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銳
摘 要:穆旦的詩歌歷來被認為是中國新詩中最具現代性、最“西化”的。穆旦詩歌的長處在于其善于把控住作者的現實感受,進而以之為基礎對生命和自我存在進行深入的思考。他的《詩八首》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其詩歌的現代性、“西化”、現實性、中國性。
關鍵詞:穆旦;《詩八首》;現代性;西化
《詩八首》是穆旦先生于1941年創作的一組極具代表性的作品,在這組詩中我們可以看到現代性、“西化”、現實性、中國性在穆旦詩歌中淋漓盡致的體現。
中國現代新詩從產生之日起最首要的任務便是沖破古代詩歌的藩籬,這層藩籬首先是語言上的,其次是精神上的,只有在兩個各方面都取得突破,中國的新詩才能真正地現代化起來。因此無論是胡適在《嘗試集》中的“平白如水”還是穆木天、李金發等象征詩人的“晦澀艱深”,都代表著中國新詩現代化的努力。穆旦的《詩八首》中這種努力更是無處不在。
在語言的表述上,如,“哎,那燒著的不過是成熟的年代,你底,我底。我們相隔如重山!”“我卻愛了一個暫時的你?!薄岸覀兂砷L,在死底子宮里。在無數的可能里一個變形的生命?!薄澳阄业资值捉佑|是一片草場。”“靜靜地,我們擁抱在/用言語所能照明的世界里。”“是多么久的原因在這里積累?!边@些詩句采取了打破常規的表述方式,無論在句式的安排上還是在詞語的選擇上皆是如此。作者刻意經營這些句子無非是想造成一種“陌生化”的效果,這里所謂的“陌生”即“能指”和“所指”發生斷裂。當讀者看到“燒著的不過是成熟的年代”“暫時的你”或者“多么久的原因在這里積累”的時候,這種不同于常規的表述便會引導他們去思考,去深入了解作者隱藏在字詞背后的意蘊。
在精神層面上,從文學誕生的那一刻起,愛情就是永恒的話題,從古到今討論愛情的詩歌更是不勝枚舉。穆旦的《詩八首》同樣是討論愛情,但他卻開辟出了一條不同以往的道路。在大多數古典的愛情作品中,“終成眷屬”似乎就是愛情的終點,才子佳人、王子公主從此在一起過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也是大多數人對于完美愛情的認識。然而現實卻不盡是如此,因此導致了所謂書本上的愛情和現實中的愛情的差距。
孫玉石先生認為,《詩八首》將愛情分為了四個階段:“初戀”“熱戀”“沉思”“升華”。前兩個階段是人所共知且易于理解的,兩人從初戀時的一方冷靜一方熾熱的情感狀態,隨著時間的流逝進入到雙方都熱切地投入到愛情中的熱戀狀態。這也是大多數討論愛情的作品會涉及的層次。然而,世上所有的激情都不能永久的持續,那么熱戀之后該如何維系愛情的活力呢?《詩八首》給出的答案是“變更”,因為穆旦說過想要維系有活力的愛情就要找到“不平衡中的平衡,在平衡中的不平衡”。所以“你底秩序,求得了又必須背離”。最后達到“你底隨有隨無的美麗形象,那里,和我底平行著生長”的狀態,兩個人可以無限的接近卻永不重合。人的形體生命終究會消逝,然而愛情卻會在皈依死亡后達到永恒。這就是穆旦在《詩八首》中對于愛情的探討,他已經超越了傳統對于具體愛情故事的講述,而使用現代的手法將其放置到哲學層面運行,進而引導讀者進入到對于愛情思考的新境界。
我們去閱讀《詩八首》會發現有一個意象出現的頻率非常之高,這個意象就是“上帝”?!吧系邸笔呛芫哂形鞣缴实囊粋€詞匯,雖然中國古文中就有“皇天上帝”的說法,但是在一般的現代文表述中“上帝”就指的是基督教的主神——耶和華。當然我們讀完了這首詩就會發現,里面根本沒有涉及任何宗教的因素,“上帝”甚至和耶和華也并無聯系,你可以用“自然”“造物主”甚至“神仙”“佛陀”等許多詞匯來置換他。但是為什么穆旦卻偏偏選擇了“上帝”這個詞呢?我想原因就在于這個詞所具有的極其濃重的西方色彩。如前所述,中國新詩根源于西方,中國的新詩人們無論是胡適、李金發還是馮至、徐志摩都很深地受過西方詩歌的影響,當然穆旦也不例外。所以,他刻意地在《詩八首》中大量使用“上帝”等詞匯給其詩歌貼上非常鮮明的西方的標簽,因為對于中國現代新詩而言,“西化”首先是其與生俱來的特性,同時“西化”也意味著“現代”,這是新詩用以區別和突破古詩的重要標志。
當然,穆旦的《詩八首》一如他其他的詩歌,除了追求現代性和“西化”之外,依舊有對于中國化本土化的努力。在創作中他也使用了非常具有傳統中國色彩的意象。如,通過“水流山石間沉淀下你我”表現時光的流逝等手法都是中國傳統詩歌所慣用的。
《詩八首》在穆旦的詩歌創作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這一組詩歌也非常鮮明地體現了作者對于中國現代新詩創作的現代性和“西化”的努力。無論是語言層面還是精神的層面以及文學演進的層面,其都可以看作是標志性的作品。
參考文獻:
穆旦.穆旦詩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 西南民族大學〈講師〉)
?誗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