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兒
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不能忘記語文課姓“語”,它是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的學科,本體任務是發展學生的言語水平。但很多時候我們的語文課只重視了語文的人文性,運用各種手段去感悟文本。在體味“情”的時候,卻往往忽略了對于文中一些特別精彩的典型語例,引導學生揭示其中的語言現象,學習其中的語言技巧。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發現對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技巧,發展學生的言語水平已迫在眉睫。我們的學生能在“自主的感悟”下,講出許多“套話”,但一遇到比較規范的語言現象,學生卻只能“東扯一句,西拉一段”,缺少了一種遣詞造句的能力。而作為教師有時也不能很好地把握文本的語言規律,因此缺少對學生運用一定的語言規律、方法的指導。筆者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深有體會。
【教學片斷】
學生欣賞多媒體課件《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師配以適當的講解。
師:同學們,小興安嶺的一年四季都非常迷人,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的小興安嶺呢?
生1:我喜歡春季。
生2:我最喜歡冬季。
……
師:現在老師邀請大家當小興安嶺的小導游,讀讀自己喜歡的那段課文,把自己喜歡的季節介紹給大家,比一比,看誰吸引的游客最多。
學生自由準備。
生1:今天我要帶大家走入的是秋天的小興安嶺。你看,白樺和櫟樹的葉子變黃了,松柏顯得更蒼翠了。落葉在林間飛舞,就像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真美呀!小興安嶺還有許多好吃的東西,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鮮嫩的蘑菇和木耳,還有人參呢,歡迎你到秋天的小興安嶺來!
生2:我喜歡春天的小興安嶺。樹木長出了新的枝條、嫩綠的葉子。山上的積雪融化了,小溪的水淙淙地流著。幾只小鹿在溪邊散步,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側著腦袋欣賞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
師:大家說得真不錯!可惜知道小興安嶺美麗的人還不多,你能為它做做廣告嗎?請你設計幾句廣告語!
生1:小興安嶺真美麗,歡迎你到小興安嶺來!
生2:這里有“東北三寶”,有好吃的東西,還有美麗的風景,趕快來呀!
生3:小興安嶺不來不知道,一來嚇一跳!
生4: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誘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你快來吧!
……
【教學反思】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筆者認為自己在實施的過程中,把閱讀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這樣既可以降低學生理解課文的難度,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又能發展學生自己的語言。例如“小導游”和“廣告語”的設計,就是充分利用了學生生活中喜聞樂見的形式,把生活中的場景融合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以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語文教學是母語教學,是在學生已有基礎上進行的發展性言語教學,即在學生已有的口語基礎上,學習和發展規范的書面語,并促進口語的進一步規范發展。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部分,是促進學生言語發展饒不過的一道大坎。閱讀教學包括學習閱讀和學習語言兩大任務。學習閱讀主要是培養各種閱讀能力,積淀人文素養,并結合拓展性閱讀,舉一反三地建立廣闊的智力背景;學習語文則重在積累和吸收新的語言形式,通過動態的語文實踐,把文本語言轉為學生自己的語言,舉一反三地領悟語言的內在規律,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言語表達能力。筆者在設計這個教學環節時,目的是想利用文章優美的語言,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形式,來發展學生自己的語言,把文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但在實施過程中,筆者發現,關于這一點自己處理得還有欠缺:
1.學生在當小導游的過程中,雖然嘗試用上課文中生動的語言,但很多學生到最后變成了復述文章,不能加入自己的真情實感,更不能很好地體會和表達出文章所蘊涵的情感。筆者自己面對這一現象,也沒有靈活地采取相應的措施。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在教學中沒有抓住文本中精彩的、典型的語例,特別精彩的典型,缺少了引導學生揭示其中的語言現象、學習其中的語言技巧這一重要環節。
2.在設計“廣告語”時,雖然有個別學生想出了佳句,但還不能完全把課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實際的言語能力并沒有得到發展和提高。
為什么目的和結果并不一致,在事后的反思中,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在教學中沒有抓住文本中精彩的典型的語例,缺少了引導學生揭示其中的語言現象、學習其中的語言技巧這一重要環節。只有在堅持培養學生語感的基礎上,對一定的語言規律、方法進行指導,揭示帶有規律性的語言現象,使學生在語言感受的基礎上,掌握一定的語言規律和方法,才能使學生的言語水平有本質的提高。
2.筆者認為,自己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缺少了“品味語言”這一環節。品味語言是一種重要的閱讀能力,要想確實提高學生的言語,教師就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好好地品味文章的語言,揣摩語意的內涵,理解文章的精髓,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積累語言,從而提高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真正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作者單位 浙江省余姚市實驗學校)
?誗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