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元素語義的順利表達是創意設計成功完成的基礎條件,其中,創意設計的元素必須要具有明確的指涉功能以及豐富的設計內涵,能夠在設計者與受眾之間產生一種映射,使得受眾們能夠在感受認知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從而理解和接受設計師的設計意圖。
關鍵詞:元素 抽象 形態 語義 維度
一、元素的概念界定
歷史上,關于元素的概念有過古希臘的四元素說、五元素說以及中國的五行說等。其中,中國的“金、木、水、火、土”五元素為大家所熟知。古人認為大自然由這五種要素所構成,并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產生變化。因此,五行可以說是一種較為原始的普通系統論。到了近現代,元素通常被認為是指化學元素,是一種構成世界上一切物質的最基本單位。由此可見,自古至今,元素都是作為自然萬物的締造者被人們所認識。只是在古代,由于科學發達程度受限,人們對元素的認識仍然停留在樸素唯物主義基礎上。
以上我們所談論的元素概念都是從狹義角度上認識的某種客觀存在物,它們都具有物質性的特征。而隨著現代社會物質精神文明的不斷發展,元素已經不僅僅指代如化學元素等客觀存在物。從廣義上講,元素可以指代為組成某一集合的任何要素。因此,它是一個集合名詞,例如我們常用到音樂元素、文化元素、設計元素等。本文所要談的元素,指的是藝術和設計美學領域中所探討的針對具象的客觀存在物,或者對其提煉而來的形態基本要素,具有可識別的一定的形態特征,其關鍵在于“形”,以及其“形”背后所代表的意義。
二、元素化與抽象化
元素化與抽象化都是在創意設計中常用到的兩種基礎手段,它們的目的都是在創意思維過程中,通過挑選、組合以及演繹等方式,將設計信息表達轉化成為能夠被大眾所感知的視覺語言。從唯物辯證法角度來看,兩者具有對立統一性:一方面,元素化是建立在抽象的思維和手段上的元素化;另一方面,抽象化是針對具體元素的抽象化。
首先,元素化是建立在抽象化的思維手段上的元素化。通常來說,我們從藝術和創意設計角度所談的元素通常是被抽象過了的元素,或者說是被符號化了的元素。這些元素是對具象的自然物,如動物、植物、風景、日常物品等的外在特征或內在特點經過高度概括化的結果。例如我們從斑馬、花豹等動物身上概括出來的紋理,就經常被用來作為服裝創作設計的元素,以及各類平面媒介的修飾元素(圖1)。不過這些還都處于元素“形”的特征的初步提煉與表現階段,離真正的符號化的元素形態語義還有一定的距離。因此,我們稱之為建立在抽象化思維與手段基礎上的具象元素。
其次,抽象化是針對具體元素的抽象化。抽象是相對于具象而言的,抽象是為了賦予其新的含義與表現內容。因此,通過對客觀存在物進行概括提煉而抽象出來的形態也好、符號也罷,其本質是元素的另一種形式,只是這種元素是經歷了更多的提煉、夸張、變形以及組合的加工過程。如深圳萬科第五園的徽派建筑馬頭墻(圖2)。不同于傳統的徽派建筑,深圳的萬科第五園抽取了馬頭墻的白墻與墻脊這兩個具有明顯特征的元素,對其進行夸張和變形,最終將其概括成為一種徽派馬頭墻的符號。因此,我們稱之為與具象元素相對的抽象元素。
三、元素的維度特征
正如文章開頭所談到的一樣,“形”是我們討論藝術和設計領域要素時所經常遇到的一個概念。隨著現代設計藝術的發展,關于元素的“形”或者說是“形態語言”的相關理論已經發展得相對成熟?!靶螒B”(Morphology)一詞來源于希臘語,意指形式的構成邏輯,形態原始于生物學的研究方法,現在通常用來形容描述那些具有相對穩定的外部形式和內部構造的個體。概括來說,本文認為藝術設計領域的元素的“形”包含多個維度,不僅表示具體的客觀存在的個體外部特征,還融合了更深一層次的精神內涵。具體來說,它可以是一維的“形”,如點、線;二維的“形”,如面、紋理、顏色、材質;也可以是三維的“形”,如二維的形的組合、形狀、體塊;也有可能是四維的,如現今更多的元素具備了文化、歷史、精神等特質。
目前,我們在藝術和設計領域所談到的元素據其加工程度的不同,可以分為具象元素與抽象元素。前者,基本上集中于第一、第二、第三維度,更多的還是針對一種具體客觀存在的具象物的“形”(即圖案、符號、形態等),從元素的特征上來說,它們側重于是對客觀存在物的特征片段的截取。而后者,集中于本文所談的第四維度,這一維度的元素經過了更多人為的概括、夸張和變形,更多地從文化、精神等方面對設計元素進行強調,這類元素重在神似而非形似,甚至與原先的形態已經有了較大的差別。
四、元素形態與創意設計
我們知道,元素化與抽象化具有辯證統一的關系,但元素化、抽象化與創意設計三者中的任何一方都不可孤立地去談關系。在藝術設計領域,創意設計的靈感首先通常直接來自于某種具象的物質元素,設計者通常又會進一步對這種元素進行概括提煉、夸張變形進而抽象成某一種符號。因此,往往一個設計作品中所體現的元素是一種被元素化、抽象化了的語義。
(1)具象元素形態
具象元素形態主要是指人們可以通過自身固有的經驗,通過感官直接認知的某種設計元素的“形”,是客觀存在的形態的延伸。換句話說我們能從設計作品中讀出我們已經知道的東西,與感受者過往的經驗相呼應,這類元素形態的符號語義并沒有偏離人的感官對某種物體的傳統認知很遠。
以悉尼歌劇院為例。談到悉尼,無人不會聯想到悉尼歌劇院。悉尼歌劇院因其三組巨大的殼片外觀成為了重要的城市形象標志物,白色的形狀猶如貝殼,而貝殼式的形態其實就是一種被放大、夸張了的具象元素。它的設計師約恩·烏松(Jorn Utzon)通過對貝殼的形態進行再加工提煉,概括出了殼體結構,但是終其本質還是屬于具象元素的特征。再如上海金茂大廈的塔式的外形,是從中國傳統建筑——塔中所抽離出來的一種符號語義。但是,即便是對其進行了變化加工,我們還是能夠從過往的經驗中讀出其所包含的設計語義,產生強烈共鳴。
(2)抽象元素形態
抽象元素形態在創意設計中的表達,主要是設計師把客觀存在物通過元素化以及抽象化后的視覺語言展示給受眾,是對客觀存在物的提煉,變形,夸張,以及重新組合,再在受眾腦海中反映出新的視覺語言,甚至在此基礎上促使受眾自己產生獨到的見解。如果說具象化的元素形態還與創作設計的原型有著非常多的相似之處,那么抽象元素形態則在原型基礎上被賦予了更多的涵義和表現內容。
上海標志物的東方明珠則是抽象元素形態設計的絕佳案例。東方明珠的形態設計來源于中國古詩中的“大珠小珠落玉盤”,這一伴隨著美妙樂感和動感的詩句以建筑的靜態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仿佛時光凝固了一般。也許外國友人并不一定能夠完全理解東方明珠的設計起源,但對于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和熏陶的中國人一定會因為這詩句而對東方明珠的建筑形態印象深刻。
五、第四維度的表達
其實,具象元素形態和抽象元素形態之間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比具體形態構成更為重要的是元素的第四維度特征。創意設計發展至今,設計師和受眾們早已不再滿足于設計作品中元素的簡單再現或者抽象表達,而是更關注于設計作品背后的文化精神乃至傳遞能量層面的表達。
仍舊借用深圳萬科第五園為例,其在很好地做到了針對傳統徽派建筑元素進行元素化、抽象話語的表達之外,更是成功地在精神意境的第四維度的表達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 “第五園”的命名上,設計者很巧妙地結合了設計項目所處地域文化特色和底蘊。在可園、余蔭山房、清暉園和梁園四大名園之外,萬科自稱“第五園”顯然是對地域文化的一種繼承和發揚??梢哉f,“第五園”是一個極度個性化、本土化、精神化的作品。
再如,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也是元素的第四維度意境表達的成功范例。中國館的斗拱形式乃是對中國最具特色的傳統建筑文化的宣揚,而且其大紅色的色調外觀更是充分體現了中國自古以來以紅色為主題的理念,更能突顯出喜慶祥和的氣氛,讓國內外游客感受到精神層面的震撼。
六、結 語
綜上所述,元素語義的順利表達是創意設計成功完成的基礎條件,其中,創意設計的元素必須要具有明確的指涉功能以及豐富的設計內涵,能夠在設計者與受眾之間產生一種映射,使得受眾們能夠在感受認知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從而理解和接受設計師的設計意圖。
因此,無論是具象化還是抽象化的元素語義的順利傳播,以及創意設計的成功表達都有賴于以下幾個方面:1.元素形態應該通過人的感官對于設計作品的經驗認知進行整體把握, 從而符合向使用者傳達其想要表達的語義;2.元素語義的表達應該具有象征性,是圖示語言的概括與濃縮,是具有一定代表意義的符號元素;3.元素語義表達應該具有明確的指示性,能夠充分反映設計信息的基本特征;4.成功的元素語義的表達應該具有清晰的維度特征,不僅具有前三個維度層次上的具體形態上的特征,更要賦予并且表達出背后的文化精神內涵。
參考文獻:
[1] 李幼燕.理論符號學導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
[2] 烏蒙勃托·艾柯.符號學理論[M].盧德平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
[3] 何烈炯.語義學[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
[4] 李硯祖.藝術設計概論[M].武漢: 湖北美術出版社,2002
[5] 張憲榮.設計符號學[M].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
伍陽,上海大學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觀規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