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幫德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交際活動的廣泛、活躍、頻繁,口語交際能力成為現代公民必備的能力要求。“口語交際”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一個重要而嶄新的課型。為此,本文作者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259-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的目標是:具有日常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與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是“口語交際”的重要任務。在農村學校,“口語交際”更是常常遭遇尷尬,常有“死課”(不肯交際)、“亂課”(游離目標)的情況出現。如何改變現有教學情況,提高“口語交際”水平?經過幾年探討,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創設情境,優化課堂,激發欲望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的人際交流的素養。”根據課標精神結合十幾年的教學經驗,我的理解是:口語交際是以口頭語言為載體而進行的交際活動。而這種言語交際活動往往需要特定的語言環境。因此,口語交際教學中精心創設符合生活實際的交際情境,才容易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似曾相識的感覺,情緒也會因此變得高漲起來,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就會調動出來,學習時的自我表現欲望才會增強。學生就會帶著情感,懷著興趣,走進創設的情境,最佳地發展口語表達能力。語文課本中口語交際的題目多種多樣,需要創設的情境也是各不相同的。
二、開發資源,整合教材,提供學生喜歡的交際話題
新教材對“口語交際”知識內容、能力培養進行了科學、系統的編排。但是其中仍存在一些城市化、成人化的話題。例如第十一冊《有了電腦,還要花功夫練字嗎》,農村的學生對電腦并不了解,根本無從談起,這樣的話題學生無話可說,更沒了交際的興趣。《標準》指出: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支努力開發,積極利用。因此,我們必須立足生活,著眼農村,把教材的教學要求與學生實際結合起來,重新整合、變通。《過生日,請同學吃飯好不好》要求學生通過討論,說清好與不好的理由。通過交際,能更全面地看問題。但是,農村孩子很少過生日,即使有也是一碗壽面兩個雞蛋。根本不可能請客吃飯。倒是在一些婚慶、佛事上大辦宴席。于是,我把話題變換了一下,讓學生討論農村的這些習俗好不好。學生更積極地去觀察生活,甚至主動地了解大人的看法,再加上自己的見解,討論時,學生個個有理有據,異常活躍。這樣,既達到了教材的培養目標,又很好地利用當地資源。
三、加強實踐、突出互動,發展學生交際語言
《課程標準》指出:“不斷發展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習慣,“在農村,方言的大量使用給學生的交際帶來極大的阻礙。一部分學生在交際時出現了不會說的現象,致使說話時磕磕碰碰,詞不達意。發展、規范語言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必須在交際實踐中規范語言,在互動中發展語言。
1、雙向互動,多向交流。在口語交際過程中,雙方直接交流,相互不斷互換聽說的角色,憑著對對方話語的理解,作出恰當的反應(包括言語、神態表情、動作等),使交際往來能繼續,從而實現交際的目的。因此,提供這種雙向互動的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是上好口語交際課的必要條件。要克服過去偏重獨白言語訓練的傾向,克服把“聽”和“說”機械分割的毛病,強調交流傳遞,關注聽者的反應,創設交際情境,讓學生練習,實現真正的“雙向互動”,達到多向交流的目的。
2、擴大互動,重在檢驗,鞏固口語語言。口語交際能力的形成不是一個短期行為,他個有長效性。短短的40分鐘只為學生交際提供一個平臺,生活才是交際的大舞臺。因此,應讓學生與家長、朋友、社會上的人進行互動,進行交際,在生活中與人交往。如上完《購物講價》后,我要求學生利用星期天與爸爸、媽媽一起上市場,注意觀察大人們在購買中的討價還價,甚至自己出購買一件小物品。這樣長期訓練,擴大互動范圍,不僅鞏固了學生的口頭語言,還發展了學生的交際能力。
四、關注過程、積極評價,激勵交際信心
“口語交際”是一個多向互動的過程中,在互動中不僅要發展學生的表達能力,能闡明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還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傾聽能力和應對能力。既要專心致志地聽人發言,并對稍縱即逝的語言內容作出快速反應,明白對方說話的意圖,捕捉說話者的觀點,并經過加工形成自己的觀點,又要表達自己的看法,在這一復雜的過程中,需要老師時刻關注過程、引導、激勵,使交際活動順序進行。
1、定優秀,感受成功。口語交際教師的評價應以肯定和表揚為主,以自己寬大的胸懷去呵護學生在交際中的細微進步。“你觀察得真仔細”、“你說得真棒”、“你聽得真認真”這樣激勵的語言,使學生感受到被賞識,看到自身在交際中的價值,增強交際的信心。
2、鼓勵落后,樹立信心。在交際中常有些同學沉默不語,有些同學詞不達意。針對這種情況,我常講些科學家、偉人大器晚成的故事,喚醒他們的自信心,并在交際中注意觀察,有意識地提供機會,多加鼓勵,樹立交際的信心。
總之,只有教師準確把握教材,合理利用教材,創造寬松、愉悅的交際環境,才能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更好地激起他們交際的欲望。交際能力的訓練應是長效的,應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應滲透學生的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的生活環節,讓新一代的公民都具備能說會道、能言善辯,有如“滔滔江水”的口語交際能力,適應瞬息萬變的時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