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穎 鄭曉輝
摘 要:在國家區域劃分的過程中,有關自然地理區劃的結果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來,針對目前不同區劃目的和實施原則進行多角度和內涵的挖掘,加強內部結構之間聯系的研究效應,包含既定形式的信息趨同性和可轉換性都有所萌芽。在研究主體在自然地理空間規范化分析的基礎上,對有關主體中心、規劃原則和等級設置等進行范式結構模型的設置,對所謂的指標等級和綜合改善措施實現有力提取,并提出在統一科學框架中落實自然區域的集成分劃標準,為綜合區域研究活動的開展和擴散提供更加可靠的技術信息。
關鍵詞:自然地理區劃;模型設置;搭建技巧
地理學的研究歷史比較悠遠,有關方法論的資料更是堆積如山。而涉及自然地理區劃的研究活動正是要從這些系統化的理論中提取應用技術的實用信息,并取得相應分析工作的長期應用成績,這是成功獲取地理知識,促進國家綜合發展的重要途徑。自然區劃是實施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的必要依據,因此有關這方面的技術研究工作充滿強烈的現實意義,應該得到廣泛的重視和應用。
一、自然地理區劃工作的本質意義
區劃主要是為了清晰地辨別認識對象,落實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主要模式。在區劃圖工具的引導下,把與地理特征相同的因素結合在一起,避免偏遠地區發展局限的弊端形式,有關地理區域的劃分設置對科學地揭示自然地理現狀和區域分布模式都將產生重大的輔助意義。同時這種區劃模式也為地圖學的研究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加上對不同區域主導因素的補充和地理要素質量分布情況的客觀評價,對于后期制圖綜合問題的解決將產生不可分割的價值意義。現代智能電子地圖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同時也為多視角的區劃方案提供更加具體化的動態信息。
二、自然地理區劃指標的規劃
指標體系的確定和不同指標的選取設置都是竭盡全力地體現區劃目的的一種手段,并且將區域之間的分布規律進行具體化延展和梳理。在具體植被覆蓋的空間環境下,有關生命地帶圖示將內部潛藏的氣候和植物信息綜合起來,并按照降水分布規律和生物溫度實現劃分指標的建立。我國農業、林業等生產部門的發展也是以這種指標為依據實現企業擴張的,包括自然地帶和亞地帶的劃分。另外,還有按照自然省的規劃原理進行大氣候差異狀況和地形差異的研究,主要是將全國具體劃分為90個自然省結
構模式。
自然地理區劃的指標體系是一項十分重大的歷史任務,區劃結果的確定等伴隨著許多不定因素,并且存在同級異指標的影響,因此需要借助適合的指標要素和閾值完成具體問題標準模式的搭建,真正實現多指標并行計算的規模效益。
參考文獻:
[1]蔡運龍.中國自然地理區劃研究的新進展與發展趨勢[J].地理科學進展,2010(11).
[2]楊勤業.地域系統研究的開拓與發展[J].地理研究,2010(09).
(作者單位 河南省許昌市許昌學院城鄉規劃與園
林學院)
?誗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