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滿足裝飾裝修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圍繞專業培養目標,明確課程教學改革思路,通過課程建設與完善、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加強實踐環節以及改革考核方式等措施,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探索了體現高等農林院校特色的室內裝飾工程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問題,旨在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室內裝飾工程;教學改革;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S-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09-02813-02
基金項目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優質課程建設項目。
作者簡介宋孝周(1970- ),男,陜西戶縣人,副教授,博士,從事家具與室內設計領域教學和研究工作。
室內裝飾工程是高等農林院校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家具與室內設計方向)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核心課程,課程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掌握室內裝飾構造、施工工藝以及質量管理和驗收方面的專業技能,使其能夠根據裝飾設計方案,合理確定材料的施工方案和工藝程序,具備室內裝飾施工過程技術指導和質量監控能力。該課程作為專業技能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專業課程體系中舉足輕重。
進入新世紀,我國裝飾裝修市場發展迅猛,具有設計能力、熟悉裝飾流程、懂施工和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深受企業青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作為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提出了“厚基礎、寬口徑、強實踐、重創新、高素質、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培養目標[1-2]。為了實現家具與室內設計方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滿足裝飾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本課程在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方法和手段、實踐教學以及課程考核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實踐探索,以期為高等農林院校室內裝飾工程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1根據專業培養目標,明確課程教學改革思路
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家具與室內設計方向主要培養能在木材及木質復合材料加工利用、家具設計與制造、室內設計與裝飾工程等領域進行科學研究、方案與工藝設計、技術開發、生產與施工管理、營銷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創新能力和實踐技能是本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和目標,課程改革的思路應緊緊圍繞專業培養目標展開。
針對以教師為中心,課堂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本課程教學改革思路是: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實踐動手能力,激發創新精神,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全面發展。
2室內裝飾工程課程教學改革的主要措施
2.1課程建設與完善
2.1.1完善課程體系,加大實踐教學比重。 本課程通過與同行專家和業內人士廣泛交流,借鑒兄弟院校的先進模式[3],對課程教學大綱進行了修訂,重點突出了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2008版教學大綱中,減少了理論教學學時,增加了實踐教學比重。課程由54學時調整到40學時,其中理論講授32學時,課程實驗8學時,在保證校外參觀實習的同時,增加2周課程設計和5周校內綜合實訓,強化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培養。
課程教學體系由理論教學、實驗教學、校外參觀實習、課程設計以及校內綜合實訓5個環節組成。理論教學應該教會學生基本方法和規則、注重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實驗教學主要完成理論與實際結合以及理論的驗證;校外實習側重拓展學生對裝飾行業以及工作崗位認知能力,熟悉裝飾新材料、新工藝,擴大學生視野;課程設計和綜合實訓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完成實際裝修任務,讓學生在“干中學、學中干”,激發學生主動實踐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望,強化創新能力培養。
室內裝飾工程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涉及制圖、表現技法、計算機輔助設計、建筑結構、水電以及材料等多門課程[4-5]。在學習本課程前,學生應修完以上相關課程,因此,本課程理論與課程實驗安排在第6學期,本學期期末進行外出參觀實習,課程設計和綜合實訓先后安排在第7學期。改革后的課程體系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課程之間銜接得更加合理。
2.1.2優化教學內容。 室內裝飾工程課程內容涉及面較廣,在有限的學時內要保證教學質量,必須對課程內容進行優化。教學內容優化和改革應從課程性質與特點出發,結合專業特色和行業發展,及時精簡、調整、補充教學內容,實現教學內容動態更新。
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本課程之前已經對木質材料的種類、性能、用途、加工、木結構、油漆等知識非常熟悉,因此,對于室內木地板、木吊頂、木質隔墻、木門窗、木樓梯及木質油漆等內容,重點講授施工過程的關鍵技術以及質量驗收方法,其他內容可少講甚至不講。其次,與本專業相關度較小的內容(如幕墻工程)以及室內裝飾中較少采用的施工內容(如塑料地板、水磨石地面、PVC吊頂等)調整為學生自學;第三,及時補充新材料、新工藝,如在涂飾工程中增加了目前工程中較流行的真石漆、砂巖墻面施工工藝,在頂棚工程中增加了整體吊頂施工內容,墻面工程中增加了超薄石材飾面工藝。
2.1.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高水平、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室內裝飾工程課程教學團隊由4人組成,年齡在30~40歲,其中副教授1人,講師3人,具有博士學位1人,碩士學位3人。為了提高教學水平,團隊定期舉行教學內容、方法和技巧的探討與交流;鼓勵教師參與實際裝飾工程以提高自身實踐技能,積極參加院校組織的講課比賽;利用學校資源優勢鼓勵教師出國進修,擴大教師國際視野。目前,教學團隊中1人具有國外訪學經歷,1名教師已獲得出國研修資格。此外,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兼職實踐教學指導教師。
2.1.4加強課程資源建設。 根據修訂后的教學大綱,教學團隊制訂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授課計劃并編寫了教案,自編了課程設計和實驗指導書,建立了試題庫、裝修工程技術交底工藝卡以及課程教學質量標準,收集整理了大量裝修工藝圖片、影像資料;利用學校優質課程建設資助搭建網絡學習平臺,各種教學資源,如裝飾標準規范、教學課件、電子教案、教材、習題、工藝視頻以及其他參考資料全部上傳網絡,為師生互動交流和學生自主學習提供良好條件。
學校自2005年教學評估以來,先后投資數十萬元購買裝飾機具及材料樣品,建立了120 m2裝修構造實驗室;與各地裝飾公司合作,在西安、楊凌以及寶雞等地區建立長期實踐教學基地,這些課程資源的建設與完善,為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2.2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也是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6-7]。課程根據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因材施教原則,靈活運用不同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2.2.1采用啟發式和案例討論式教學。 傳統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主實行“滿堂灌”教學,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采用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學生處于教學中心地位,教師要提高課堂駕馭能力,應將課堂講授、提問和討論有機結合起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比如在金屬吊頂工程教學中,教師可就彈線的方法和順序、金屬吊頂構造、飾面材料種類和安裝、施工注意事項、易產生的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等內容進行重點提問、摸底提問、存疑提問、歸納提問等,提問方式靈活多樣,啟發學生思維,加強與學生互動交流,增強學生探求新知的能力。在講授分部分項工程質量通病時,教師將實際工程中的質量案例提前布置給學生,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消化案例,在課堂上進行分組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教師隨機抽取學生回答,并對學生答案進行引導、分析和評價,根據學生回答效果了解其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補充相關知識,講解重點、難點內容。
啟發式和案例討論式教學能夠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效地將課程理論與實際工程問題銜接起來,促進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探求新知的能力。
2.2.2現場直觀式教學。 室內裝飾工程課具有實踐性強、涉及面廣以及技術要求高的特點。不同材料,其裝飾構造和施工過程各不相同,在教學過程中對部分重點、難點教學內容,如吊頂工程、大理石墻面、隔斷工程,利用裝修構造實驗室及教學實習基地,組織學生進行現場直觀式教學,增加感性認識,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體會和理解,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也使學生對今后的崗位實際有清醒認識。
2.2.3采用現代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為了使學生深入了解室內裝飾構造和施工過程,課程充分利用圖片、多媒體、實際工程錄像、光盤等現代教學手段展現裝飾施工過程,很多用語言難以準確表達的工藝要點(如彈線、找平、隱蔽工程等)迎刃而解。現代教學手段使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增加了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防止學生視覺疲勞,視頻內容要精心剪輯,不宜過長,教師要適時講解和提問,加強互動。
2.2.4倡導學生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培養學生形成終身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本課程在第一堂課就讓學生明確自主學習在本課程教學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向學生推薦自主學習的內容、課程網絡資源、行業網站、參考書目、專業期刊,要求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對未知領域進行探索。
自主學習給學生較為自由的空間,充分挖掘學生自主獲取信息和知識的能力。自主學習強調廣博與精深相結合,在拓展、加深基礎理論的同時,鼓勵學生組成興趣小組開展探究式學習。要求學生以研究報告形式上交學習結果,作為評定學生課程成績的依據之一。
2.3加強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實踐教學是本科教學中的重要一環,是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相結合的實踐過程,是理論教學的繼續、深化和檢驗[8]。加強室內裝飾工程課程實踐教學是學生鞏固和加深理論知識、培養動手操作和實踐創新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縮小與實際工作崗位距離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