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
摘 要:小學教育作為重要的啟蒙教育,對激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習興趣具有重要作用。數學作為一門科學性很強的學科,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綜合性教學越來越重要。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開放式教學幾方面對綜合化教學進行了簡單的分析與描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綜合化;教學內容;實施方法;開放式教學
從目前的教育情況來看,很多學科在課程不集中、分化的過程中,讓大部分課堂知識和生活脫軌,不僅不能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對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數學綜合化教學,以數學基本特征為依托,將數學與生活以及其他學科緊密地聯系起來,通過創建新型的解決方法,不斷優化教學過程,保障教學成果。
一、充分融合小學數學教學內容
著名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曾經在數學教學中指出:數學來源于現實,也扎根、應用于現實。因此,在小學綜合化教學中,必須將數學和生活有機地聯系起來,讓學生從生活中對數學問題進行探討。同時,也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在學習中很多學生都會擁有很多好奇心理,并且帶有強烈的情感特征,當他們處于熟悉的環境中,就會感到親切。針對這一特點,老師可以從學生生活以及社會生活中提煉有教學作用、有價值并且和社會生活緊密相聯的教學內容,讓學生主動對數學問題進行試驗、猜測、驗證、觀察以及推理;通過掌握技能知識,不斷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新水平。
二、實施綜合化的數學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大部分老師使用板書的形式對其進行教學,不僅不能激發學生興趣,也不能達到規定的教學標準與質量。因此,在現代小學數學教學中,必須用現代的教育設施以及方法,滿足小學生心理需求以及教學要求。
首先,可以將小學數學和語文有機地聯系起來,在語文、數學相輔相成、相互融合的過程中達到教學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小學生天性好玩的心理,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從而提高合作學習的積極性。現代心理學也曾表示:為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必須以循序漸進為教學原則,讓學生對相關內容進行正確認知后,從而對深入學習過程夯實基礎。通過對學習過程進行觀察、了解,將感性認識轉換成理性認識;當理性認識生成后,學生就會自動生成學習概念。針對這種現象,在小學數學設計中,必須根據學生的直觀感受,對學生進行情境、問題、游戲教學。例如,在對進位加法進行探討時,直觀的畫面更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加法進位。
在小學數學和體育結合的過程中,體育老師會經常組織學生進行分組或者集體活動,此時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加減乘除法進行換算。例如,一個有35名學生的班集體,分成6個小組,求每個小組多少人?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開拓學生思維,還能提高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的興趣。在數學與美術整合的過程中,對于喜愛畫畫的學生具有明顯的效果。
三、實施開放式的小學數學教學
自主學習作為數學綜合化教學的保障,必須轉變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作為整個教學工作的主人翁,在展現個人價值的同時,讓學生更加愿意參與合作。由于教學活動必須是全方位和全新的,所以除了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開放外,還必須將課內教學拓展到課外,讓學生通過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對小學數學進行綜合化教學是一項系統、復雜、長期的工作,它要求教學和生活要有機地聯系起來,通過和其他學科結合,進而充分發揮教學主導作用。在綜合化學習中,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學習中感受被肯定以及成長的快樂,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