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連
摘 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因此,閱讀本身就應當作一種能力來培養。新課改實施以來,小學的語文教育教學思想空前活躍,教學方法也層出不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是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
關鍵詞:閱讀能力;語文教學;閱讀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247-01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因此,閱讀本身就應當作一種能力來培養。新課改實施以來,小學的語文教育教學思想空前活躍,教學方法也層出不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是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結合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本人將從以下幾方面作了一些探討。
一、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愛上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首先,可以通過調動學生的情感來激發閱讀興趣。對學生閱讀情感的調動,是形成正確閱讀動機的重要一環。閱讀教學過程是情感交流、活動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入情入境,以情動情,教師要善于將自己的教學情感、教材的創作情感、學生的學習情感三者合而為一,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不考慮學生的情感因素,固然也能使他們學到知識和技能,但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不可能使他們始終如一地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可見,利用情感的力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動機,使他們樂于讀書,是有重要意義的。其次,通過開展各種閱讀比賽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進行閱讀,既希望閱讀有所得,也期望所得的收獲外顯,得到老師、同學和家長的認可與贊許,能夠很好地滿足自己的成就感。
二、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會閱讀
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光有興趣是遠遠不夠的,如:有的學生憑著興趣,凡有生動情節的內容就走馬觀花地讀讀;有的則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寫作上。顯然這樣的讀書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要愛讀,而且要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效。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1、朗讀。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最經常的練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一種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許多課文提出了朗讀的具體要求,進行閱讀教學,一定要多讀少講,把比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讀書,讓學生主要通過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讀,讀懂課文,有所感悟;并通過朗讀的實踐,逐步提高朗讀的水平。
2、默讀。默讀的練習在不同的學段有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級要求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三四年級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五六年級要求默讀有一定的速度。要通過反復實踐,使學生逐步學會默讀。教材中有多篇略讀課文明確要求通過默讀了解課文內容。精讀課文的思考練習,雖然沒有明確提出默讀的要求,但是許多練習必須在認真默讀的基礎上完成。默讀能力的提高有個訓練的過程,要求學生默讀應留有比較充裕的時間,使學生能切實地默讀課文,并按要求認真思考,默讀以后要注意檢查效果,決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讀的環節流于形式。
3、略讀。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如學習了《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害》一課,學生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類與地球、自然的密切關系,有目的地閱讀《人與自然》一書。而且要指導學生去圖書館借閱相關的資料,再選擇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寫科學小論文,以培養摘錄資料和運用資料的能力。同時也豐富了語言積累,提高了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三、讀寫結合,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寫作
閱讀從作文中得到啟示,作文從閱讀中得到方法。經驗的積累是走向成功的基礎,而一切經驗都來自實踐,因此,老師要引導學生讀中積累,而后運用,用中提高,走向成功。精讀課文,凡是選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用詞準確、語句優美,極具代表性的作品。教師一要引導學生從中積累觀察方法,提高觀察能力。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是認識大千世界的窗口,觀察能力的強弱,也是影響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二要積累寫作文方法,提高寫作能力。
四、創造閱讀機會,讓學生的閱讀空間更廣闊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教師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事實證明,優秀學生的語文能力大都得益于課外,許多專家學者,他們杰出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也主要是通過大量的閱讀獲得的。因此,應該讓學生的課外閱讀建立在自覺、自需的基礎上,教師不斷給予評價、激勵,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夯實文化底蘊。
保證學生要有充分的讀書時間,以保證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教師布置課外閱讀作業要精,要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分層要求,不搞一刀切。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廣闊的知識背景的建立和豐富的課外閱讀的積累,并且人的內部存儲量的大小決定了人的思維是否敏捷。學生在家的閱讀時間,要保證閱讀的質量及數量,養成閱讀習慣。
讀求突破。閱讀不能只停留在認讀階段,要運用聯想來理解和鑒賞語文課文的和諧美、結構的嚴謹美、語言的簡潔美、構思的創新美,是培養學生聯想和鑒賞力的好教材。通過歸納來提升,將抽象、概括、表述的問題轉化為學生自己更清晰的語言闡述的問題,領會其中蘊涵著的豐富的思想;要從閱讀的內容中觸發出創造的欲望,最終要超越教材本身。
以上是我在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方面的幾點體會。當然,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應該還有許多可行的方法可以去嘗試,愿廣大語文教師在這方面多下功夫,讓每一位學生都愛上閱讀,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