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嬌
【摘要】根據當前大學教育制度改革需求,大學英語教學應從教材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多方面進行改革創新。本文對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現狀進行了簡要分析,闡明從學習需求視角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并從英語專業與非專業兩方面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英語學習需求;大學英語教學;創新
近幾年的英語教育改革中,國家對大學的英語教學質量十分關注,并且經過教育局頒布了跟提高英語相關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根據教育部門的對大學英語教學的相關要求,許多大學在英語教學方面做了許多的改革措施,比如怎樣建立高效的英語教學方法和英語教學目標的制定等等。但是,根據改革后的教學情況來看,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依舊存在著學生的出勤率低和考試通過率低以及在教學中學生并沒有積極的參與到英語學習中,英語的教學效率還是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我們針對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作了相關調查,發現現階段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都是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進行制定,從而忽視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需求。因此,如何滿足學生對英語的學習需求是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必須重視的課題。
一、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分析
大學英語是大學教學中的重要必修課程,著重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努力培養大批英語人才與國家改革開放和對外經濟接軌。但當前大學英語教學注重英語等級考試和研究生考試等應試教育,將考綱內容與應試技巧強硬灌輸給學生,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也較為陳舊。教師在教學中忽略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需求,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了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另外,英語專業與非專業學生的英語教學模式無較大區別,對英語專業學生的教學不夠專業,而對非專業學生的教學又略顯復雜,從而導致大學英語教學在英語專業與非專業間缺乏針對性和區分度。
在學校的所有科目中,英語不僅是學校投人精力以及資金最多的科目,也是學生學習時間最長的一門科目。在大學教學中,英語依然是學生的主修學科之一,課程教學時間是每周3-6節課程,不包括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英語學習。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其他專業的學生每天課外學習英語的時間大概有2-3小時左右,表明大學生在學習期間用于英語學習的時間相對比較多的。但是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后,還有許多學生在畢業工作后,仍然不能很好的運用英語。許多大學生都感覺在大學期間除了背了許多的英語單詞,其他的都沒有學到什么,還有許多學生在畢業后對在大學期間背多的單詞也記不住多少。通過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調查統計,發現許多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單詞詞匯的運用、英語課程內容以及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指導和反饋等幾個選擇需求最高,由此可以發現,大學生對英語的學習需求的多元化的。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在教學課堂中引導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鍛煉學生的英語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指導學生靈活的運用單詞和詞匯,從而滿足大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
二、英語學習需求下大學英語教學理念的創新
1.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對非英語專業學生的教學中,重點應為學生提供直觀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創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從而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英語實用技能。多媒體教學利用豐富的視聽媒體和人機交互,生動直觀、形象逼真地表現出文字內容,給學生創造一個較為真實的語言環境和交際場景,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選用大量語音聽力材料,對學生進行聽覺的反復刺激,并在課堂休息時間通過多媒體播放語音材料或英文歌曲,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感,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變得輕松愉快。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 PPT 形式穿插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刺激學生的感官系統,提高學生對英語的敏感度。
2.運用合作學習教法,提高學習效果。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是教學過程中多向型互動關系。它以學習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來促進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小組合作是合作學習的主要形式。作為非專業學生,他們缺乏英語語言交際的環境,組織合作學習能為學生練習英語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并有利于維護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分組,明確責任分工和共同目標,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一起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重點是聽、說的能力。必要時教師也可以加入到學生的討論中,給予恰當的提示、指導、鼓勵。教師在采用合作學習方法的過程中,需要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團隊協作意識和質疑、探究思維,鼓勵學生在課堂內外加強相互學習交流與合作。合作學習可以適當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增加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更加自信,從而有效提高學習效果。
3.完善英語教學方式以及內容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一直都是學生們所關心的問題。而且現今還有許多學校的教學方式還是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即教師講,學生在下面聽及記筆記的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不利于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而且容易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從而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學生作為英語教學的主體,教師應在英語授課中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加人到教學中來,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在學習中加深知識記憶,還可以使教師及時的發現學生在使用英語中所出現的錯誤,從而及時的引導學生進行改正,進而提高英語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教師在英語授課中,對英語的授課內容不能局限于英語教材,要合理的利用現代化科技來輔助英語教學,結合歐美國家的資訊和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這樣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還可以利用歐美的文化生活背景來促進學生對英語單詞句子的理解和記憶。
結論
在大學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對英語的學習需求來制定教學目標,合理的運用教學方法以及豐富英語課堂的教學內容,來達到教學目的。還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所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的引導糾正以及反饋,從而最大程度的滿足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多樣化需求,激發大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素艷.學生英語學習需求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教學[J].才智,2013,03:88.
[2]胡少斐.大學生英語學習需求分析調查——以廣西大學為例[J].海外英語,2014,05:35-36+72.
[3]詹星,程穎.學習需求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策略[J].才智,2014,12:34-35.
[4]魏興才.學生英語學習需求調查結果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01: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