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悅涵
摘 要:分析目前高職制藥專業《藥物分析》課程教學現狀,提出以崗位為導向設計課程教學內容,采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式,建立多層次考核成績評價體系的教學改革思路,進行綜合性的教學體系改革。
關鍵詞:崗位導向;理實一體化;藥物分析
藥物分析是整個藥學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職制藥和藥學相關專業在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微生物學、儀器分析和藥物化學等選修課程的基礎上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必修課。該課程的教學任務是培養學生樹立完善的藥品全面質量管理的觀念,主要培養學生在藥品生產各個環節中所必需的分析檢驗能力,并初步具備發現和解決藥品質量相關問題的思路和能力。該課程的教學由理論和實踐兩個部分組成,筆者從2011年開始,對藥物分析課程教學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實踐,調整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式,以制藥企業藥物分析崗位為導向,以藥品生產過程為主線,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除了掌握傳統藥物分析相關知識和技能以外,還掌握《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中與分析檢測相關的內容,成為藥品生產企業從事藥物分析和檢驗相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業人才。
一、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的重要性
高職教育強調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傳統學科本位的教學體系為學生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卻讓學生缺乏對未來工作崗位和環境的感性認識,已經無法適應現階段高職教育的要求。從傳統學科本位向職業崗位能力本位轉變的新思路,也反映了企業的真實需求,提高高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法打破了理論和實踐教學之間原本的界限,將兩者融為一體,用實踐來檢驗理論,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在實踐中教理論,在操作中學技術,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突出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教學效果。
本課程的教學,改變原本理論和實踐分開的排課方式,根據工作任務的連貫性將課時直接設置為6個連續的課時,并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了相應的修改。
二、藥物分析課程改革
1.課程內容改革
《藥物分析》這門課程,并非高職院校所特有,在普通高校中也普遍開設。普通高校及大多數高職院校在開設該門課程時,基于學科本位的思想,幾乎將絕大部分課時都安排在了各種不同種類成藥的分析檢測,尤其是含量測定上,這更適用于實驗室研究人員的藥物分析知識掌握和技能的學習,而制藥專業培養的是生產、服務、管理等一線崗位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教學過程中急需改變傳統的授課計劃和方式,來滿足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從而培養出符合企業用人需求的專業人才。
為了更好地實現高職教育學校教學與企業用人之間的對接,本課程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典型制藥企業藥物分析和檢驗崗位設置的實際情況,以制藥企業中藥物檢驗工的工作流程為主線,設計了5大模塊,涵蓋了本課程所有知識點和能力要點。以期能突破原有的教學模式,改變原有的學生盲目實驗后,卻不明白為什么做、以后工作過程中何時何地需要做的單項實驗法,調整教學內容,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未來工作場所、崗位的工作要求引導與教育,提升學生對于以后工作的認識程度,增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為以后踏上工作崗位做好多方面的準備。
傳統的《藥物分析》教材往往只包含了藥物的鑒別、檢查和含量測定等內容,沒有涉及GMP相關的一些檢驗內容。學生在完成課程的學習以后,更多的只是掌握了不同種類藥品的檢驗方法,而對于整個制藥過程中所涉及的其他分析檢驗工作則完全不了解。這導致畢業生就業時只能單純從事藥品檢驗相關的工作崗位。作為制藥專業的學生,了解并掌握GMP中所規定的檢驗項目,對他們踏上不同工作崗位,適應企業工作很有必要。因此除去傳統的一些實踐教學項目,本課程還增設了GMP相關的實踐教學項目。表1為課程教學內容的設置。
表1 藥物分析課程教學內容設置
■
2.教學方法改革
傳統的藥物分析實踐教學,都是由實驗員準備好試劑、藥品、儀器,教師講授操作步驟,學生盲目根據實驗步驟完成檢驗項目,導致學生很多時候不會自主獲取相關知識和信息,完成實訓項目后收獲很小。本課程教學以崗位為導向,工作任務為中心,教師引導、學生為主的方式來開展。
項目開展時,在幾個講解重點時段中,教師進行主要的講解。在下達工作任務環節,教師主要是講解此次工作任務的目的;制訂檢測項目操作環節,教師主要是講解取樣制樣方法、相關藥物特性等;在完成檢驗操作環節,教師主要是講解分析操作要點和儀器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項;在數據分析、計算環節,教師主要是講解計算要點。但教師的整個講解不局限于這幾個時間點,而是貫穿始終,如,在查閱相關資料環節,教師也要進行適當的講解,引導學生盡快完成這個環節。
學生在開展項目過程中,分組進行,每個小組內可自行分工,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整個實訓過程教師起引導作用,包括實驗流程設計、溶液配制等原來由教師或實驗員來完成的工作,都由學生自主完成,一方面避免學生不知為什么做,另一方面全面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提升教學效果。
■
教學方法設計
3.考核評價體系改革
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中,理論教學以“夠用”為原則,實踐教學注重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崗位技能的全方位訓練,體現“教學做一體”的教學理念,注重過程考核,并在課程考核評價體系中引入藥物檢驗工的考證,對學生的核心職業能力進行全面、客觀的考核。表2為課程評價體系。
表2 藥物分析課程評價體系
■
三、教學改革成果
以崗位為導向設計課程教學內容,采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式,建立多層次考核成績評價體系,擺脫了原有的學位本位的思路,教學時側重于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雖然用于理論授課的時間總體來說比以往有所減少,但是由于教學效果比原來的教學方式好,所以并沒有影響高職制藥專業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更使學生的藥物分析和檢驗技能有了較大提高。表3是教學改革前后的比較分析。
表3 藥物分析課程教學改革前后比較分析
■
注:技能考證平均成績,統計了我院教學改革前4屆197名學生和教學改革后3屆229名學生的考證成績。
參考文獻:
[1]張佳佳.以崗位為導向的高職藥物分析實訓教學體系改革[J].藥學教育,2009,25(3):52-54.
[2]徐娜.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的高職藥物分析教學改革[J].藥學教育,2010,26(6):33-35.
[3]張瑩,張凌贏,惠春,等.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探索[J].藥學教育,2010,26(1):40-42,54.
[4]蘇云峰,謝剛.高職院校推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職業教育,2012(4):68-70,74.
基金項目:浙江省教育規劃2013年度課題(SCG392)。
(作者單位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工程系)
?誗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