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云濤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深入推進,人們的教育理念發生著深刻變化的今天,班集體建設也呼喚著新的思維,渴望著新的管理智慧。非常有必要進一步更新班集體建設的理念,調整班集體建設的思路,創新班集體建設的途徑,使之更加符合現代學生的實際。當前,對班集體建設的研究和探討仍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師的一項重要任務。
關鍵詞:優秀;習慣;班級建設
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優秀是一種習慣。鄭培民把優秀作為一種習慣:“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牛玉儒把優秀作為一種習慣:“以事業成功為幸福”;袁隆平把優秀作為一種習慣:給世界帶來福音;楊業功把優秀作為一種習慣:“把使命看得比天大、把工作看得比命重、把形象看得比金貴”。因此,當第一次看到“讓優秀成為習慣”這句話時我就覺得它應該是我們班級的精神。
魏書生說:“管理是集體的骨架。”而班級作為學校管理的基本單位,也是一個小集體,管理工作當然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良好的管理,事情就有頭有緒,集體就會像一架機器健康而有序地運轉。對于八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生活充滿好奇,也渴望介入生活,更渴望自己的才干得到同學們的認可,渴望自己獲得成功,品嘗到成功后的喜悅。因此,在班級中應給學生機會和條件,讓他們成為管理班級的主人。我認為要把優秀成為習慣,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創設和諧的班級環境,堅持環境育人,讓“心靈櫥窗”向善趨美
環境也是一種文化,一個優美的環境有利于增加師生雙方的幸福感。環境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讓集體中的每一個成員受到一種無形的約束以調節自己的行為。環境可以分為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班集體自然生態環境的營造和建設,在讓學生感受到自然環境熏陶的同時,也讓學生具有一種可持續發展和保護環境的理念。那么怎樣創建優秀的環境呢?可以幾個人約定,也可以班級倡議,大家互相督促,把某些好的東西堅持下來,杜絕和克服那些壞的東西。這樣做很有好處,不僅有利于養成好習慣,而且,好朋友有了,好的集體風氣有了。
二、健全班級組織機構,堅持自我管理,提高班級工作效率
許多人說班級難于管理,其原因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管理,使其缺乏主人翁意識。若能讓所有學生都能體驗到作為班級主人的責任,都能意識到自己是集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情形就大不一樣了。要想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就必須讓學生全體參與,構建全方位、多層面的集體自我管理機構,體現管理的主體性。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我常常這樣告訴學生:
1.從小事做起,注意細節
一個人的習慣好不好,素質高不高,往往反映在小事上。要明辨是非,隨時提醒自己。比如,注意自己的站相、坐相、走相、吃相,注意每一次作業或考試書寫得工整,注意待人接物的禮儀等等。一開始可能有點兒“累”,但用不了多久,你就習慣了,而且讓你一輩子受益。
2.開好頭不開壞頭
習慣是通過過程養成的,而過程都有開頭。只要是想好了準備做的事,就要果斷地開頭,不要拖,不要等。比如,我打算背單詞了,好!開始背。我打算寫日記了,好!開始寫。一段時間以后,你覺得它已經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了,甚至沒有什么覺得不覺得,到時候就自然而然地去做了,好習慣就養成了。相反,壞事千萬別開頭。因為開了頭就會對自己放縱了。
3.咬牙堅持,不找借口
據說美國西點軍校有一條規矩,就是:不許找借口!這對于養成好習慣非常有幫助。人最容易原諒自己,事情沒做好,想辦法找一些原因,讓自己心安理得,這是一種壞習慣。它會讓你軟弱,會讓你偷懶,會讓你逃避,結果你喪失了勇氣。好的班集體實質上是班主任與學生雙方相互作用的結果。在此過程中,學生是主體,班主任起主導作用,在當前的新形勢下,更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班集體建設的主人。
三、拓展活動載體,讓學生在活動中展示自我,彰顯自我魅力,在活動中發揮自己的特長,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都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使學生意志品質和行為習慣得到培養。一次有意義的活動能給學生帶來愉悅感、成就感等,可以在活動開展的一段時間之后持續影響著學生,對學生的成長會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如,傳統節日文化建設,如清明節開展了“緬懷革命先烈,繼承革命遺志”主題班會,在清明詩歌會和講述革命烈士事跡后,學生筆下訴真情,然后聲情并茂地朗誦自己獻給革命先烈的獻詞,最后在墻上展示每個學生的獻詞。這兩次活動都比為了教室布置而僅制作手抄報展示的效果要好得多。
通過組織開展各式各樣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活動,參與競爭,提高學生的思想修養,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參與,促進學生之間的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協作,增進彼此友誼,進而升華為集體感情。如,校體育文藝節上,有學生本著超越自我的精神,班委會充分挖掘班級每一個成員的潛力,調動全班的積極因素,組成“競賽組”“后勤服務組”“宣傳報道組”“拉拉隊”,提出要盡力取得好成績。在學校的藝術節、演講大賽、辯論大賽等活動中,發動學生廣泛參與,不斷提高自我,增進友誼,為班級班風的形成搭建了橋梁,又使學生心情愉悅,對班級產生了自豪感,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
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為了追求優秀,路上轉折點太多,站在路口總會迷茫自己到底該往哪里走,那一個個岔路口,那一條細路,只怕自己還未觸及就已經經歷失敗。但是路還是在腳下,還是得讓自己一直不斷地往前走,因為害怕自己一旦停下來就會失去很多東西,會錯過很多事情。于是,我不斷告訴學生,讓優秀成為習慣,讓自己一直在這條路上披荊砍棘,變得更加優秀。
參考文獻:
[1]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譯林出版社,2013-05.
[2]閆學.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班主任.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06.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宜興市東山高級中學)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