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梅
摘 要:培養中學生禮儀行為是貫徹實施《中學生行為規范守則》的要求,也是中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表現。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中學的禮儀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關注。在此列舉了中學生禮儀缺失的表現;分析了造成中學生禮儀行為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培養中學生禮儀培養的有關措施和對策。
關鍵詞:中學生;禮儀缺失;培養對策
加強中學生禮儀教育是幫助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需要;是中學適應未來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也是中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和實現健康成長的需要。但在中學生的素質培養中,我們常常是追求升學率而忽視了對中學生行為禮儀的培養,以至于課本上所學道德禮儀,往往只停留在作業中,停留在試卷上,沒有融入學生日常的行為規范之中。因此,加強中學生禮儀教育意義重大。
一、中學生禮儀缺失的行為表現
1.中學生在師生交往中禮儀的缺失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在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時常能遇到這樣一些學生,他們在與教師的交往過程中,缺乏對教師這個稱謂、這個職業、這項工作起碼的尊重和理解。例如,有的學生進辦公室從來不喊“報告”,更有甚者,對正在上課的教師視而不見,進出教室相當隨意,旁若無人。還有的學生對于教師提供的服務視為理所當然,沒有感恩之心,感謝之情,自然也沒有感謝之言。使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缺乏愛的回報和心理的安慰。
2.中學生在彼此交往中禮儀的缺失
中學生在彼此的交往之中,常常是以我為中心,不尊重同學,不與同學打招呼。言談舉止中表現出語言輕浮,舉止不雅的現象,甚者有的學生惡意地給同學起綽號。這些行為與當代中學生的形象和社會各界對他們的期望有著很大差距,必須引起教育者的高
度重視。
3.中學生在公共場合中禮儀的缺失
中學生在公共場合的禮儀行為缺失,更是讓家長和教育者十分尷尬。在課堂上,隨意聊天,隨意說話,甚者隨意吃東西、睡覺等行為屢見不鮮。在中學校園里,可以看到學生隨意丟棄的食品袋,易拉罐,廢紙團;在社會的公共場合中,中學生的不文明行為的相關報道也屢見不鮮。以至于媒體常常拿中國青少年的禮儀行為與他國的學生進行比較,極大地影響我國軟實力的建設。
二、當代中學生禮儀缺失的原因
當代中學生的禮儀行為缺失是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教育的缺失導致的。
1.家庭教育的原因
隨著改革開放和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進行,中國的家庭富裕程度大大提高,對孩子的素質培養也越來越重視。但很多家庭只注重孩子智力的培養,認為只要成績好就可以“為所欲為”。從而忽視孩子的行為禮儀的培養,使得很多孩子變得態度冷漠,我行我素,自私自利。
2.學校教育的原因
市場經濟有著激烈的競爭機制,追求利益最大化成為企業追求的目標。當這種競爭機制引入學校教育中時,特別是在高考大氣候的背景下,追求分數和升學率成為絕大多數中學追求的目標,而禮儀教育這種見效慢,甚至在高考中并不成為考核指標的內容,自然容易成為學校教育的盲點,被學校所忽視。
3.社會教育的原因
隨著社會主義的現代化進程,獨立、創造、進取、自由、平等、公平等品格和精神深入人心。但是,功利主義思想也隨之產生,在這種社會氛圍的耳濡目染中,中學生作為行為尚未成形,思想尚未成熟的社會人難免受到影響,導致外在的行為禮儀上的偏差。
三、重塑中學生禮儀行為的對策
1.加強中學生自身在禮儀行為方面的修養
“做人先學禮”,禮儀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課。一個人要想有好的禮儀行為必須通過相關的學習、培養和有效的訓練,才能成為人們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思想上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心理安寧、身心愉悅、抱著與人為善的動機為人處世,以文明市民的準則約束自己。在行為上要注重禮儀細節,讓自己的待人接物符合文明舉止的要求,讓優雅的行為動作成為自己高素質的“代言人”。
2.發揮學校教育在中學生禮儀培養中的作用
學校是學生思想和行為素質形成的主要場所,因此,學校應當承擔起培養學生文明禮儀的重任。
(1)更新道德教育理念,把禮儀教育納入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學校應把禮儀教育放在一個重要地位,把人文教育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尊重人的主體性和能動性,積極為人的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發展創造條件;承認和尊重人的合理需要,著重培養中學生的責任意識、健全人格和文明的行為。
(2)給中學生禮儀行為的培養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
學校作為主流文化傳承的主陣地,責無旁貸地應肩負起培養
未來人才的使命。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動態的工程,需要多管齊下,立體實施。這樣一來,學生的禮儀行為自然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約束,并規范他們的行為。
(3)強化教師對中學生禮儀行為的示范功能
孔子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因此,教師工作中,對學生的要求,也應該是對自己的要求,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身教勝于言傳,老師注重日常工作中的禮儀行為,以自己的行為來影響和引導學生的行為規范。
3.發揮家庭教育在中學生禮儀培養中的作用
在家庭中,父母在注重培養孩子智力的同時,也應當注重對孩子禮儀行為的培養,以此來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成為社會的合格人才。
4.發揮社會機制在中學生禮儀培養中的作用
美國著名學者弗蘭西斯·福山認為,最高的經濟效率不一定能由理性的利己行為來達成,反而由個體所組成的群體共同努力才容易達成,原因是這些社會成員之間存在共同的道德觀,使他們合作起來更見效率。因此良好的社會氛圍對于培養中學生的禮儀行為有重要意義。每個公民都應當注重自己的行為舉止,為青少年的禮儀行為形成范式。讓文明優雅的行為,引領社會的風尚。
參考文獻:
[1][美]弗蘭西斯·福山.信任:社會道德與繁榮的創造[M].李宛蓉,譯.內蒙古:遠方出版社,1998.
[2]黃希庭.當代中國青少年心理特點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文應龍.以人為本建設學校制度[J].廣州教育,2012(01).
(作者單位 湖北省黃石市第二中學)
?誗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