強,通過橫、豎、撇、捺、折等的奇妙組合,組成一個個美妙的漢字。“每一個轉彎抹角就有一段故事。”這些富有魅力的文字,能激起人無窮無盡的聯想。因此在生字教學中不失時機地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讓漢字在腦海里如動畫般的活動起來,效果會很好。如在教學《蜜蜂引路》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有一天列寧要去找養蜂人聊天,但他從未去過養蜂人家,列寧走呀走呀,就像左邊的“弓”字一樣尋找著養蜂人,在路上列寧發現了一群蜜蜂,他猜想那是養蜂人的,于是它在小蜜蜂的指引帶路下,找到正確的方向,很容易就找到了養蜂人,就像寫右邊的“|”一樣容易。這個“引”就是指引、引導我們,不要像“弓”字那樣,走那么多彎彎曲曲的路。在這個“引”字的教學中,讓學生展開聯想,形象的記住字形,也理解了字義,“引”就是指引正確的方向。
二、主動探究,規律化識字
1、歸類識字。從漢字的造字法來看,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幾種,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教學時,如果能夠幫助學生進行適當的歸類,既對學生提高識字效果有很大的幫助,既有助于學生新舊知識的銜接,形成一定的識字結構,又有助于學生觸類旁通拓寬識字面。另外,歸類是識字教學中鞏固生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對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有很大幫助。在識字教學中要及時進行偏旁歸類如:江河湖海—“氵”與“水”有關;冰涼冷凍——“冫”與“寒冷”有關;祝福祈禱—“礻”與“禮儀”有關。襖袖褲襪—“衤”與“服飾”有關。稱謂歸類(爸爸、爺爺);地名歸類(北京、山東、濟南、路鎮);人名歸類(丁丁、冬冬、)以及其他如動物、水果、蔬菜、物品等等的歸類。通過這樣分類,學生一目了然,加深了對生字的印象,并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2、比較識字。在生字中有許多相近的字,學生不太容易分清,在學習時,不要讓學生單獨去認字,而是把相近的字一并出現,在比較中形象地識字,在聯系中區別。如:學習“目”字,可與“日”字相比較,“日”太陽只有一個,所以“日”里只有一橫,“目”眼睛有兩只,所以,“目”里有兩橫。如;學習“請”字,可與“青”“清”“情”“晴”相聯系比較,在學生觀察比較后,讓他們總結出:“青”是小草的顏色,是人們形容大自然美麗的常用的字。人的眼睛就是“目青為睛”;形容天氣好有太陽就是“日青為晴”;說為人有禮貌“言青是請”;水干凈為“清”等等。
三、掌握方法,自主化識字
識字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識字方法,運用方法,自己學習漢字。在識字教學中,要注意滲透一些識字的基本方法。在語文園地中的“我的發現”,就是要我們引導學生掌握識字的方法,如熟字加部首法、熟字換部首法、去部首法、形聲字學習法、查字典識字法等。讓學生掌握了這些方法后,對一些簡單的生字逐步放手讓學生自學,學生的識字能力會在實踐中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