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偉
摘 要: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過多強調系統地理知識的學習,搞題海訓練,致使學生死記硬背。由于這種教學方法和教學目的的偏離,學生對地理課的興趣就被零零碎碎的地理名詞和概念消磨殆盡。新課改之后的教學目標更加注重學生知識、能力和情感價值的培養,更加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更加注重學生協作探究精神的培養。這樣對教師的要求就明顯地提高了,新形勢下教師應該通過怎樣的教學方式才能達到新課標的要求呢?
關鍵詞:地理教學;反思;新課改
一、轉變教學觀念,為學生創造積極寬松的課堂環境
新課程呼喚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理念。這就需要教師轉變自己的觀念,正確認識自己在課堂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為學生創造構建積極、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思維活躍,能大膽地提出質疑,說出自己的觀點。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討論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的環境下有利于學生創造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創設情境,使學生真正融入課堂,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特別是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比較緊密的人文地理部分,內容理解難度相對較小,便于教師創設情境開展生動活潑的課堂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
例如,講到影響農業或工業的區位因素時,教師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分組擔任農民和工廠廠長,比賽哪組考慮問題更全面。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上,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三、提高教學技術手段,增加課堂的生動性和靈活性
當前,以多媒體與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迅速發展,給地理教學手段的變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學面貌煥然一新。例如,在講到必修一第一章時,學校沒有條件讓學生借助望遠鏡觀察宇宙,學生空間想象能力不夠。這時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通過聲、像、圖、文等多種形式演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地球的運動變化,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更直觀地去認識,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借助3S技術來解決問題。例如,可以讓學生利用GPS設備測出所在位置的經緯度和高程,更直觀地體會它的功能和作用。還有一點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網絡自覺查找資料的習慣,引導學生自主收集材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四、課程資源多樣化,適當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積極倡導案例教學的方法。通過典型的個案分析,使學生掌握地理的一般原理和基本規律。但是我們教師在案例的選擇上除了可以運用教材上的案例進行教學外,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利用對家鄉的認識以及生活中的經驗,自編案例,更利于學生對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的把握。
另外,除了在教室里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外,還要深入到實際生活中,使學生能夠將學科知識生活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將所學地理知識應用于實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周圍的化工廠進行參觀學習,深刻體會工業化可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到污水處理廠學習,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我覺得多開展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鍛煉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實踐者,只有不斷地加強對新課標的研究,轉變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素質,在積極、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下,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
基礎。
(作者單位 山東省利津縣職業教學中心)
?誗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