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郁
摘 要:課堂教學是初中數學教學的最基本形式,教學目標的完成大都集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策略進行積極探討。以北師大版初中數學教材為例,對有效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學習主體;發散思維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新課程標準的逐步滲透,教師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這一課題的研究力度也在日益增大。新課標下的北師大數學教材與原有數學教材相比,其教學內容的重心更多地放在了對學生數學意識的培養上。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充分考慮初中數學的學科特點和教材特點,結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將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能力的同步提升。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現狀概述
我國目前的數學教學現狀依舊停留在對學生應試能力的培養上,教師的課堂教學重點在于對相關數學知識的講解和解題技巧的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價值觀的培養無法與知識技能學習達成一致,使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呈現出低效的不利局面。在這樣的數學課堂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被動接受知識,學習積極性低下,因此整個數學教學課堂氣氛沉悶,教師成為整個教學過程的主體,自然會導致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整體下滑。
雖然北師大版數學教材目前已在各中學廣泛使用,但大部分數學教師并沒有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優勢,進而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大多數教師依舊在用傳統教學觀點對待北師大版數學教材,這不僅是對教學資源的浪費,更不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結合北師大版數學教材特點,積極尋求教學改革之法。
二、實現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在對北師大版數學教材的使用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應一改之前的教學模式,結合教材內容設計,對原有教學方法積極改進,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實現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態度轉變,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1.實現教學情境化
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前,應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想法,并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學內容實現教學情境化。情境化教學能夠將學習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有理數的乘方”這一內容時,可以讓學生拿出一張較大的紙,在猜測它的大概厚度后將紙對折,對折一次后讓學生說出紙張厚度、對折兩次呢?然后引導學生猜想將這張紙對折30次后的厚度,在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后引入對乘方的學習。這樣的情境化教學不僅有效避免了單一枯燥的講解,同時也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2.以學生為學習主體
完整的數學知識結構體系對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高效進行數學學習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這種知識體系的構建要求學生以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對待數學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學習主人翁的作用。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考慮到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愛。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始終堅持“教師為輔、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主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同時,教師也應考慮到不同學生在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等方面表現出的差異,針對不同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因材施教,真正意義上實現所有學生的整體提高。
3.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為了更好地利用北師大版初中數學教材,初中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中出現的探索推理部分,改變傳統意義上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進行探討交流,在這一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應充分發揮輔助作用,注意發現學生思維過程中的漏洞和閃光點,并及時給予相應的指正和表揚,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結論。這種教學方法在鍛煉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進而達到提高學生整體數學能力的目的。另一個比較有效的教學手段是團體學習。初中數學教師可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兼顧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小組學習。合作教學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思維碰撞,鍛煉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逐步完善自身,為學生更好實現自身整體發展奠定基礎。
俗話說:教無定法。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始終圍繞“以學生為主體”的中心思想開展課堂教學工作,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初中數學教師應始終明確“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這一觀點,立足長遠,教學目標應更多考慮到學生自身的整體素質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實現知識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同步提升。如此,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吳津津.淺談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學時代,2013(18).
[2]成益林.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3).
編輯李建軍