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英
【摘要】為了能夠讓學生接受到更好地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養,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科優勢,深入挖掘語文的本質和內涵,讓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教師要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與語文教師共同去探究語文課堂上的德育知識。
【關鍵詞】初中語文 德育教育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9-0077-02
德育教育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讓學生在思想上產生變化,了解真善美,在品德上有一個正確的道德,不做有損于他人利益的事。語文教師要以教材為基礎,通過多種形式帶領學生一起去探究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讓學生能夠耳聞目染,在思想上得到熏陶,在行動中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優秀和高尚的品德,真正實現教師教書育人的目的。
一、教師營造環境,學生身臨其境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多媒體、圖片或實物等的幫助,為學生營造一個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教師營造的環境中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在思想上掀起波瀾,內心產生感觸,在情境中產生共鳴。在環境的影響下學生更容易接受教師的講解、理解教師的教學目的,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背影》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拿出家長送學生到學校后,離開時家長的照片,有些學生都不知道教師是在什么時候拍照的,此時此刻,看到朱自清筆下的父親的背影,又看到老師提供的自己父母的背影,學生們自然會感慨萬千。教師在這個時候則可以順勢引導把話題轉移到父母對學生的付出上,對學生進行孝敬父母的思想教育。德育教育在教師的循循善誘中進行,使學生思想發生了變化,體會到了父母對于學生們的濃濃愛意。
二、教師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德育教育歸根結底是對學生思想上的教育,教師要讓學生在思想上產生認識和理解,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主動地去探究語文教材中的德育教育思想,通過學生的探究,學生思想上就會經歷洗禮,情緒上就會產生觸動,體會到文章所蘊含的深刻教育思想、感受到文章中的激情,讓學生激情澎湃。例如:在學習劉敬智的《始終眷戀著祖國》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獨自去探究文章中哪些語句表達出了錢學森如何沖破重重障礙,毅然回國的內容展開,哪些語句表現和突出了錢學森的愛國精神和品質?學生在探究中會理解錢學森的心聲,體會到祖國是如何地讓他魂牽夢繞,感受到他的歸心似箭。教師在學生探究后就可以引導學生俗話說“葉落歸根”,祖國就是一棵參天的大樹,她的兒女子孫,不管身在何處,都會對她魂牽夢縈。作為學生,我們現在就應該把報效祖國的種子在心中種下,用我們的自強不息和勤奮努力來實現我們自己的夢想,讓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向祖國證明,我們是未來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才。教師的話會激勵學生的愛國情感,讓學生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幫助學生給自己的樹立一個目標,并且為了這個目標而奮斗。學生的自主探究會讓學生在思想上發生變化,促進學生主動地去為自己的夢想付出行動。
三、合作學習發揮團隊優勢
學生個人的認識總是有限的,在德育教育到了上的探索學生也需要共同合作,通過集體的努力來探究語文教材中的德育教育,通過學生的合作,在你一言,我一語中學生的思路就被打開了,學生認識也變得豐富了,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去討論和溝通,讓集體的智慧在課堂上綻放,在討論中學生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體現出來學生的豐富思想,讓學生的道德品德得到了共同的提高,例如在學習《國寶——大熊貓》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共同去探究:大熊貓的特點和習性以及成為國寶的原因?造成大熊貓瀕臨滅絕的現狀有哪些因素?我們該怎樣去保護它們呢?在合作探究中,學生們紛紛陳訴自己的觀點。當然,學生們會說到用實際行動去證明,從我做起,保護動物,關愛動物。通過合作學生分把這些原因和因素分析的井井有條,并且恰到好處。同時,學生的思想和道德品質也會在討論中相互影響和端正。學生們會用一種正確的態度去面對動物,會關心他們、保護他們。學生的討論還會擴展到其他動物、植物、環境上,讓學生認識到了如果今天我們不保護他們,那么,未來我們就會遺憾后悔。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學生寫了一些倡議書、保護動物的公益標語,并且設計了保護動物的活動方案。學生要用行動證明:保護動物,人人有責。集體的智慧讓學生的認識和理解都上升的很快,他們的思想形成了共鳴,為了世界上的真善美而努力。
四、問題啟發引導,促進學生積極思考
在語文課堂上滲透語文教育還需要教師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地思考。“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學生思考了,學生的理解才會更深刻,學生的認識才會更全面。學生如果只是機械地聽,不進行深刻的思考,那么,學生只會停留在對德育教育的感性認識上,不會上升到理性認識之上。教師要通過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問題在學生的思考過程中會起到“導火索”的作用,一觸即發,讓學生進行積極地思考,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例如在學習《我驕傲我是一棵樹》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詩歌中一棵樹的形象是什么?文章中表面上是在寫樹,而實際上想要表達的是炎黃子孫的化身,是一位具有高度獻身精神的展示的英雄形象。它有頑強的生命力,有為人民服務的意識等等,這些品質都是現在中學生應該具有的品質,教師可以通過問題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和探究。思考其中蘊含的思想教育和德育教育,讓學生的思想為之震撼和觸動,讓學生能夠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和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德育教育在語文課堂就悄無聲息地進行了,促進了學生思想品質的提高。
總之,德育教育對于提高學生素質,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巨大的幫助,當學生的品德高尚了,學生就會表現出積極的學習狀態,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老師、家長,用一顆奮進的心去努力拼搏自強不息,用一顆善良的心去幫助社會,建設我們的祖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語文教師要多思考,多探究,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找的合適學生需要的方法,對學生進行點撥和啟發,讓學生能夠德智體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慧 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J]中學生閱讀 2010.08
[2]王慶陽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法[J]中國教師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